崞陽麻葉

崞陽麻葉

崞陽麻葉,山西小吃,色澤金黃,造型別致,甜脆可口,香而不膩。

概況

崞陽麻葉崞陽麻葉

崞陽的“麻葉”,酥酥的,香香的,還帶有許些甜味。趕集或廟會時到處是“崞陽麻葉”的招牌,後來縣址遷到了原平有人就稱它為原平麻葉了!

介紹

崞陽麻葉是晉西北當地著名特產。即便你跑遍晉西北許多縣城,吃過神池月餅、五寨燴菜、五台蘑菇、靜樂碗托,唯獨很少見原平麻葉上市,其真諦只有土生土長的崞陽人才能品味出來。在當地農村,也不是一般時間就能吃到麻葉,必須逢趕集或者廟會,在萬人空巷的時候,你就能很輕鬆尋見賣麻葉的臨時小攤。崞陽麻葉和太原俗稱的麻葉不同。太原麻葉就是在油鍋中炸出的黃燦燦的油條,長長的,吃起來脆脆的。崞陽麻葉製作方法比較複雜,必須選用精製麵粉、發酵粉和糖劑,輔助油、鹽、鹼、礬等,加水按一定比例配製攪拌成鬆軟麵團,用刀雎切成約半兩重的小面塊,拉長兩根扭兩圈,圓圓的,粗細不等,放入油鍋中炸到金黃色撈出即可食用。油料一般選用晉西北的胡麻油,不過現在多用色拉油,兩種風格大同小異。
崞陽麻葉與當地風俗緊密相連。每當趕集或逛廟會路過小攤前,攤主總是笑迷迷地熱情招呼:“老鄉,正宗的崞陽麻葉,先嘗後賣,不好不要錢。”“來,剛出鍋的,給以親戚攢兩串。”鄉下人很樸實,沒有貴重的禮物,登門拜訪總會提溜兩串麻葉,雖然油乎乎的,但足見其真情至誠。原平是個農業大縣,很多山區“十年九旱”,麻葉這一傳統手藝成為當地專業戶的主要經濟來源。據他們講,一年趕十來趟廟會,差不多淨收入上萬元,這比在當地務農強許多,做麻葉也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

歷史

崞陽麻葉手藝大致形成於清末,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但由於戰亂等緣故,到建國初期幾近失傳。隨著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這一手藝才找到成長的土壤,九十年代以後逐步成熟並形成一定規模。麻葉曾是百姓生活中奢侈品的代名詞。小時候跟父親到鎮上趕集,中午餓的時候父親總會給我們兄弟買麻葉吃。那時候好象胃口特大,一頓能吃六七個,父親在一旁抽旱菸,邊看著我們饞相,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傍晚回到家中,鄰居便問:“中午你爸給你們買什麼?”我們便頭一昂:“買麻葉哩。”一股自豪和幸福的喜氣洋溢於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比較貧窮,一年到頭吃白面也屈指可數,更不必說那么好吃的麻葉了。

製作材料

麵粉5千克,糖稀1.25千克,酵面1千克,精、食白礬各40克,芝麻油適量。

製作方法

1.盆內倒入糖稀500克攪開,邊攪邊往盆內加麵粉,攪成稠粥狀的軟糖稀麵團。
2.精鹽、食鹼、白礬用溫水溶化,加入其餘的麵粉、酵面和糖稀和成麻葉麵團,略餳,放在案板上,面上抹油,切成面劑。
3.糖稀麵團摘成面劑,壓在麻葉面劑上,然後排成長方形,再從面片上劃一刀,然後拿起一頭,從劃開的刀口翻成花,放人油鍋炸成金黃色即成。

製作要領

擀制時厚薄要均勻,油炸時油溫不宜過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