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量化標準

師德量化標準(Teacher's ethics quantification standard ;Morality quantitative criteria)。進觀念創新和制度創新,以愛與責任為核心,不斷探索適應新時期師德建設的新內容、新方式、新手段。

基本信息

以細化、量化程式來客觀、公正考核教師職業道德,使得師德與時俱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淨化社會風氣、塑造人類靈魂的一支精神力量,進一步規範教師從教行為和改善社會風尚,因此,有必要在每學年開展師德考評,把敬業精神、工作態度、團結協作、廉潔從教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長期設立師德舉報機制。

師德量化標準

“老師處處為學生著想的貼心舉措怎么衡量?”這樣的問題在湖南省有了答案。在2009年09月27日舉行的湖南省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考核研討會上,該省推出全國首個Credit SPMS學校智慧型績效考核管理系統,令潤物細無聲的師德可以“以量計算”。國慶60周年(2009年10月1日)後,該系統將在全省中國小推廣。

體驗:師德分10項總分25分

由湖南省教科院人力資源所推出的這一考核管理系統,明確績效考核將和師德掛鈎,不與升學率掛鈎。為師德的考核列出一份明確的量化標準。學校可利用該軟體針對不同崗位的教職工,設定個性化的考核指標和方案。通過該軟體平台,每位教職員工的績效得分均一目了然。學校可以全程監控,教職工在平台上註冊後,也可即時登入查詢自己的績效考核得分。
在研討會現場,記者對這款“計算器”體驗了一番。發現該軟體分出師德、綜治安全、班級管理、常規教學等6大指標,大指標下又設立數十項評分小指標,每項指標都有具體的評分標準。例如,課堂安全3分、課間安全3分、離校安全3分等。各項指標的總分為100分。
記者注意到,師德成為該系統中首要的考核指標,總分為25分,占到老師績效考核總得分的1/4。師德考核細化到10項量化標準,包括“體罰、變相體罰造成嚴重影響的;以權謀私造成重大影響的;黃賭毒情節較為嚴重的;出現亂收費現象的”等,並提及每違犯一項,視情節扣5到25分,後果嚴重者取消當月獎金。
但究竟什麼是師德?究竟師德能不能量化?師德與工資如何劃等號?都在當日的研討會上引發不少熱議。

讚賞:師德置於升學率之上

“我覺得把師德納入績效考核內容,排除升學率考核,這說明官方把師德置於升學率之上。這對消除應試教育弊端,提升師德是個極大鼓舞。”在現場演示過後,來自省會一所國小教學一線的黃俊傑老師忍不住為其喝彩,並期待能早日投入使用。“師德考核結果與個人利益掛鈎,會成為老師錘鍊師德的最大動力。如果‘師德考核’成為一種被認可的客觀存在形式,所有社會成員都將會積極地行使評議和監督權,來督促師德的完善。”來自株洲一所國中的李老師也認為。
湖南師範大學長期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和績效考核實踐研究的陳牛則教授認為,現在的師德建設體系,仍存在部分待解決的問題:重專業素質考察,輕師德修養評定;重眼前經濟利益,輕長遠社會效益;重外在規範要求,輕道德內省作用。而通過管理軟體對師德考核進行量化,把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把激勵和約束結合起來,用無情的制度實施有情的教育,會促使教師素質不斷最佳化,使追求高尚師德蔚然成風。

師德量化標準質疑頻頻

老師為學生做的事情到底該怎么去衡量價值?2009年09月21日前,江蘇省教育廳出台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的考核辦法,明確了績效考核將和師德掛鈎,不與升學率掛鈎,並將出台師德量化標準。為此,南京29中教育集團致遠校區開展了一次“師德量化”大研討,沒想到這次研討讓很多一線教師的師德故事湧現出來,哪些屬於師德,師德與工資究竟如何畫等號也引發了不少質疑聲。

質疑一:

為學生貼心舉措如何體現
在這次師德研討中,不少老師的愛心故事被學生、家長或其他老師“揭發”出來。初三(2)班班主任童寧當了17年班主任,與學生的交往已經很有默契,她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買午睡枕就是一位家長告訴校長的。“中午很多孩子不睡,同學們告訴我說睡覺時膀子被腦袋壓得疼,我就想給孩子一人配個午睡枕頭,結果女孩子們很歡迎,還特地選了有中藥味的小涼枕。男孩子喜歡運動,最後我給他們又買了一個籃球。”童寧老師笑著告訴記者,因為怕學生肚子餓在外面亂吃東西,她特別準備了一個大零食罐,有同學想吃東西就來向她要。“她從來沒有想過要加獎金什麼的,這些貼心舉措如何能在工資上體現呢?”

