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Basel)開始於1970年,每年一屆。巴塞爾藝博會的參展商是世界各國的畫廊。它被認為是藝術界最重要的年度聚會,巴塞爾邁阿密藝術博覽會始於2002年,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姊妹活動,是第一個把現代和當代藝術的博覽會與展覽及廣泛的活動項目相結合的藝術活動。

基本資料

Art Basel巴賽爾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Basel巴賽爾國際藝術博覽會

Art Basel巴賽爾國際藝術博覽會:
藝術界的奧林匹克
時間:每年6月份

地點:瑞士展覽中心,Messe巴塞爾1號館及2號館
第一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是由當地畫廊主於1970年首次發起,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是當今地球上最重要並成功的當代藝術博覽會。博覽會展銷的是來自全球各地300多家重要畫廊的藝術品,從南美到拉丁美洲,歐洲、亞洲、澳大利亞到非洲。近2000位藝術家的作品在這裡匯集,有已故的巨星和今日的明星。陳列的是高質量的繪畫、雕塑、裝置、攝影、錄像等各種門類的當代藝術品。

博覽會簡介

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由一批享有聲譽的藝術品交易商在1970年創立。它被認為是藝術界最重要的年度聚會,巴塞爾邁阿密藝術博覽會始於2002年,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姊妹活動,是第一個把現代和當代藝術的博覽會與展覽及廣泛的活動項目相結合的藝術活動。
著名收藏家、巴塞爾邁阿密藝術博覽會的創始人可勒格·羅賓斯認為: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為邁阿密這座城市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而目前中國的許多城市也存在這種吸引全球創意產業和國際性藝術項目的可能。

具體介紹

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Basel)開始於1970年,每年一屆。巴塞爾藝博會的參展商是世界各國的畫廊。每年世界上會有上千家畫廊申請參展,但是巴塞爾主辦方只從中選擇300家左右參展,而且要求這些畫廊必須具有三年以上的經營歷史。這樣做不是因為場地不夠,而是主辦方堅持參展作品的藝術標準和主辦方自己的服務標準。寧可少一些,精一點,而不肯降低水準。這可能就是巴塞爾藝博會長盛不衰的秘密。該展會是世界公認的最高水平的當代藝術博覽會,被譽為“世界藝博會之冠”。紐約時代周刊將其評價為“藝術界的奧林匹克”。據統計,藝博會每屆參觀人數達5萬人次。
巴塞爾藝博會的參展作品主要屬於現代當代藝術。參展的藝術作品包括繪畫類、雕塑類、攝影類、影像類、項目類、行為類等綜合性、多元化的藝術類別。展示超過1000位藝術家的作品,世界上幾乎所有著名的現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都會出現在展會上。其中,有許多大師級的藝術珍品,作品的價位高達數百萬美元;也有在藝壇里嶄露頭角的年輕藝術家,他們的作品現在標價不高,但是價位上升得很快。藝博會上的藝術品交易額巨大,因此被看作是全球藝術市場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藝博會藝術總監、巴塞爾藝術展覽公司副總經理皮特·桑格爾先生介紹,巴塞爾展館一年要做60多場展會,其展覽數量和規模在全歐洲排名前10名之內。其中,只有藝博會和鐘錶展是政府親自組織的展會。藝博會非常注重專業性,主辦方認為只有在最專業的交流中才會產生精彩的創意。因此,展會在全世界畫廊專業公司中挑選最優秀的參展商參展。

