席貽龍

席貽龍

席貽龍, 安徽肥東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安徽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安徽重要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安徽省高校生物環境與生態安全省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安徽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安徽省動物學會和生態學會常務理事,國際輪蟲學會會員;《生態學報》編委。曾先後赴泰國、奧地利、墨西哥和日本進行學術交流或合作研究,主持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5項)等共10餘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研究成果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安徽省自然科學獎和安徽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各1項。主要從事水產餌料生物——輪蟲和枝角類生態學研究。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席貽龍 席貽龍

1988年7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生物系,並留校任教;

1994年7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動物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9年7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水生生物學專業博士學位;

1999年9月—2001年7月在南京大學環境科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

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日本長崎大學水產學部水產養殖生物學實驗室合作研究。

2012年至今:在東南大學掛職

席貽龍 席貽龍

研究方向

輪蟲繁殖生物學:主要研究輪蟲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最適生態條件,為輪蟲的規模化培養或其休眠卵的批量生產提供理論指導;

輪蟲和枝角類種群生態學:主要研究輪蟲和枝角類的生活史策略、輪蟲種群時空異質性及其形成機制;

輪蟲群落生態學和物種多樣性:對安徽省各類典型水體中輪蟲的群落結構和中國淡水輪蟲物種多樣性進行研究;

水生態毒理學與水環境監測等研究:以輪蟲和枝角類等為受試生物,研究常見水體污染物對輪蟲和枝角類生活史特徵等的影響及其作用的生態機理,為污染物的生態毒性監測和污染控制提供適宜的方法和指標。

主要課題

(近五年):

輪蟲周期變形的生態誘因和遺傳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30870369),33.0萬元,主持。

輪蟲種群遺傳分化的時空格局及其形成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30770352),30.0萬元,主持。

安徽省優秀青年基金滾動資助項目(08040106904),10.0萬元,主持。

環境雌激素對輪蟲生殖的影響及其作用的生態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30470323),主持。

輪蟲種群遺傳結構對水環境季節變化的回響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30270221),主持。

具雌激素活性的有機氯殺蟲劑對輪蟲生殖的影響及其作用的生態機理研究。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No. 051286),主持。

安徽省淡水輪蟲物種多樣性及區系研究。安徽省優秀青年基金項目(No. 04043050),主持。

輪蟲種群時空異質性研究。“重要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研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專項科研基金,主持。

水環境異質性與輪蟲群落結構和物種遺傳多樣性。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重點實驗室重點科研項目(No. 2004sys003),主持。

高師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研究與實踐。安徽省教育廳省級教學研究項目(No. 2007jyxm),主持。

《中國動物志 輪蟲門 單巢輪綱》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No. 30499341),參加。

獲獎情況

1、“安徽蝦類及底棲動物研究” 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萼花臂尾輪蟲休眠卵形成和萌發的生態機理研究”獲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3、“輪蟲生活史策略研究”獲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萼

4、花臂尾輪蟲種複合體內不同姐妹種間和姐妹種內不同地理種群間的形態和生態差異研究。馬芹。安徽省第三屆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11。 三

5、種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對萼花臂尾輪蟲實驗種群動態的影響。趙蘭蘭。安徽省第二屆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09,本人為導師。 β

6、-六六六和十氯丹對萼花臂尾輪蟲實驗種群動態的影響。查春旺。安徽省首屆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08,本人為導師。

講授課程

無脊椎動物學

生態學

學術兼職

安徽省動物學會常務理事;

安徽省生態學會常務理事;

《生態學報》編委。

論文目錄

(近五年):

胡存兵、席貽龍、陶李祥。紅臂尾輪蟲和壺狀臂尾輪蟲生活史特徵比較。生態學報

江東海、席貽龍、劉勝國、張 雷、董麗麗。鏡湖萼花臂尾輪蟲種群等位酶分析和生殖參數的季節變化。水生生物學報

劉昌利、席貽龍、黃林、王進。草甘膦和乙草胺對日本三角渦蟲攝食和再生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報

