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體系

市場體系

市場體系是在社會化大生產充分發展的基礎上,由各類市場組成的有機聯繫的整體。它包括生活資本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產權市場、房地產市場等,它們相互聯繫、相互制約,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培育和發展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條件。簡言之,市場體系就是相互聯繫的各類市場的有機統一體。

組成

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必須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市場體系包括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商品市場包括消費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要素市場包括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等。

消費品市場

消費品市場是交換用於滿足消費者的個人生活消費需要以及社會消費需要的消費品的商品市場。如食品、服裝、日用品等。消費品市場是整個市場體系的基礎,所有其他的市場都是由它派生出來的。所以,消費品市場是社會再生產中最後的市場實現過程,它體現了社會最終供給與最終需求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

消費品市場具有以下特點:(1)消費品市場涉及千家萬戶和社會的所有成員,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消費者;(2)消費品市場因社會需求結構、形式的多樣性、多變性而呈現出多樣性和多變性的特點;(3)市場交易量不一定很大,但交易次數可能很多。

消費品市場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體現了社會再生產過程最終的市場實現,反映了消費者最終需求的變化。作為最終產品市場,消費品市場與其他商品市場密切相關,集中反映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等。消費品市場的作用:(1)資金市場的發展始終受消費品市場的制約,當消費品市場景氣時,供給和需求會拉動社會投資增加,進而活躍資金市場;(2)消費需求增加和市場交易對象擴大,進一步刺激供給增加,生產規模擴大,這也將導致勞動力市場上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而消費品供給的滿足程度,又直接決定了勞動力的質量。

生產資料市場

生產資料市場是交換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所需要使用的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等商品的市場。例如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機械設備、儀表儀器等等,都是生產資料市場的客體。

與消費品市場相比,生產資料市場的特點是:(1)在生產資料市場上所交換的商品大部分是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而不是最終產品。這些商品主要用於生產過程,交換主要是在生產企業之間進行,其流通廣度比消費品要小;(2)市場交易的參與者是單純的生產部門,屬生產性消費,購買數量大,交易方式多是大宗交易或訂貨交易,供銷關係比較固定;(3)生產資料市場需求屬於派生性、引發性需求。由於生產資料不是最終產品,而只是為消費品生產提供條件,因此對生產資料需求的規模、種類和數量,取決於社會對於消費品需求的狀況,因而它是一種從消費品需求派生、引發的需求。

從生產資料市場的作用看,它集中反映了中間產品和初級產品的供求關係,為各企業生產過程提供物質條件,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起著中介作用。它的供求狀況集中代表了社會物質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比例情況。因此,生產資料市場運作得愈是有效率,社會再生產的運行便愈是通暢。它作為聯結生產資料生產過程和生產資料消費過程的橋樑,其發展意味著社會再生產的擴大。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是資金的供應者與需求者進行資金融通和有價證券買賣的場所,是貨幣資金借貸和融通等關係的總和。在現實中,金融市場既可以有固定地點和相應的工作措施,也可以沒有固定場所,由參加交易者利用電信等手段進行聯繫洽談來完成交易。按交易期限劃分,通常把經營一年期以內貨幣融通業務的金融市場稱為貨幣市場,把經營一年期以上中長期資金的借貸和證券業務的金融市場稱為資本市場。

金融市場作為價值形態與各要素市場構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通過各種金融資產的買賣交易,為資金供給方和資金需求方提供雙方直接接觸和多種選擇的機會,因而能對資金進行高效率的籌集和分配;二是通過金融市場可以提高金融證券的流動性,使社會融資規模和範圍更大,並降低融資成本;三是金融市場的發展,為中央銀行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等手段進行巨觀調控,創造了作用空間和操作條件。中央銀行可根據金融市場上靈敏反映市場資金供求的經濟金融信息,制定正確的貨幣政策,確定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保證重點建設資金需要,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

勞動力市場

勞動力市場是交換勞動力的場所,即具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與生產經營中使用勞動力的經濟主體之間進行交換的場所,是通過市場配置勞動力的經濟關係的總和。勞動力市場交換關係表現為勞動力和貨幣的交換。

