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酸棗(原變種)

嶺南酸棗(原變種)

嶺南酸棗(原變種),拉丁學名Spondias lakonensis Pierre,屬於漆樹科、檳榔青屬的植物。落葉喬木,高8-15米,產於廣西、廣東(海南)、福建地區,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檳榔青屬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南酸棗(原變種)Spondiaslakonensispierrevar.lakonensis

嶺南酸棗嶺南酸棗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5(1)卷漆樹科ANACARDIACEAE檳榔青屬SpondiasL.
3a.嶺南酸棗(原變種)var.lakonensis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8-15米;小枝灰褐色,疏被微柔毛,粗4-6毫米。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長25-35厘米,有小葉5-11對,葉軸和葉柄圓柱形,疏被微柔毛;小葉對生或互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明顯偏斜,闊楔形至圓形,全緣,幼葉葉面疏被微柔毛,後變無毛,葉背脈上或脈腋被微柔毛,葉面乾後變暗褐色,側脈8-10對,斜升,近邊緣處弧形彎曲,不形成邊緣脈;小葉柄短,長約2毫米,被微柔毛。圓錐花序腋生,長15-25厘米,被灰褐色微柔毛,分枝疏散;苞片小,鑽形或卵形,長0.5-1毫米;被微柔毛;花小,白色,密集於花枝頂端;花梗纖細,長2.5-3.5毫米,近基部有關節,被微柔毛;花萼被微柔毛,長約0.6毫米,近中部5齒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鈍;花瓣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約2.5毫米,寬約1毫米,無毛,具3脈,開花時花瓣下傾,先端和邊緣內卷;雄蕊8-10,花絲線形,長約2.5毫米,與花瓣等長,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花盤無毛,邊緣波狀;心皮4,稀5,合生,子房4(-5)室,花柱1,無毛。核果倒卵狀或卵狀正方形,長8-10毫米,寬6-7毫米,成熟時帶紅色,中果皮肉質,味甜可食,果核木質,近正方形,4個側面略凹,頂端具4角和9個凹點,橫切面近正方形,子房室與薄壁組織腔互生,每室具1種子;種子長圓形,種皮膜質。

嶺南酸棗(原變種)嶺南酸棗(原變種)

地區分布

產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生於向陽山坡疏林中。分布於越南、寮國、泰國。

植物用途

果酸甜可食,有酒香。種子榨油可作肥皂。木材軟而輕,但不耐腐,適作家俱、箱板等。又可作庭園綠化樹種。

植物之漆樹科

漆樹科,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中經濟價值較大的1科。絕大多數為喬木或灌木,少有木質藤本和亞灌木狀草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