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騷亂

希臘騷亂

希臘騷亂開始於2008年12月6日,一名15歲青年亞歷山大·格里戈羅普洛斯(Alexandros Grigoropoulos, 希臘語:Αλ?ξανδρο? Γρηγορ?πουλο?),在雅典伊哈瑞亞區被警方的流彈擊斃,事發時約三十名青年與警方發生爭執,青年在街上燒車,破壞商店櫥窗,又襲擊警車。有報導稱,警方自我防禦時,誤殺該青年。有目擊者表示,警方當時瞄準青年胸膛開槍。驗屍結果則顯示,少年死於反彈的子彈。當局已將涉案的兩名警員停職扣查。 對峙隨後升級為全雅典的騷亂和抗議行動。數百青年使用燃燒瓶攻擊防暴警察並損毀物品。後來,騷亂進一步升級,工會發動全國大罷工,航空交通及醫療服務受到影響。多個城市也開始發生騷亂,包括希臘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旅遊勝地克里特島和科孚島等地。反對黨要求政府下台及提早大選,內政部長帕夫洛普洛斯一度呈辭,但不獲總理卡拉曼利斯接納。 被擊斃青年於12月10日在雅典市郊出殯,6000多人到場致哀。當時有青年襲擊墳場外店鋪及電視台採訪隊,警方施放催淚彈驅散。

背景

騷亂根源

2008年3月,希臘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參加罷工,引爆點是政府推出的養老金新政和一系列福利改革。一時間,航班停飛、公交停運、學校停課、醫院關門,雅典街頭堆滿了臭氣熏天的生活垃圾。民眾認為改革之舉不僅未觸及體制弊端,反而犧牲了勞動者利益,導致養老金減少,退休年齡提高。

希臘騷亂 希臘騷亂

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下半年颳起的國際金融颶風,對危機四伏的希臘而言,無疑雪上加霜。目前,希臘的失業率高達7%,通貨膨脹也居高不下。政府負債率居高不下。經濟衰退與政府腐敗遙相呼應,終讓原本比較遵守秩序的希臘人憤然而起。

政府醜聞

2007年9月,卡拉曼利斯以肅貪為口號贏得連任。隨後,其同僚頻頻陷入醜聞。今年年初,幾名親信捲入了轟動一時的“性、謊言和DVD”事件;10月23日,國務部長兼政府發言人因涉嫌土地交易遞交辭呈,成為一個月內第二位因同樣原因辭職的部長。這些醜聞導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引發民眾對卡拉曼利斯內閣執政能力的懷疑。

希臘騷亂 希臘騷亂

無政府主義者:希臘境內無政府主義者勢力很大。這些人經常走上街頭示威並和防暴警察“較勁”。從以往情況看,這些年輕人多在酒後上街,其襲擊對象包括銀行、精品店、外交官汽車和外國汽車經銷商,他們主要向目標投擲燃燒瓶,一般不會造成太大經濟損失。由於希臘法律禁止警察進入大學校園搜查無政府主義者,很多奉行“無政府至上”思想的年輕人乾脆就在其中安營紮寨。

希臘騷亂 希臘騷亂

死者亞歷山大

家庭

希臘騷亂 希臘騷亂

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和母親、大姐及奶奶居住。家在雅典北郊的富人區,母親在雅典的奢侈品一條街擁有一家祖傳的珠寶店。

學習

正讀高一,成績一般,母親給他專門聘請了一位家庭教師,希望他高中畢業後能邁入大學校門。

吉他彈得不錯,還組織了一個小樂隊一起創作歌曲。他若生長在中國,估計會往選秀方向發展。

死亡經過

悲劇發生的地方是在雅典市中心一個比較髒亂差的地方,平日裡經常聚集一些無政府主義的青年學生和蒙面黨。孰料被警方一槍擊中胸口,搶救無效後死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