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

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

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是深受國際社會關注的濕地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區。

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
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河套平原東端,東西長142公里,南北寬85.5公里,東臨包頭,南依黃河鄂爾多斯市相望,北據陰山烏拉特中旗相連,西與五原縣接壤。全旗的地貌特徵可概括為:“三山兩川一面海,千里平原兩道灘”。丹拉高速公路、110國道和包蘭鐵路橫穿腹地,是溝通華北與西北的重要交通要塞。

基本資料

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
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四季分明,寒暑變化明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少雨;日照時間長,日照面積廣;晝夜溫差大,活動積溫高,光能資源充足。年平均氣溫6.7攝氏度,日溫差13.2攝氏度,水溫大於攝氏度的有183天。極端最高氣溫37.7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為-30.8攝氏度。全年無霜期152天左右,湖泊結凍於11月中旬,於翌年3月解凍。烏梁素海地處內蒙古高原,是全國日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全年日照時數3185.5小時,日照率可達72%。烏梁素海年平均降水量為224毫米,全年蒸發量為2456毫米,即3.65億立方米。

黃河在烏梁素海流域的總長度為345公里。烏梁素海水域面積293平方公里,水位高程1018.9米。而且這裡地下水資源地十分充足,屬國家一級優質飲用水。

資源發展

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
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水域面積293平方公里,庫容量3億立方米。是河套灌區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自治區第二大淡水湖泊,全球範圍內荒漠半荒漠地區極為少見的具有生物多樣性和環保多功能的大型草型湖泊,地球上同一緯度最大的自然濕地,自治區最大的優質造紙原料生產基地和第二大漁場,巴彥淖爾市最大的自然經濟魚類生產區,是自治區西部旅遊資源富集的自然風光旅遊區,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譽。烏梁素海景區獨特的生態環境使其成為亞洲大型多功能高生態效益濕地生態系統,景區內不僅環境優美,且物種豐富,湖內盛產聞名全國的黃河大鯉魚和蘆葦,有浮游植物86種,浮底棲動物67種,同時它也是一個生態效益很高的多功能濕地鳥類自然生態系統,是多種珍禽和具有較高經濟價值水禽的繁殖地,有130多種珍禽異鳥在此棲息繁衍,其中《中日侯鳥協定》保護鳥類48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5種,二級保護鳥類大天鵝疣鼻天鵝斑嘴鵜鶘等25種,屬亞洲十分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1996年被批准為內蒙古自治區級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2002年,被列入國際濕地公約組織國際重要地名錄。

烏梁素海是由黃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跡湖,2002年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深受國際社會關注的濕地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同時,烏梁素海是河套灌區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接納了河套地區90%以上的農田排水,經過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後,排入黃河,起到改變水質、調控水量、控制河套地區鹽鹼化的作用。烏梁素海濕地生態系統對維護周邊地區生態平衡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烏梁素海濕地由於水質惡化,泥沙淤積,植被退化,動物棲息地喪失,致使湖內許多浮游物逐年減少。雖然經過幾次綜合治理,注入烏梁素海的的污水水量有所控制,但是,目前的狀況依然很不樂觀,許多生態環境問題依然存在,如不加緊治理,美麗的烏梁素海將會從地球上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