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歌曲

工匠歌曲

所謂“工匠歌手”是手工業工人,唱歌只是他們的業餘愛好。隨著城市手工業行會的興起,這些歌手建立起“歌曲學校”。他們把自己演唱的詩歌和歌曲記錄下來,在“歌曲學校”中進行比賽。從此,“工匠歌手”就專指那些能寫詞譜曲並在比賽中得到裁判者讚許的手工業者歌手。

工匠歌曲

正文

德國14至16世紀流行的一種市民歌曲。最初只有12個曲調。來源於格里高利聖詠等歌曲,限於宗教內容。15世紀漢斯·福爾茨對這種歌曲進行了改革,歌手才獲得譜寫新曲的自由,同時加進了嚴肅的世俗內容。
所謂“工匠歌手”是手工業工人,唱歌只是他們的業餘愛好。隨著城市手工業行會的興起,這些歌手建立起“歌曲學校”。他們把自己演唱的詩歌和歌曲記錄下來,在“歌曲學校”中進行比賽。從此,“工匠歌手”就專指那些能寫詞譜曲並在比賽中得到裁判者讚許的手工業者歌手。比賽時唱歌者作無伴奏獨唱,歌手必須按照“工匠歌曲”要求的嚴格規則歌唱。裁判者則負責記錄歌者遵守規則的情況,以決定他優勝或落選。有創新者冠以“工匠歌手”稱號。裁判者因而又稱“審聽員”。

工匠歌曲工匠歌曲
工匠歌曲在形式上繼承了中世紀騎士愛情詩,內容則更傾向中世紀教諭格言詩,主要歌唱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主要代表有漢斯·薩克斯、漢斯·福爾茨等。14世紀在美因茨、斯特拉斯堡、弗賴堡和沃爾姆斯等地就有了歌曲學校;到15世紀已遍及德國南部,其中以沃爾姆斯斯特拉斯堡美因茨奧格斯堡烏爾姆紐倫堡最著名。最後一所歌曲學校在邁寧根,一直存在到1880年。最早的歌集是《科爾馬歌集手抄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