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臉原則

左臉原則

左臉原則是指在拍照過程中,多暴露自己的左臉拍出的照片會比右臉更好看,科學家解釋說受右腦控制的身體左側主管情緒和感情,因而會有更有豐富的表情。

概述

心理學家早就觀察到,並不只有蒙娜麗莎一個人喜歡將左側臉呈現給我們,西歐的大部分肖像畫都會這樣。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麥克馬納斯(McManus)和漢弗萊(Humphrey)於 1973年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檢驗了1474幅14世紀到20世紀的西歐肖像畫(單人),發現891幅人像(約占60%)都展現其左側臉,而只有583幅人像(約占40%)的人像展現的是其右側臉。也就是說,藝術家傾向於將肖像畫的左側臉呈現給我們看。更有趣的是,他們還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展現其左側臉。在左側臉的肖像畫中,68%的女性肖像呈現的是左側臉,而只有56%的男性肖像呈現其左側臉。

原因

人的大腦有左右之分,而區分左右大腦的具體分工、合作系統的人,是美國的心理學家羅加思貝利。根據思貝利的研究,右腦主管形象思維(視覺的、繪畫的、幾何學的、綜合的、圖像、直觀感覺等);左腦主管語言邏輯思維(算術的、倫理的、分析的、理論和解析等)。然而,大腦和它所主管身體部位的方向恰好相反。主管情緒和感情的“右腦”,其支配範圍在身體的左側;主管倫理的“左腦”,其支配範圍在身體的右側。換句話說,談話對象的真情實感是通過左半側臉顯露的。 也就是說,右側臉流露出來的是理性的信號;左側表示的是自己的情緒和感情。

研究發現,肯定性的感情出自右側,但基本左右對稱,而否定性的感情則被認為多在左側流露出來。

研究

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布萊克本(K. Blackburn)和斯基里洛(J. Schirillo)2012年發表於《實驗大腦研究》(Experiment Brain Research)中的一篇研究還發現,真實人像中也存在對左側臉的偏好。

左臉研究實驗

研究採用的實驗材料是10男10女微笑的側面頭像照,每個人既有左側臉的頭像,也有右側臉的頭像。為了弄清楚到底是長相問題還是方向問題,研究人員還給出了對應的鏡像反轉頭像。讓37名大學生觀看圖片,每看完一張就對照片審美上的愉悅度從1-9打分,評分越高表示越偏好這張圖片;此外還要記錄大學生觀看每張圖片時瞳孔直徑的大小,因為看到感興趣的東西時瞳孔會放大。

研究結果

結果發現,不管是原始圖片還是鏡像反轉的圖片,不管頭像是男的還是女的,大學生對左側臉照片(鏡像反轉圖片中的右臉)的愉悅度評分更高,瞳孔直徑也更大。也就是說,即使原始的左側臉在鏡子中反轉後位於右邊,被試也會更喜歡它。

布萊克本(K. Blackburn)和斯基里洛(J. Schirillo)認為,這個研究結果支持了大腦右半球情緒優勢假說。因為右半球控制的左側臉有著更強烈的情緒,不管左側臉是向左還是向右,我們都更可能認為它更美。因為當你喜歡一張冷酷的臉時,左側的臉會比右側的臉看起來更冷酷;當你喜歡一張充滿笑容的臉時,左側的臉也會比右側的臉看起來笑容更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