質疑二:

為學生主動加班如何體現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學生,很多時候老師都會提前上班或者主動加班。朱為群是一位有著30年教齡的語文老師,氣質優雅、美麗大方,在學生中人氣很旺。“我一直都有個習慣,如果今天穿了件新衣服,一定會在我那節課之前先到班級繞一圈。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對美是很敏感的,所以對老師的穿著打扮特別感興趣,如果我直接在上課鈴響後進教室,他們就會有幾分鐘是把注意力放在打量老師上面,那上課的效率就會打折扣,而我如果之前就在他們面前晃過一圈,那新鮮感也就消失了,正式上課時大家的注意力就會比較集中。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如果老師考慮到了,自然要多付出一些,但這些就用心來說是無價的。”

質疑三:

為學生改變自我如何體現
為學生改變自己的喜好和生活習慣算不算師德的一種?在初一年級做班主任的彭煒是個帥小伙,他們班教室的後牆上有一塊“自留地”,學生有什麼心事、對老師的意見都可以大膽地寫在紙上貼在上面,老班彭煒看到後總會第一時間回應,有時甚至立刻“自我整改”。“前段時間就有一個學生對我的髮型提意見了,在紙條上寫我經過他書桌時他發現,我竟然理了個太過成熟的‘二八’式,希望我能把髮型換一換,顯得年輕時尚些。”雖然學生沒有署名,但是彭煒從字跡中一眼就看出是哪個學生提的意見,他不動聲色,第二天果然換了個新髮型走進教室,學生們吹著口哨為他鼓掌,尤其是提意見的孩子眼中全是興奮的光芒。
“教育廳對教師績效工資的改革方向是為了肯定師德的重要性,目前實施細則還沒有出來,不過對學校而言,也應該考慮如何給予真正有愛心的好老師以精神及物質上的雙重肯定。”

質疑四:

師德量化如何客觀全面公正
“何為師德?就是老師的職業道德。這是跟老師備課、上課、改作業、當班主任、做學生思想工作這些職業活動聯繫在一起的,是老師的義務,還有老師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決定的道德準則和規範。教師績效考核把師德放在首位,這個東西很虛,很難有個量化的指標。師德到底指什麼?怎么衡量?”湖南師大教授劉德華提出質疑。
劉德華認為,師德是個很難量化的東西,在實施過程中如何把它做“實”,還是個棘手的問題。而且老師的師德好不好,領導的印象經常在作用。可我們應該多重視學生和家長及老師等代表的意見。師德和工資掛鈎的做法,很有可能使師德變味,使一些老師為錢而做出貌似師德高尚的事情。

連結:

把師德放在首位,如何體現?
教師績效考核“把師德放在首位”,對學校和老師來說是個很難量化的問題。老師績效工資和師德掛鈎,爭議頗大,不少人認為把師德放在績效考核的首位,說明了師德的重要性。但在實施過程中如何把它做“實”,還是待解之題。
首先,必須要建立相應的師德評價體系。什麼是師德?江蘇的“師德規範”里提到教師應“關愛學生”、“愛崗敬業”、“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得歧視、侮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等。這些要求,即是師德要求,對這些都需要制定詳細的評價標準;
第二、 師德難以用量化指標來衡量,所以也需要慎防走入務虛的歧途。師德考核要力避行政權,尤其是行政領導一言堂的局面,合理分配管理權,並且重視學生和家長及老師等代表的民意;
第三、師德與績效掛鈎要謹防“為錢論”,不能用金錢異化為一種交換的美德;
最後,師德與教師教學等相比占多大比例還沒有明確。
“對大多數學生和家長來說,教學效果是非常看重的,這方面考核可以通過對教師的學生成績情況、教學質量評議、學生和家長的評價等綜合考量,因此師德考核也應該從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學生、家長等多方開展考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