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貝斯蟲病

巴貝斯蟲病

巴貝斯蟲病是指由巴貝斯科 (Babesiidae) 的原蟲所引起的一種梨形蟲病。主要侵襲牛和馬(驢﹑騾)的紅細胞。 巴貝斯蟲病是由微小的寄生蟲感染的紅血球,並散布某些虱子。在美國,蜱傳播是最常見的。本病發生在特定區域和季節,主要發生在部分東北部和中西部;它通常發在溫暖幾個月。儘管許多人感染了巴貝斯蟲病,一些人沒有症狀,對於那些沒有症狀的人可以有效的治療。巴貝斯蟲病是可以預防的,如果是採取簡單的步驟,以減少暴露於蜱。

基本信息

疾病病原

病原在中國﹐寄生於馬屬動物的主要為駑巴貝斯蟲(Babesia caballi ﹐又稱駑梨形蟲)和馬巴貝斯蟲(B.equi ﹐又稱馬納脫原蟲)﹐分布於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在北方﹐駑巴貝斯蟲病於3月初開始出現﹐4月達高潮﹐5月下旬以後逐漸停止流行。馬巴貝斯蟲病的出現稍晚。

彩圖 彩圖

兩種寄生蟲可單獨寄生髮病﹐也可混合感染。寄生於牛的主要為雙芽巴貝斯蟲(B.bigemina ﹐又稱雙芽梨形蟲)( )和牛巴貝斯蟲(B.bovis ﹐又稱牛梨形蟲)﹐分布在西南﹑華南﹑華東等地。牛雙芽巴貝斯蟲病一年可暴發2~3次﹐南方多發生於6~9 月。牛巴貝斯蟲病可在春(或夏)﹑秋季兩次暴發。巴貝斯蟲呈圓形﹑梨形﹑桿形﹑環形﹑橢圓形﹑逗點形和變形蟲樣等多種形態。駑巴貝斯蟲的蟲體長度大於紅細胞半徑﹐尖端連成銳角﹐成對﹐對紅細胞的感染率為0.5 ~10%。馬巴貝斯蟲的蟲體長度不超過紅細胞半徑﹐以4個梨形蟲體尖端相連而構成十字形﹐對紅細胞的感染率嚴重時可達50%以上。雙芽巴貝斯蟲的蟲體長度小於紅細胞半徑﹐連成銳角﹐成對﹐對紅細胞的感染率為10~15%﹐但嚴重侵襲時可達65%。牛巴貝斯蟲的蟲體長度小於紅細胞半徑﹐連成鈍角﹐成對﹐多位於紅細胞邊緣﹐對紅細胞的感染率通常為 7~15%﹐但高時可達30~40%。

本病都由蜱硬科不同屬的蜱傳播﹐如駑巴貝斯蟲和馬巴貝斯蟲的主要傳播者為革蜱﹐傳播雙芽巴貝斯蟲和牛巴貝斯蟲的分別為牛蜱和硬蜱。巴貝斯蟲在家畜紅細胞內進行無性繁殖﹐在蜱體內是否進行有性繁殖尚存在不同見解。雌蜱體內的巴貝斯蟲可經過蜱卵傳給下一代﹐如馬巴貝斯蟲在革蜱體內可傳遞 3個世代而仍具有感染力。因此發病牧場在短期內不易變為安全場。

傳染途徑

巴貝斯蟲病蟲傳染人,症狀像禽流感或類似普通感冒。 人們可以感染巴貝斯蟲病寄生蟲在幾個方面:

主要途徑是通過叮咬受感染的蜱在戶外活動的地區,一個不太常見的感染途徑是獲得輸血從獻血者誰擁有沉默 蟲感染。

一些可能的例先天性傳輸從被感染的母親傳染給她的孩子(在懷孕期間或分娩)的報告。 許多不同的類型的巴貝斯蟲病寄生蟲被發現在動物中,只有少數幾個,其中已發現的人通常感染白足鼠和其他小型哺乳動物,主要是種,已發現人在美國。 偶爾案件巴貝斯蟲引起的其他物種已被偵破。

症狀與防治

病畜主要表現高燒﹑貧血﹑黃疸﹑消瘦和衰弱等。除駑巴貝斯蟲病外﹐都有血紅蛋白尿。幼畜或外地新輸入的家畜常出現劇重症狀。診治不及時﹐死亡率高。治癒或耐過後恢復也較緩慢。診斷方法主要是採取病畜血液作塗片﹐鏡檢蟲體﹐依其形態特徵確診病原。也可用補體結合反應和 聯免疫吸附試驗等進行診斷。在確診的基礎上對患畜採取特效藥治療的同時﹐輔以對症療法。加強護理等綜合措施可提高療效。特效藥有台盼藍﹑錐黃素﹑貝尼爾和阿卡普林等。其中台盼藍僅對駑巴貝斯蟲病有特效。在出現第一批病例後可採用藥物預防注射。疫區應滅蜱。對外來家畜要嚴格檢疫。

疾病分類導航

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地異常生命活動過程,並引發一系列代謝、功能、結構的變化,表現為症狀、體徵和行為的異常。 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作用後,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一定的原因造成的生命存在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體的形態和(或)功能發生一定的變化,正常的生命活動受到限制或破壞,或早或遲地表現出可覺察的症狀,這種狀態的結局可以是康復(恢復正常)或長期殘存,甚至導致死亡。
傳染病心理疾病遺傳病先天性疾病
泌尿科疾病口腔科疾病眼科疾病兒科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

傳染病分類導航

瘟疫 | 疫苗 | 呼吸道傳染病| 消化道傳染病| 蟲媒傳染病| 接觸傳染病| 人畜共患病| 流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