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宗教

布依族宗教

布依族宗教(Buyi national religion),中國布依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212萬人(1982),主要分布在貴州南部和西南部地區,有少數分布在雲南。

簡介

布依之子 布依之子

布依族宗教(Buyi national religion),中國布依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212萬人(1982),主要分布在貴州南部和西南部地區,有少數分布在雲南。佛教和道教傳入較早。鴉片戰爭以後,天主教開始傳入,19世紀80年代中法戰爭後,又得到進一步的傳播。但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仍相當流行。

布依族原始宗教信仰意識造就了其原始文化的起源。布依族的原始宗教、早期神話、圖騰崇拜、巫術活動,都是人類把握世界的文化方式,它們帶有很高的綜合性特徵。原始宗教是原始人的世界觀,是早期人類對他們周圍世界及其自身認識的一種反映形式,由於原始宗教把人類在認識周圍世界及其自身中所遇到的苦難,寄託於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把這些神秘力量當成萬物的終極原因,並拜倒在這些力量面前。因而妨礙了人類文化發展和生產鬥爭的進行。

但在歷史上也有其積極的意義,首先,原始宗教的出現標誌著人類思維能力的提高;其次,人類的認識能力在原始宗教中經過曲折複雜的過程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再次,原始宗教的某些活動,也能產生一種增強民族或部落團結,增強人民同自然作鬥爭的勇氣和力量的派生作用;第四,原始宗教也是維護當時社會秩序和統一人們思想的有效工具。同時,由於布依族文化固有的歷史傳承性,作為少數民族意識形態和心理文化重要內容的宗教和宗教信仰必然長期存在。

布依族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巫術都沒有超越居住地域和血緣關係的限制,深深地受到自然隨和的文化氣氛的制約。由於人與自然關係的狹隘性,人與人的社會關係的貧乏性,人們對什麼都相信,對什麼都存在崇拜意識而不是具備批判意識,故而其信仰容易導致多神論,容易接納其他民族的宗教觀念。同時,每一種宗教觀念的作用只是限於達到對日常生活的某些特定方面的神秘解釋,而難以滿足人們極其複雜的精神需求。因而人們不會放棄其已經繼承下來的諸多傳統的宗教觀念,並使之日益龐雜和淆亂。也許祖先崇拜對布依族來說是最為重要的,但它並未以此為軸心將其他宗教觀念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信仰體系。

農業祭祀

布依族擅長種植水稻,人稱水稻民族。農業祭祀特別盛行。主要的每年有4次:

①農曆三月初三祭樹神或山神。用豬頭、五穀和花紙等祭求山神保祐全村人畜平安。寨中除老年外全部上山,名為“躲山”。祭畢,“榔頭”(村寨頭人,或稱寨老)宣布狩獵規約及備耕事宜,成年男子便可上山狩獵。該日禁止外人進寨,違者,必須對日後村寨發生的一切災禍負責。有些地區則在該日殺狗互相宴請,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

②六月初六祭社神或土地神。敬拜石刻的男女神像,或由入寨資格最老的長者扮神。殺豬殺雞供祭,祈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參加祭祀者忌穿白衣或花衣(認為白與花象徵虎豹);奉獻祭品時不能說話。祭畢,分食祭品。有的地區在六月間的牛日或虎日,請鬼師念“咒經”,祭掃田壩。各家均用彩色紙剪成三角旗或紙馬、紙船,插於田間,禳災祈福,預祝五穀豐收。鎮寧六馬地區,不論大人小孩六月初六都要帶一隻熟雞到河邊或箐溝邊去,吃後再洗澡;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

③九月初九慶祝豐收或“掃寨”。用豬、牛獻祭,掃除妖魔,祭期為三天。祭時,在村寨路口用兩把木刀和一些冥紙等作標誌,禁止外人入寨,三天祭掃期內,本寨也不許持水、火及其他物品外出。因事外出者,須過了三天祭期才能回寨。