外形介紹

主場館坐落在市中心。這是一個橫跨兩個街區的巨大建築物,展館之間用空中走廊連線。展館正面牆壁被裝飾成鐵灰色的一面牆,中間有一個巨大的鐘表,提醒人們瑞士是鐘錶大國,世界著名的巴塞爾鐘錶展也在這個場館舉辦。大牆的一角上寫著“ArtBasel”幾個大字。裝飾簡潔、明快、大氣,十分符合現當代藝術風格,給人印象深刻。亞洲藝術館距離主場館不遠。這裡原來好像是一個體育場,四周有眾多座位的看台。場中的空地上搭建了一大片房屋,作為亞洲藝術展場館。
進入主場館,是一個環形建築,中間有一個圓形的花園,樹木蔥蘢,景色優美。如果你在展館裡參觀累了,就可以走到花園裡休息休息,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或者喝杯咖啡享受一下。展館建築是三層大樓,一二層普通觀眾可以看,第三層只對專業人士開放,不知道裡面擺放了一些什麼東西。走在展館裡,像是在藝術的海洋里游泳;又像是在文化的山林中尋寶。展品琳琅滿目,眼睛根本不夠用。各種各樣的藝術品,稀奇古怪,出奇冒泡,荒誕不經,匪夷所思,充分展示了藝術家們那種無窮無盡、獨出心裁、別具匠心、藝不驚人死不休的想像力。

成功之處

巴塞爾瑞士第二大城市。但是按照中國人的標準,只有20多萬人的巴塞爾只是一個小城鎮。但是小不是缺點。唐朝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巴塞爾雖然小,但是名氣很大,在世界上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地理環境

巴塞爾有山有水,人傑地靈。巴塞爾地處阿爾卑斯山脈,景色優美,森林密布,草地綠茵,氣候宜人。巴塞爾的具體位置在瑞士的北部,東北面與德國接壤,西北面與法國為鄰。這裡是連線法、德、瑞三國的重要交通樞紐,三國的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巴塞爾市內有三個火車站,分別屬於法、德、瑞三國。巴塞爾還有跨越瑞法兩國國界的國際機場。

美麗的萊茵河從城市中流過將城市分為兩半,左岸稱為大巴塞爾(Grossbasel)是經濟、商業購物中心,藝博會展館就在大巴塞爾;右岸稱為小巴塞爾(Kleinbasel),是文化藝術區域。
因為巴塞爾的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在三國間行走十分方便。我們由於在藝術展期間來到巴塞爾,城市裡的酒店爆滿,就被安排住進了法國境內一個名叫麥爾胡斯小地方的一家酒店裡。每天我們早出晚歸,早晨從法國出發,行走20多公里路,到巴塞爾參加各種活動,晚上趕回法國住酒店。
巴塞爾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有一個好處:使當地人鍛鍊出了很強的語言能力。該城市的官方語言是德語,當地人說的是一種叫做巴塞爾德文的方言。但是巴塞爾人一般都會說德法英意四種以上的語言。

悠久歷史

人類在瑞士這塊土地上居住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從公元前58年開始,愷撒的羅馬軍隊征服了這個地區,羅馬帝國統治長達400年之久。1291年,瑞士有了獨立國家的基礎。1370年瑞士的8個州簽訂《牧師憲章》,結成聯邦。1499年瑞士聯邦與哈布斯堡家族發生了士瓦本戰爭,結果瑞士人獲勝,簽訂了《巴塞爾和約》 ,爭得了實際上的獨立。
巴塞爾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有千年以上歷史的古老城市,文化積澱深厚,市民文化素質普遍很高。

和平環境

1815年11月20日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定都伯爾尼,瑞士成為一個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士均保持中立。1920年2月《倫敦宣言》確認瑞士永久中立。從而使瑞士遠離戰火,讓人民過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

