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蕙田

席蕙田(?—1893)又名席朝渚,字海樵;父親席居拱,族字相坦,字治堂;祖父系清代中後期著名文士席承裳,又名席上錦。

基本信息

席居正/席相表,字儀堂的次子席寶田過繼為子(待席相坦親生第二子蕙田長大成人後,寶田親兄長席芝田43歲病卒而父親席居正健在,乃按宗例得歸)。後潘太夫人卒,席相坦續娶呂太夫人(零陵處士呂祖宋之女),生二子,長子:席朝喆,但早殤夭折了;次子:席朝渚,即席蕙田。

後,家境中落,相坦公仍視寶田為己出,全力供其上學。席寶田考中秀才後,已有十一歲的席蕙田才稍稍受到教育,開始啟蒙學習文章、句讀。未幾年,相坦公應同縣(東安)籍貫人士唐知銑(當時已任河南寶豐縣令)之邀遊河南;席寶田亦入長沙嶽麓書院求學。父子同行,二人在長沙分手時,相坦公欲將所帶盤錢全部交給繼子席寶田,寶田不受,並哭泣曰:“大人之去河南,路途遙遠,不知何時歸返。今欲全部盤錢予我,寧死不受。”父子情深皆哭。恰時有一著羊裘老人見之,了解詳情後,將羊裘典當成黃金交與席氏父子。席氏父子銘記此胡姓老人的恩德,後來,席相坦之孫,席蕙田之子席信芳,在長沙找到胡翁的二個兒子,贈與黃金千兩相報答。胡氏老翁二個兒子隨席寶田入貴州平苗,寶田令席氏家族立有戰功多有承讓於其。因,母親呂太夫人一人在家居住,席蕙田綴學回家,少年老成,分勞作苦,操勞家事。相坦公邀遊河南返鄉不久,廣西就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席寶田受命辦團練到江西與太平軍作戰,而家無後顧之憂,全賴席蕙田之力。後席蕙田奉父命至江西席寶田“精毅營”軍中為幕僚,參予戎機,上傳下達,稟承唯謹,出謀獻策,屢立奇功。累功官至直隸州知州,賞戴花翎。鎮平太平軍後,席寶田撤軍假歸,蕙田亦隨歸故里,閉門讀書。

同治六年(1867年),清廷因貴州苗民起事,而再命席寶田召集“精毅營”舊部,率領其部入黔,並統領援黔各軍。席寶田多次招席蕙田隨往,席蕙田以學業未成而不往。

此時,寶田胞兄席芝田病卒,其時生父席相表/席居正無子侍養(第三子席朝壁早卒,四子席筠/席朝序、五子席業/席朝安還沒出生),按宗例將席寶田援歸席相表公為子,並得到了朝廷的恩準。其時,再次邀請蕙田前往貴州輔佐軍事,終首肯至軍中,並建議用“雕剿法”平苗亂,湘軍精毅營接連得勝。席蕙田因功擢升知府。同治十一年(1872年)苗民首領張秀眉、金大五等被擒,伏誅長沙。至此苗疆平定,清廷論功行賞,下詔晉升席蕙田為監運使官銜,加四級,貴州候補道員,賞賜三代一品封典。

苗疆平,席蕙田解甲歸故鄉伍家橋居所,修建席氏六和堂宅院,精心潛讀,閉門不談軍中事。晚年居家期間,樂善好施,在周圍幾十公里範圍內築路架橋。看到老縣城——蘆洪巡檢司衙府邸破舊,領銜出巨資重修整個衙府公署大院,當時的巡檢司長還著文立碑一塊講敘重修事宜。另還為發展家鄉的教育事業出資黃金千兩,蘘助兄長席寶田創建永州府邸零陵城郊的“萍洲書院”。光緒十九年,席蕙田病卒。

席蕙田育有七子男,分別是:席啟楠、席啟榜、席啟侑、席啟桐、席啟棠、席啟剛、席啟欒。其中席啟楠任江西候補知縣;席啟榜任雲南富山通判;席啟侑任分省補用知縣、兩淮候補監大使。

席蕙田故居——席氏六和堂宅院(位於東安伍家橋竹源村,比鄰席氏霞軒宅院、鐵堂井宅院、井眼宅院、資生宅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