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松石缶

嵌松石缶

嵌松石缶(qiàn sōng shí fǒu),戰國時期盛酒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嵌松石缶,戰國時期,通高19.6cm,寬20.6cm,重1.78kg。  

形體特徵

缶小口,直頸,弧腹,最大徑在上腹部,下斂,平底,矮圈足。

紋飾特點

嵌松石缶 嵌松石缶

花紋共分5層:第一層在口下,第二至第五層在腹部。腹上的4層紋飾均以雙弦紋圈為界紋。第一至第四層紋飾為幾何形圖案,第五層紋飾為垂葉紋帶。

值得一提的是,此銅缶表面所鑄的淺凹的花紋只是其裝飾的一部分,鑄造者最初在花紋的凹槽中還嵌入了松石粉或黑色塗料,可惜現已全部脫落。不過仍可想見昔日缶上兩種不同色澤的對比所形成的絢麗多彩的裝飾效果是多么的令人賞心悅目。

關鍵字

弦紋

古器物上最簡單的傳統紋飾,在青銅器上呈現為凸起的橫線條。大多數情況下,弦紋是作為界欄出現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專用弦紋裝飾者。

酒器。《禮記·儀禮》:“五獻之尊,門外缶,門內壺。”《說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象形。”近代考古發掘證明,缶不僅只為瓦器,亦多有銅鑄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