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國立歌劇院

巴黎國際歌劇院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著名法國歌劇院,曾經多次改名。

巴黎國立歌劇院

場館介紹

巴黎歌劇院,正式名稱為“巴黎國立歌劇院”。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著名法國歌劇院。它的名稱經歷過數次變化,其中主要的名稱有:1791年起的“歌劇劇院”,1794年起的“藝術劇院”,1804年起的“帝國音樂學會”,1814年起的“皇家音樂學會”1875年的“國立歌劇院”等。
早在17世紀時,義大利歌劇風靡整個歐洲,占領著歌劇舞台。歐洲各國的作曲家就致力於發展本國的歌劇藝術,與義大利歌劇抗衡,與宮廷貴族追求時髦的庸俗趣味進行爭鬥。就是在這一時期,法國吸取了義大利歌劇的經驗,創造出具有本國特點的歌劇藝術,法國歌劇也由此發展。 法國歌劇藝術風格的形成,決定了法國將建立自己的歌劇院。1667年,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批准,獲得了法國政府的支助。1671年3月19日,由佩蘭、康貝爾和戴蘇德克負責建造了法國第一座歌劇院“皇家歌劇院”它就是巴黎歌劇院的前身。後於1763年被毀於大火。
1794年,歌劇院喬遷到里舍利厄街,暫時命名為“藝術劇院”。1821年,歌劇院遷至薩勒法瓦特,翌年又遷往勒貝地爾。自從這家劇院被焚毀,有人便發起為歌劇院建立永久的院址,於是1861年由加尼埃設計的新建築奠基。新建築位於歌劇路的路首,建築工程經歷14年完成。它是拿破崙三世從171個應募作品中選定的加尼埃設計的方案而建造起來的。他將該劇院定名為“國立歌劇院”。巴黎歌劇院莊重典雅,富麗堂皇,擁有2300個座位。附設有一個舉世聞名的芭蕾舞團和一個管弦樂團。每當該院舉行演出,劇場裡總是座無虛席,而且觀眾衣著整齊,風度翩翩,彬彬有禮。據說這一習俗和風範是拿破崙三世做出的規定:凡來劇院欣賞歌劇的觀眾必須穿禮服。男子必須穿深色燕尾服,帶黑色領結;女士穿拖在身後長達數尺的長裙,否則不得入內。如今巴黎歌劇院似乎難發現有穿燕尾服和長裙的觀眾,但那種對藝術和藝術家尊敬的風尚以及觀眾應有的修養和道德被認為是巴黎歌劇院的驕傲。

“巴黎國立歌劇院”的演出情況

1671年3月19日在皇家歌劇院籌建成立。並由康貝爾獻演田園劇波莫納》,此劇被公認為是第一部法國歌劇。不久,佩蘭因負債入獄,1672年,國王路易十四授權法籍義大利人呂利專管法國歌劇界。
從1672至1687年,呂利一直統領著巴黎歌劇院。他創造了巴黎歌劇院史上第一個重要時期。在他的任期內,曾經演出他自己的作品約有20多部歌劇及芭蕾舞劇,為法國歌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法國歌劇史上第二個重要時期,為1737年至1760年,正值拉莫的許多傑出作品獻演之時。自1773年至1779年,法國歌劇界為格魯克的人品及天才所征服。格魯克當時自維也納來訪巴黎,他的歌劇立即大受歡迎,使義大利反對派相形見絀。
法國大革命後,新執政的政府認為許多歌劇貴族氣息過重,禁止上演。取而代之的是梅耶貝爾、戈塞克等作品。直至王室復辟,又恢復了一些禁演的歌劇。
1791—1801年,巴黎歌劇院歸巴黎市政府管轄,1802年起拿破崙掌握了劇院新作品上演出的生殺大權,1811年他強迫其他歌劇院向巴黎歌劇院繳納資金,歌劇院管弦樂隊擴充到70人,擁有一大批出色的演奏員和演員,演出水平很高。
1821年,在此加演羅西尼、韋伯、唐尼采蒂及莫扎特等作曲家的作品。1875年1月 5日在新建成的“巴黎國立歌劇院”開幕時,除舉行管弦樂演奏外,並演出奧古斯特·梅爾梅的《猶太女》。所以,《猶太女》也是新院落成的首演歌劇。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巴黎歌劇院主要演的是法國作曲家的作品,一些早期歌劇作品也常在這裡演出,劇院也從其他地方引進一些劇目,如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魔笛》、《唐璜》等以及後來的羅西尼的作品,但這些作品常被肢解得殘缺不全。在其後的一段時期里,由於政治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劇院演出質量有所下降。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劇院最引人注目的是演出了華格納的一部部作品。1910年,劇院演出了理查·施特勞斯的“莎樂美”,1927年又演出了《玫瑰騎士》(在該劇首演的16年後)。這段時期,一些芭蕾舞劇在這裡得到首演,但卻很少有法國歌劇在此演出。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古諾和馬斯涅的歌劇經常在這裡上演,人們經常可以聽到著名女高音尼農·瓦蘭、瑪喬里·勞倫斯和男高音喬治·蒂爾的聲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占領了巴黎,普茨納的《帕勒斯特里納》於1942年在這裡上演。戰後,巴黎歌劇院度過了一段艱難時期;其演出水平根本無法與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維也納、紐約、倫敦等地的歌劇院相比,直至1971年羅爾夫·里伯曼擔綱巴黎歌劇院後,情況才有所改觀。里伯曼擔任該團領導職位直至1980年。後來由布列茲指揮貝爾格的歌劇《璐璐》在此首演,但法國歌劇仍無法擠進世界頂尖行列。
巴黎歌劇院自創建以來,已上演了六百多部歌劇,其中首演的歌劇還有呂利的《希波利特與阿里西埃》、《愛神和酒神的節日》,格魯克的《奧菲歐》、《伊菲姬妮在奧利德》、拉莫的《卡斯托耳和波呂丟刻斯》,羅西尼的《奧里伯爵》,奧柏的《波爾蒂契的啞女》,梅耶貝爾的《惡魔羅勃》,柏遼茲的《本韋努托·切里尼》,威爾第的《西西里的晚禱》,馬斯內的《黛依絲》,斯特拉文斯基的《夜鶯》等。在巴黎歌劇院演出的歌唱家以法國人為主,但亦邀請世界著名歌唱家參加演出。該劇院至今保持著法蘭西歌劇的頂峰位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