④臘月初八祭祀土地神。用公雞或豬頭獻祭,祈求土地保祐。

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及巫術。

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原始社會一種極其普遍的信仰形式,是原始人類最初的一種認為自然物和自然力具有生命、意志以及偉大能力的信念。布依族先民在原始社會中,由於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和知識的極端貧乏,人們幾乎完全處在周圍自然界和自然力量的支配之下。各種自然物和自然力量如:山、石、土地、太陽以及風、雨、雷、電、洪水等,時刻都會給人們帶來幸福或災難,甚至死亡。對於這些自然力量,原始人類即不能理解,也無法克服和防止。這樣,久而久之,便在人們的頭腦中產生一種神秘和恐懼思想。人們為了生存和生活,總是要儘可能地去認識自然、了解世界。於是,原始人按自己的活動和認識情況來解釋自然界和各種現象,把人的意志添加在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上,把各種自然事物和現象都看成是有意識的活動,認為統治和支配人的自然力都是由某種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主宰著,它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給人類帶來幸福或災難。在自然崇拜中比較普遍崇拜的有土地、山峰、水、動物和樹木等。

土地崇拜

土地崇拜在布依族自然崇拜中較為普遍,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生產、生活以及萬物生長的依託,因此,它首先被原始人類人格化和神化。人們為了祈求豐收,就要乞求土地的保佑。布依族本身就是農耕民族,對土地十分崇拜,至今許多布依族村寨還在村前設有土地廟,廟內放置兩塊石頭,當作“地神”,俗稱“土地爺爺”和“土地奶奶”。一般在農曆臘月初八,都要帶雞、豬頭等物前往土地廟祭祀,乞求土地神保佑五穀豐登。

山神崇拜

山神崇拜也是布依族自然崇拜中較為普遍的信仰形式。高山峰巒高大雄偉、具有神秘性。原始人類往往將高山視為通天之路加以崇拜,並幻想山峰具有“神靈”性。同時,山石也直接聯繫著原始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山中有人類生活的動物、植物。動、植物及工具武器的多少可以直接制約著人類的早期生活。因此,人們便幻想 由山神管理山中的動、植物和寶藏。所以,原始人類對山的崇拜、祈求以獲得更多的利益或減少災害是順乎其原始思想的。

布依族對山神的祭祀也是很隆重的,每年都要舉行民眾性的“祭山神”活動。但各地“祭山神”的時間不同。貴州安龍一帶在三月三;紫雲、貞豐、關嶺等地多在六月六。祭祀時間雖有差異,但祭祀原因大致相同。傳說這些日子為山神的生日,山神要放許多蟲來殘害莊稼,或作祟人蓄,只有對山神獻上祭品,進行祭祀,才能求得人蓄平安。祭祀時除留專人祭祀外,其餘的人全部上山,謂之“躲山”。躲山時,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上年紀的人則交流生產經驗。祭祀完畢,寨老宣布狩獵規約及備耕事宜。

水神崇拜

布依族水神崇拜有兩種方式:一是河神,意在請河神保佑,控制洪水,風調雨順。一是祭水神,祭祀活動在每年“開秧門”的第一天舉行,屆時主人帶上酒菜,選擇一塊最大的進出水口為祭祀地點,插香化紙,祈求水神保佑田肥水不斷,免遭水災。

動物崇拜

包括布依族在內的我國南方許多民族的先民與漁獵經濟有著密切的關係,與之相關的一些動物便成了他們的崇拜對象,同時,許多農耕民族的耕牛等生產工具也被奉為神物。在布依族中存在古老的狗祭,在布依族的神話傳說中,古時人類無谷種,是狗千辛萬苦從天王的曬穀場上帶來的谷種,因此,他們視狗為神聖的動物,要進行祭祀。每年“吃新節”的晚上設宴祭祖後,接著要祭狗,由家中長者將“新糧飯”與三塊豬肉放入狗食盤餵狗,並念誦祭詞,感謝狗給人類帶來糧種。

