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諾鮑威爾

1839年至1841年,鮑威爾曾是馬克思的老師、導師和密友。 不過,1841年,鮑威爾與馬克思和恩格斯因為觀點不同而斷然決裂。 從1840年開始,鮑威爾寫了一系列著作,聲稱耶穌是一個公元二世紀對猶太、希臘、羅馬神學和聚合體[2]。

布魯諾·鮑威爾(德文:BrunoBauer,1809年9月6日-1882年4月13日)是一位德國哲學家及歷史學家。他曾經是黑格爾的學生,在哲學、政治、聖經批評方面上是一位激進的理性主義者。在黑格爾的親希臘的導向下,鮑威爾調查了《新約》的來源,並作出結論,認為早期基督教繼承的更多的是古希臘哲學而不是猶太教[1]。1839年至1841年,鮑威爾曾是馬克思的老師、導師和密友。不過,1841年,鮑威爾與馬克思和恩格斯因為觀點不同而斷然決裂。為此,馬克思與恩格斯創作了《德意志意識形態》和《神聖家族》兩本書。此後,鮑威爾曾與麥克斯·施蒂納和尼采有過來往。從1840年開始,鮑威爾寫了一系列著作,聲稱耶穌是一個公元二世紀對猶太、希臘、羅馬神學和聚合體[2]。從1848年開始,有批評家批評鮑威爾在學術圈中發表了惡毒的反猶太言論[3],他對耶穌和猶太教的觀點被認為是極其負面的[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