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正銘

席正銘

席正銘(1884-1920年),字丹書,號筱琳,1884年生於沿河司(今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沙子街道(原沙子鎮)大婭鄉人,1907年考入貴州陸軍國小堂學習。1910年升讀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同年6月加入“同盟會”,1912年任貴州北伐軍83團團長,被推薦為蕩寇軍總司令。1914年,任中華革命黨貴州支部長,貴州司令長官部參謀長。1916年6月6日,孫中山為穩定大局,命席正銘以陸軍同學會總會長名義,通電全國停止一切軍事活動。1919年11月,任黔軍總司令,1920年2月初,被陰謀殺害,年僅36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席正銘 1884年出生在沿河縣沙子鎮大婭鄉,席家坡,1907年考入貴州陸軍國小堂,學習刻苦,思想活躍,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影響,組織成立“歷史研究會”進行反清革命活動。1910年席正銘升讀武昌陸軍第三中學,繼續從事反清革命活動。在武昌成立“競存社”進行反清革命宣傳。同年6月在於佑任、宋教仁的幫助下,組織加入“同盟會”,被推為學生代表參與辛亥革命起義的醞釀策劃工作。起義前夕,組織五百多人參加辛亥革命的武裝起義。起義成功後,先後受任湖北都督府參軍、貴州宣撫使、留都督府襄贊。中華民國建立後,任職陸軍部。不久,受孫中山派遣,隨楊藎誠(受任貴州都督)回黔。途中,與搶先占領貴陽的軍閥唐繼堯的滇軍發生爭戰,眾將士推席正銘為司令,率部入黔占領松桃,兵分三路直取銅仁城下。唐繼堯為抵禦黔軍準備放火焚燒城池,為不讓人民遭受不幸,席正銘主動放棄進攻銅仁,撤到四川省(今重慶市)秀山縣一帶。入黔失利後,於1914年東渡日本追隨孫中山,先後擔任中華革命黨貴州支部長、貴州司令長官部參謀長、中將參軍等職。1915年被推舉為中國留日陸軍同學會總會長。後奉孫中山之命返回京、津等地,開展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兵運活動。在席的努力下,京、津、保、川、黔、桂、滇、贛及香港、南洋等地的陸軍同學分會很快聯絡起來準備帶兵討袁。不久,孫中山任命他為中將參軍。

黔軍決定打回老家。楊把軍權交給周子光,但周卻不勝任,時席已任團長,就由席助周。此後,周子光被黔方誘降,主戰最力的周開釗戰死,他獨立難支,出走上海。

相關運動

1913年,他在江北軍中參加討袁,後在四川擔任軍職,然抑鬱不得志。

1916年,黎元洪任大總統時被授予文虎章。

1917年護法戰爭中負傷。

1919年11月,席正銘受任黔軍總司令。
1920年2月,在四川被謀殺。

相關謀殺

1920年2月8日,上任途經四川白市驛被謀害,年僅36歲犧牲後 安葬在重慶黃果椏.,孫中山得此噩耗痛惜不已,親筆題詞:“席正銘烈士。”黃興題詞:“男兒的一代英雄!”。

遺作

《冷冷山人集》

其他相關

席正銘與孫中山先生交往密切,常有信函、電文來往。有資料顯示他們書信往來12封,電信9次。現存孫中山先生回復席正銘書信墨跡2件,席正銘手跡遺稿1件。席正銘的很多建議均被孫中山採納,1919年向孫中山上書提出“中國應以俄以師”的革命主張,孫在回信中對他的提議深表同情。遺作有詩集《冷冷山人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