文化藝術

巴塞爾的文化教育事業很發達,最有代表性的是巴塞爾大學。該大學成立於1460年,是全瑞士歷史上的第一所大學。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人文主義思想家和作家伊拉斯莫曾在此執教,這一時期巴塞爾日漸發展成為阿爾卑斯山北部的人文主義中心。伊拉斯莫1536年死後就葬在巴塞爾大教堂。19世紀,哲學家尼採在此執教達10年,在此完成了許多偉大著作。任教的化學家TadeusReichstein於1933年發現了維生素C,為此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該校微生物學家WernerArber在1978年也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巴塞爾人酷愛藝術,不足20萬人口的城市裡竟然有三十多家美術館及博物館。巴塞爾美術館(Kunstmusum)是歐洲最大的美術館之一,建於1662年,是歷史上全歐第一家向公眾開放的美術館。巴塞爾還有眾多的畫廊、畫室、工藝作坊等。我們擠出時間參觀了巴塞爾建築博物館。這是一家民辦的博物館,展覽廳的房子是租的,所需資金是由建築師和建築公司集資的。展廳也就是幾百平方米大。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展廳中沒有一個建築模型,而是收集了很多繪畫、手稿、照片、明信片,甚至有大大小小的工藝品、小孩的玩具等。展廳的小放映室里正在放映一個短片,說的也不是建築業務方面的事,而是講述一個杜撰的關於美國紐約曼哈頓自由女神的故事,極有想像力、很有趣。建築博物館怎么會是這樣的呢?博物館館長是一位來自英國的女士,她親自為我們講解。針對我們的問題,她解釋說:“創意是建築設計的靈魂。並不需要模仿已有的建築物,哪怕它是最優秀的典範;而是需要啟發設計師的創意,設計出不同凡響的作品。我們創辦這家博物館就是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原來如此。
由於文化藝術發達,巴塞爾人特別有自信心。在與當地官員和市民的交談中,這種感覺特別明顯。我們代表團拜會了巴塞爾市政府。市政府辦公地點在一座古老的房屋裡,這座建築非常漂亮,使人感覺到歷史的印記和滄桑。為歡迎深圳代表團的到來,古老建築的門口上掛起了中國國旗,這讓我們特別高興,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巴塞爾副市長康蒂先生出面接待深圳市副市長唐傑先生。兩人友好會談,互相介紹兩個城市的情況,表達了互相合作的意願。康蒂副市長說:“巴塞爾是歐洲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我們有藝博會、鐘錶展、珠寶展等,名字傳遍全世界……”語氣中充滿了自信。唐傑副市長也用充滿自豪的口氣介紹了深圳的基本情況,他說:“深圳30年的巨變,是這個城市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要了解中國30年的變化,就應該到深圳看看。深圳雖然城市大,人口多,經濟發展快,但是我們要向巴塞爾學習。要趕上巴塞爾的生活質量水平,我們還要花很多時間、做很大努力。”
巴塞爾市有箇中小企業行業協會,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效益俱樂部”。我問協會會長克瑞斯廷·沃森先生:“為什麼要起這么一個浪漫的名字呢?”他回答說:“中小企業的發展實質上就是一個效益問題。我們的協會就是想要在提高效益方面激發人們的創意……”我不由得讚嘆:巴塞爾創意無處不在!
2013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敲定:自主真實

意圖:自主性的呈現中國當代藝術的真實面貌
“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呈現,如果我們到歐洲去了解一下就會知道,其實不管是他們的學術著作,還是他們描述中國當代藝術的那些畫冊、文本,所展現的就是那么幾個人,幾個符號和幾張圖片,所以我個人覺得這些東西不能代表中國當代藝術的面貌”,談到《中國獨立藝術展:未曾呈現的聲音》展覽時,總策展人王林說。
而關於這個展覽的意圖,王林繼續說道:“因為今天屬於全球化時代,中國當代藝術的呈現肯定跟全球化的議題有關係,所以這個展覽實際上是想在重要的地方,在威尼斯這個重要的國際展覽平台上,去自主性的呈現中國當代藝術的真實面貌。為什麼要說自主性的呢?因為主要是三個方面的準備性:一個方面,因為過去中國當代藝術的呈現,在最開始是一些西方人權主義者對中國當代藝術的一種關注;然後是一些海外的資本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推崇;再以後就是中國官方開始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的某些創作,比如像威尼斯的中國館,這三個方面缺失一種自主性。所謂的自主性就是當代藝術還是發生在中國民間的,中國社會現實當中的一種文化藝術現象。通過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這種民間渠道來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的面貌,我覺得它可以比較充分的,自主性的和具有某種獨立性的把一種比較複雜的、豐富的、真實的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的狀況呈現出來,讓全部的參觀者能夠接觸到,能夠傾聽到或看到。所以我覺得呈現真實,是我們做展覽、做批評最重要的一個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