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綬

席綬(1886~1945),又名席啟騮,字季五,世居湖南省東安縣伍家橋鄉福星村。民國社會活動家、教育家。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少時是前清秀才,後畢業於東安民立高等國小校,在此開始接受新思想。青年時代,他痛感清朝廷的腐敗無能,列強一再侵略,慨然有經邦救國之志。後加入同盟會,任同盟會湘支部副部長。他是清代名臣席寶田的第五子,家產豐厚,慷慨解囊,捐獻巨款,在北京創辦《國民日報》與《國風日報》,鼓吹革命。這時,他雖任清資政院議員,但暗中積極為革命事業效力。他曾發動彈劾慶親王奕勖,暴露清廷王族的貪婪,激起極大的民憤,資政院遂因此罷會。

相關事件

武昌起義後,他返回長沙,襄助湖南正副都督焦達峰、陳作新在湘回響。其後,出任湖南南路保全總會會長,不出旬日,湘南平定。民國2年(1913)他當選為眾議院議員。這時,袁世凱企圖恢復帝制,革命志士多被摧殘。他返湘在長沙創辦《天民日報》,與宋教仁互為聲援。宋被袁世凱暗殺後,《天民日報》持論嚴正,痛斥湖南都督湯薌銘阿附袁氏,為虎作倀。湯發兵搗毀報館並圍住他私宅搜捕,幾罹於難。後避居上海,呼籲倒袁,並捐巨款,助軍籌餉。袁氏覆亡,他又在上海辦《太日報》,繼續鼓吹革命。不久,護法軍興,他隨孫中山先生乘艦走粵,為非常國會最初入粵的二十人之一。孫中山出任大元帥,他在大元帥府任參議,奉命奔走於港、滬、閩、粵、黔、滇、湘、桂之間,備極辛勞。孫中山逝世後,他抱病家居,辦理地方公益。民國33年,日軍入侵東安。他不惜私財支持民眾抗日自衛,一直至抗戰勝利。

1945年9月,也就是抗戰勝利後,席綬病卒里第,年59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