劉曉波、席貽龍、王金霞、胡柯。DDT對多刺裸腹騷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表統計學參數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報

陶李祥、席貽龍、胡存兵。鐮形臂尾輪蟲和尾突臂尾輪蟲的生活史特徵比較。套用生態學報

程新峰、席貽龍、李化炳。基於r DNA ITS序列分析蓮塘湖萼花臂尾輪蟲種群遺傳結構的季節變化。動物學報

李化炳、席貽龍、程新峰、項賢領、胡存兵、陶李祥。輪蟲同域性物種形成:來自萼花臂尾輪蟲克隆間的分子系統發育關係和生殖隔離的證據。動物學報

張雷、席貽龍、董麗麗、劉桂雲。鏡湖不同湖區沉積物中輪蟲休眠卵萌發的比較研究。水生生物學報

柯麗霞、席貽龍、查春旺、楊冬青。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對萼花臂尾輪蟲實驗種群動態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報

江東海、席貽龍、劉勝國。鏡湖萼花臂尾輪蟲種群內不同基因型克隆的生活史特徵。套用生態學報

溫新利、席貽龍。鏡湖常見臂尾輪蟲種群周年動態及生活史對策。生態學報

董麗麗、席貽龍、張雷。鏡湖萼花臂尾輪蟲夏季種群內不同克隆的生活史特徵。水生生物學報

程雙懷、席貽龍、項賢領、胡好遠。基於28S rDNA基因序列研究十種臂尾輪屬的系統關係和分類地位。動物分類學報

席貽龍、張雷、董麗麗。鏡湖沉積物中輪蟲休眠卵的原位萌發。生態學報

項賢領、席貽龍、胡好遠。鏡湖萼花臂尾輪蟲種群遺傳多樣性的季節變化。生態學報

錢方平、席貽龍、溫新利、黃林。湖泊富營養化對輪蟲群落結構及物種多樣性的影響。生物多樣性

錢方平、席貽龍、溫新利、黃林。鏡湖長三肢輪蟲的有性生殖。套用生態學報

程雙懷、席貽龍、項賢領、胡好遠。基於線粒體COI基因序列探討臂尾輪屬的系統發生和幾種輪蟲的分類地位。動物分類學報

趙蘭蘭、席貽龍、黃林、查春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對萼花臂尾輪蟲種群增長和有性生殖的影響。動物學報

董麗麗、席貽龍、張雷等。不同克隆萼花臂尾輪蟲的後代質量及其相關因素分析。套用生態學報

劉桂雲、席貽龍。不同品系萼花臂尾輪蟲休眠卵的形態特徵。套用生態學報

項賢領、席貽龍、胡好遠。不同地理居群角突臂尾輪蟲遺傳多樣性的RAPD分析。水生生物學報

溫新利、席貽龍、張雷。蕪湖市鏡湖輪蟲群落結構分析及水質生態學評價。水生生物學報

張雷、席貽龍、董麗麗。鏡湖萼花臂尾輪蟲夏季種群等位酶分析以及克隆間的生殖差異研究。動物學報

葛雅麗、席貽龍、陳芳。食物濃度和品系對萼花臂尾輪蟲生殖期歷時和混交雌體形成的影響。生態學報

葛雅麗、席貽龍、陳芳。兩品系萼花臂尾輪蟲攝食強度的比較研究。套用生態學報

儲昭霞、席貽龍、徐曉平。除草劑草甘膦對萼花臂尾輪蟲生活史特徵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報

徐曉平、席貽龍、儲昭霞、陳芳。溴氰菊酯對萼花臂尾輪蟲實驗種群動態的影響。動物學報性

胡好遠、席貽龍、耿紅。溫度對三品系角突臂尾輪蟲生活史策略的影響。水生生物學報

董麗麗、席貽龍、劉桂雲等。溫度和食物濃度對三品系萼花臂尾輪蟲實驗種群動態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報,

陸星家、席貽龍、劉桂雲。鉛在日本沼蝦體內的分布和積累。套用生態學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