勞動力市場與一般商品市場相比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區域性市場為主。勞動力市場和其他商品市場一樣,也應是全國統一的市場。但是,由於社會生產力在各地區發展水平不平衡,原始手工業、傳統的大機器和現代技術產業並存,勞動力的素質相差懸殊,職業偏見的存在,再加上地區分割等,阻礙了勞動力在全國範圍流動,大多數只能在區域內運轉,只有少數高科技人才可在全國範圍內流通,從而形成的主要是區域性市場。二是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勞動力的範圍是廣泛的,一切具有勞動能力並願意就業的人都可以進入勞動力市場。我國由於勞動力資源豐富,隨著科技進步、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以及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農村出現剩餘勞動力,加上國有企業和國家機關的富裕人員,因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裡,我國勞動力供大於求,形成買方市場。三是勞動力的合理配置主要是通過市場流動和交換實現的,市場供求關係調節著社會勞動力在各地區、各部門和各企業之間的流動;勞動報酬受勞動力市場供求和競爭的影響,勞動力在供求雙方自願的基礎上實現就業。勞動力的市場配置行為,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勞動者由於原有的勞動技能不能適應新的經濟結構的變化而產生的結構性失業現象。

建立勞動力市場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人力資源最佳化配置的有效手段。勞動力市場的作用是調節勞動力的供求關係,使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比例相適應,實現勞動力合理配置,使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效益,保證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進行。

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市場是從事地產和房產交易活動的市場,具體分為地產市場與房產市場。地產市場主要是進行土地使用權的交易和轉讓。房產市場主要是進行房屋的交易和轉讓。

房地產市場的特點是:一是經營對象具有地域性,並且是非流動性商品。二是房地產價格具有上浮性。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築地段級差收入不斷上漲,從而促進土地使用權價格上升,房屋價格也隨之上升。三是具有壟斷性。因為土地是有限的,優等地更有限,這就造成了土地使用權的壟斷。

發展房地產市場有利於促進住宅商品化和土地有償使用,有利於緩解需求大於供給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國有資產價值流失,並可為建築技術、建材工業及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提供廣闊前景。

技術市場

技術市場所交換的商品是以知識形態出現的。它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有多種表現形態:有軟體形式(程式、工藝、配方、設計圖等);諮詢、培訓等服務形式;以及買方需要的某種戰略思想、預測分析、規劃意見、知識傳授等都可構成技術商品。

技術市場的特點是:(1)技術商品是知識商品,它以圖紙、數據、技術資料、工藝流程、操作技巧、配方等形式出現;(2)技術商品交易實質是使用權的轉讓;(3)技術商品轉讓形式特殊,往往通過轉讓、諮詢、交流、鑑定等形式,直到買方掌握了這項技術,交換過程才完成;(4)技術商品價格確定比較困難,價格往往由買賣雙方協商規定。技術市場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同科技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良性循環的關係;它能促進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它有利於科研與生產的密切結合;它能促進科技人員合理流動,最佳化科技人才的合理配置,有利於減少人才資源的浪費。

信息市場

信息是事物的內容、形式、事物之間的聯繫及其發展變化的反映,它一般表現為信號、訊息、情報、科研成果、資料等。信息市場是以提供各種信息來滿足用戶需要的信息交換的場所。大多數信息能夠進入市場進行交換。

信息商品的特殊性決定了信息市場的特點,表現為:一是交易活動具有多次性。由於信息交易並不是讓渡所有權而是使用權,因此同一信息商品可以在其有效時間內多次、反覆出賣。二是交換具有間接性。即需求者不一定通過直接交換方式獲得信息,而是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獲得信息。三是交易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隨時間的推移和條件變化,其使用價值會失

市場體系市場體系
效。

信息市場的發展、信息的商品化,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明顯而重要的作用:一是為社會生產和流通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資源,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二是為企業提供必要的市場需求信息,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三是為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供應信息,是促進銷售的有利手段。信息市場發揮著中介作用,是溝通產、供、銷的橋樑,信息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資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