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論

在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以農為本而抑制工商的思想根深蒂固,這是社會發展緩慢的生要原因,在西方資本主義侵入中國後,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要使國家富強,就必須要發展工商業。該文指出,“古聖處今日,其法不能不變”,提出以“工政爭勝外人”,是保國富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工商論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王先謙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工與商相需也,猶子母之相生而養也。中國無工政,是不必有商政,然而商政可已而不得已,工政則不可已而已。昔在成周之世[1],工商並任而工之為政載籍特詳,事集眾長,故官府之董勸亟焉[2]。惟技巧淫奇則有禁[3],王道所以居正也。今之工,推泰西諸國,就其中析言之:

輪船鐵軌,地球一統之舟,此萬古不廢者也。火器相競而益精,亦軍政所取資也。其無益而蠹中國之財者[4],莫如飲食器用之屬,彼來而我購,在上者不能禁也。於是有南北洋通商之官,海道四達,衢市闐溢[5],願者駭觀[6],侈者競美[7]。輦去億萬,而官取其毛氂[8],蓋不數十年,中土之財將盡入於外邦。雖欲不為其奴仆牛馬而不可得矣。吾民非甚愚也,公輸、王爾之徒[9],非絕跡於世也。貧賤無由集巨貲,而秀異不願能鄙中,故非朝廷特辟一進身之途,又得悲天憫人之官長相與扶助獎成之,無望有工善其事之一日也。

或曰:古聖之所禁,而今導之,無乃不可乎?曰:非常之變,蓋非常理所能制馭。雖古聖處今日,其法不能不變也。果工政爭勝外人。則彼之貨自沮[10],而吾之財不流。行之一省則保一省,行之天下則保天下。富藏於民,然後上之取不窮,而事畢舉,日本其明驗已。然則朝廷所以進之,奈何?曰:宜坊唐百工技巧,領於少府監[11],差其等以待能者,庶幾其相勸乎?雖然,吾之私議云爾。今之人言製造以火器為先,而工政與軍政不辨;言變法以亂黨為戒,而忠謀與邪謀不辨;視國計、民生如秦越肥瘠之不相涉焉。徒思快其口舌,而不悟患之已迫於肌膚也。可哀也。

作品注釋

[1]成周:指東周。“成周”原指洛陽,東周建都洛陽,因稱東周為“成周”。

[2]董勸:督促鼓勵。亟(jí):急切。

[3]淫奇:過分奇異。

[4]蠹(dù):侵害。

[5]衢市:道路城市。闐(tián):溢:指貨物商品豐富。闐:充滿。

[6]願者:謹慎老實的人。[7]侈者:奢侈的人。

[8]氂(lí):通“理”。

[9]公輸:即魯班,姓公輸,春秋時魯國建築工匠。王爾:古代巧匠。

[10]沮:阻止。

[11]少府監:官名,負責紡織等業。

作品賞析

在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以農為本而抑制工商的思想根深蒂固,這是社會發展緩慢的生要原因,在西方資本主義侵入中國後,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要使國家富強,就必須要發展工商業。該文指出,“古聖處今日,其法不能不變”,提出以“工政爭勝外人”,是保國富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意見在當時具有啟蒙作用。

作者簡介

王先謙(1842—1917),字益吾,湖南長沙人,同治進士,官至國子祭酒。他原是漢學家,但也工詩文,晚年私淑姚鼐,入桐城派。他學問淵博,著述頗豐。編著有《十朝東華錄》、《漢書補註》、《後漢書集解》、《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虛受堂文集》、《續古文辭類纂》等。晚年思想趨於保守,反對資產階級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