樹木崇拜

每個布依族村寨,一般都一棵大古樹作護寨樹,這棵樹多為榕樹、楓香樹或榔樹,布依族對護寨樹特別敬重,每逢節日,都要用酒肉進行祭拜。這還是要算居住在貴州黔南的獨山縣、長順縣等地的布依族人的感情是最深厚的。傳說,護寨樹能為寨人驅風避雨,使寨人消災免禍。在金、木、水、火、土中,樹木排列第二,因此,人們對護寨樹的精神寄託是無法想像和形容的,一旦護寨樹枯乾或枯死,人們不會去砍掉,而是順其自然的讓它自己倒下,然後又重新選擇另外的古樹代替,如果沒有古樹的村寨則要舉行一種叫“祭排老”的儀式,來移植柏樹或楓香樹,這種有各家各戶參加的儀式一般要進行一天一夜,選定或移植好護寨樹後,還要搭台唱花燈,以求各家各戶順利平安。布依族的這些自然崇拜,從現在僅存的民俗事象來看,其目的是祈求自然神靈保佑村寨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安康.

圖騰崇拜

圖騰崇拜是比自然崇拜較為高級的一種信仰形式。從人類認識發展角度來看,它晚於自然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這與人們的原始生產有著這十分密切的聯繫。布依族的圖騰崇拜,主要有對龍、竹和魚的崇拜等。

龍圖騰   漢代許慎在《說文》中說:“閩、東南越,蛇種”。這裡的“蛇種”就是指信仰蛇圖騰。在母系社會時代,布依族的氏族中就有以蛇為圖騰的,蛇龍相近,傳承至今,變成了龍的形象.布依族把龍視為本民族的圖騰,民間每年要祭龍王,在喜慶的日子裡還要“玩龍”。關嶺地區的布依族認為山和家中都有龍,當建房開山取石時,要把龍“請走”,房屋建好後,要舉行“迎龍”儀式,燒香燒紙,請龍回來。布依族的銅鑄“龍寶”,被視為神物,常被無後人家重禮請去作保,以祈求生育男孩.如生育男孩。則視為“龍子”。此外,布依族婦女的衣裙、頭巾等物上,也常見到龍的圖案。說明了布依族對龍圖騰的崇拜。

竹圖騰

布依族產生竹圖騰的原因,不僅有社會根源,也與一定的自然環境有關。布依族聚居的盤江流域,崇山峻岭、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河谷兩岸生長著茂盛的竹類。《祭祖詞》敘述了布依族古代曾普遍用竹子蓋房:“用水竹作柱,用楠竹作才匝……”這就造就了布依族先民產生了對竹圖騰的崇拜。關於竹圖騰還有一個傳說。布依族始祖出生三個月,藏於竹節中,躲過了巨大的災禍,始祖長大後,成為布衣王,他帶領族人抵禦外來的侵害,於是布依族崇拜竹,視其為圖騰。此外,在一些布依族地區,還有這樣一些關於竹的習俗:婦女婚後如果不育,要到娘家去要竹子花,要回的竹子花用圍腰兜著往夫家走,並且一路上不許和任何人說話,到家後把其放在枕頭下,這樣就會生育。

魚圖騰

布依族關於魚圖騰崇拜有這么兩則傳說:一說在鎮寧、關嶺兩縣境內的扁擔山、坡貢山一帶,布依族祖先“鮑爾陀”之子同南海神魚姑娘相戀私奔到此,繁衍了很多子孫,龍王查知後,派一對龍前來保佑,因神魚子孫分兩地分住,故雄龍化成扁擔山,雌龍化成坡貢山。另一則是說古時候,布依族一首領與魚女相戀成婚,生有一子,母親對孩子說,母一生有一忌,要他千萬不能撈魚食魚,幼子好奇,撈魚食之,母親一氣之下跳回江中,後來其子被首領後妻害死。成為遊魂,後妻所生之子長大後,深知骨肉之親,與父親經過千辛萬苦,把哥哥的遊魂帶回家來。這兩則故事說明布依族祖先同魚有血源關係,所以須禁食魚,在布依族集居的一些地區,至今還有把魚作為祖先祭祀的。每逢過節,要用面捏成花魚,放在神龕上祭奠。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也是原始宗教極為普遍的一種信仰形式,它是鬼魂崇拜發展到一定階段上出現的,在原始社會中當氏族的血統因緣觀念形成,並得以與鬼魂崇拜結合在一起得的時候,便逐漸形成了祖先崇拜。從布依族所保存的祖先崇拜來看,人們的神靈崇拜從面向大自然轉向自己的家庭,但它所體現的卻是人類走出家庭去面向大自然,體現了人類正在逐步淡化自然神力的作用和人類自我意識的逐步加強,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祖先崇拜的出現也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畢竟只是一種宗教信仰,它只是自然崇拜的增強和轉移,並沒有改變它非科學的,虛幻的本質。

在布依族地區,每逢過節過年、婚喪嫁娶等重要日子,布依人家都要舉行祭祖儀式,人們認為,只有在祖先的保佑下,才能人畜安康,五穀豐登。布依族民間普遍流行祭祀“鮑爾陀”和“鮑更嫡”的男性始祖的習俗。傳說鮑爾陀是布依族的造物者。他創造的十二卷經書包括了人類生存的所有知識,就連現存的布依族摩書《古謝經》《招魂經》等傳說也是鮑爾陀創造的。所以,布依族每逢舉行大型的宗教祭祀活動,首先要設壇祭鮑爾陀。鮑更嫡也被視為布依族的祖先。舊時,在布依族村寨的寨旁的古樹下都建有一座鮑更嫡的金身小石房,時刻對村寨進行保護。新婚的媳婦必須從她的金身面前入寨才能取得寨籍;死亡的人必須從她的面前抬過才能注消寨籍,靈魂才能夠回到始祖生存之地等等。所以,布依族也有祭祀“鮑更嫡”的習俗。另外,在有的布依族地區,還有對女始祖祭祀的習俗。傳說布依族的女始祖“雅王”是母系社會時期的首領,地位很高。於是就產生了對“母神”的崇拜。

布依族的祖先崇拜還有另外一種形式,就是以家以戶為單位的,以家族祖先為崇拜的對象。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祖先崇拜形式,被祭祀祖先的姓名,要用家族統稱寫在神牌上,豎立於堂屋裡的神龕之上,每逢過節過年、婚喪嫁娶都要對其祭祀,祭祖時,要在神龕前擺上雞、豬、酒等供品,同時焚香燒紙,向祖先跪拜祈禱。

布依族的祖先崇拜又有一種形式為“請龍”。在布依族人家中如果老人去世,都要為其進行隆重的祭奠和安葬儀式,讓其靈魂上天與祖先們在一起,以便成為家神中的新成員,這種喪葬儀式視為“請龍”。舉行這種儀式,要在巫師的主持下,由她念經為亡人到井邊把龍請來,讓亡人騎龍到水井之源取來珠寶。人們認為這樣亡人在陰間才能永遠的享受榮華富貴。此外,還要由巫師為死者靈魂舉行“開路”儀式,意思是為亡人開闢一條通往陰間的大道。開路時,還要用白布做成“引魂幡”,並寫上亡人的姓名,死亡的時辰及地點、死因,掛在亡人的靈前,這樣亡人的靈魂會順著此幡升上天。

巫術

布依族的巫術,滲透於其原始宗教的各種祭祀中,主要有驅鬼和占卜。

驅鬼

在布依族古老的宗教觀念中,認為人死後就會有“鬼魂”,如果讓人碰上,就會使人生病,要經過巫師占卜,知道是誰的鬼魂作祟後,再舉行相應的祭祀儀式乞求保佑,這樣病人就會痊癒。布依族先民認為,鬼有善鬼和惡鬼兩種。善鬼不害人,可遇上它也是不吉利的。布依族驅鬼主要是針對惡鬼。驅鬼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以村寨為單位舉行的大型驅鬼活動----掃寨,這種活動許多村寨每年春季都要進行一次。掃寨時,巫師穿著法衣,戴著法冠,拿著法器,並口念巫詞,帶領拿著紙製品,提著雞、鴨等祭祀物品的人到各家各戶,東掃西掃,把主人家準備好的水飯向門外潑去,然後關門而去,最後把那些紙製品放到河邊燒掉,以表示寨中的惡鬼被驅出了村寨。二是遇家中有人患病,認為是有惡鬼纏身,也要請巫師來驅鬼。巫師到病人家,不用藥,只需一碗清水,念咒過後讓病人喝下三口,剩下的由巫師噴於患者的痛處,並為其按摩。或者是用掛秤砣驅鬼,巫師到病人床前,上橫一桿秤,秤中懸一秤砣,並坐於其下向病人咒鬼,使秤砣自然前後擺動,然後入藥或咒一碗清水給病人喝下。

占卜

這是布依族預測吉凶禍福的一種信仰活動,形式有雞卜、木卜、蛋卜、銅錢卜等,布依族凡是遇上疾病、說親、建房、喪葬等,都要占卜預測。如雞卜,是把不砍斷的雞腿煮熟剝下皮肉後,看兩隻雞腿骨上的圓眼來定凶吉,如有四眼,且是兩眼相對,上下對準,表示吉;相反就表示凶。

布依族的這種原始宗教信仰是一種極為普遍的鬼神崇拜,是自然崇拜和動物崇拜的進一步發展,也是原始人類社會自身進一步擺脫自然界束縛的一個重要具體體現。在原始人類同自然界作鬥爭的過程中,逐漸加強了自我意識,他們開始模糊地意識到自身的存在和作用,人類要想生存和發展不僅依靠自然,而且還需要依靠人類自身,於是就出現了布依族先民對巫師能解除病魔和預測凶吉福禍的乞求。在布依族先民的原始思想中,靈魂觀念和鬼魂觀念有所不同,靈魂與肉體結合在一起,而鬼魂則是離開了肉體的靈魂,並且認為鬼魂有時可以變形,可附著於其他事物之上。同時,鬼魂與人的關係更是十分的密切,可以給人帶來災難和益處,要使鬼魂給人帶來好處,便要祭祀、崇拜鬼神。

禁忌

布依族也有自己的禁忌,“掃寨”時不準外人進寨;到布依族人家作客,不能觸動神龕和供桌,也不得在供桌上擺放東西;火塘邊的三腳架忌諱踩踏;未出嫁的姑娘死後不能從正門抬出;死在外面的人,屍體不能抬進家等等。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宗教信仰則是一種歷史現象,它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也會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變化,並與大多數民族的心理、文化、風俗習慣融為一體。

布依族服飾及其文化內容

布依族服飾 布依族服飾

布依族傳統服飾的布料是布依族婦女自己種棉花,自紡自織自漂染而成的,根據織布者所要求的圖案而使用不同的織法。底色以白、黑、藍為主,再用紅、黃、綠、紫等各色相配織成各種花色。布的品種有平面布、格子布、斜紋的蠟義布、小花紋的花授布等。

布依族的布料厚實、素雅,體現了本民族樸實無華的性格及文化審美特徵。歷史以來,布依布作為商品投放市場,深受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有人用蠟義布或花授布縫製西裝,穿起來既有現代氣派,又有民族風格。布依族婦女還會織圍腰帶,織圍腰帶有的用織布機,也有不用織布機的,只要把經線的一端纏在腰部,另一端纏在兩個腳拇趾上,拉緊就可以用緯線編織了。腰帶的圖案主要有幾何圖案X形、□形、※形等,也有花草形圖案的,腰帶的一端有灑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