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頂劇院

崗頂劇院

崗頂劇院葡文原稱伯多祿五世劇院(TheatroDomPedroV),華人又稱馬蛟戲院或崗頂波樓。該劇院1860年由澳門葡人集資興建,以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但當時只建成主體部份,至1873年加建具柱廊、拱廊及新古典主義三角楣的入口立面。其後曾多次維修,並曾因白蟻蛀蝕關閉了將近20年,至1993年進行內部維修後重開。2001年內部又再重修。整幢劇院的主體建築基本保存完整。

簡介

崗頂劇院崗頂劇院

崗頂劇院(Teatro de Pedro V)(中文正名為伯多祿五世劇院;另稱馬蛟戲院、崗頂波樓),是位於澳門崗頂前地的古老劇院,被認定為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歷史

崗頂劇院崗頂劇院

崗頂劇院在1860年由澳門的葡萄牙人集資興建,以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建成初期只建成主體部份,其後1873年再於入口正面加建柱廊、拱廊及新古典主義的三角楣。昔日為澳門葡萄牙人的大會堂和土生葡人聚會之地。除劇場外,建築內還設有舞廳、閱書樓和檯球室等,所以出現有崗頂波樓之稱。崗頂劇院已曾經多次維修,亦曾因白蟻蛀蝕問題而關閉近20年。1993年和2001年進行維修,現主體建築基本仍保存完整。

建築特色

崗頂劇院崗頂劇院

崗頂劇院主色為綠色,襯托墨綠色門窗。大樓建築物屋頂長41.5米,寬22米,中式坡屋頂之屋脊高為12米,屋檐高為7.5 米,屬新古典主義風格。崗頂劇院的歐式劇院建築是澳門唯一的,也是南中國海地區最古老的歐式劇院。劇院正立面為一面寬15.7 米的羅馬圓拱式門廊,門廊頂端以三角形山花收結,其下則是由四組愛奧尼柱式倚柱組成的三個券洞。八條倚柱均長約6米,山花及柱子上裝飾簡單。至於其側立面的牆上,連續開滿九個寬2.45 米的羅馬圓拱式落地大窗,加強屋面水平感和表現渾厚的氣度。

外景簡介

崗頂劇院崗頂劇院

長長的陡巷朝上延伸,兩邊高層民居在頭頂合攏,只是普通不過的舊巷景象,然而巷口處忽然有大片濃綠遮擋了天光,綠蔭下青白兩色葡萄牙小石在路面鋪出美麗的太陽花圖樣,就是古稱“磨盤山”的崗頂前地了。
崗頂前地周圍至少有四處出名的建築,屬於澳門世界遺產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何東圖書館、聖若瑟修院、聖奧斯丁堂和崗頂劇院。
澳門的老建築在色調上的搭配,常給人驚喜。何東圖書館和聖奧斯丁堂牆面色作淡黃,崗頂劇院和聖若瑟修院則是淺綠色,沿路牆上的羅馬圓拱落地木窗色作墨綠,與大樹下售貨八角亭和周圍幾條長椅的顏色相同,路邊立著的黑色鐵路燈,肩挑著兩盆植物吐出桃紅,幾種顏色在陽光樹蔭掩映下,營造出一個明快清涼而層次豐富的小世界。
走入劇院前的小庭院,首先看到的是高大喬木披拂而下的綠葉,後面才是8根白色條紋立柱撐起的新古典主義三角楣立面。劇院不大,適合小型的室內樂演出。據工作人員介紹,崗頂劇院建於17世紀中葉,原稱伯多祿五世劇院,是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也是當年葡人社群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至今已經過多次維修,但整幢劇院的主體建築仍保持完整。

內景介紹

走入劇院前的小庭院,首先看到的是高大喬木披拂而下的綠葉,後面才是8根白色條紋立柱撐起的新古典主義三角楣立面。劇院不大,適合小型的室內樂演出。據工作人員介紹,天色向晚,院內的地面照燈已映得一片通明,聽眾們開始三三兩兩進入院落,一隊大學生正在排隊領取學生票,個個穿著清爽入時;年輕的父母帶著小孩,說說笑笑其樂融融。而大家多數是便裝,沒有了西裝晚禮服的刻意,相信聽音樂也會有更輕鬆的心情。
入場前工作人員給每人一份節目單,上有樂曲及作曲家的詳細介紹,上面特別指出,“根據音樂會的一般規律,為免打斷樂曲的連貫性,樂章與樂章之間不必鼓掌”,對於我這樣的古典音樂會門外漢來說,這種知識十分及時。
廳內一樓約有二三百個紅色絲絨軟椅座位,呈月牙型分布。和現代劇院不同的是,崗頂劇院的舞台高出觀眾座位。這種設計並不符合現代舞台設計理念。澳門樂團人員介紹,維修時曾有人提議把舞台降低,但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築原貌,這一提議被否決,劇院最終被“翻修如舊”。
廣播用漢、英、葡語把注意事項播報一遍,“波西米亞狂想”便張開了雙翼。4段樂曲色彩斑斕,波西米亞式的奔放縱情展露無遺。身坐第一排,竟然能聽到號手換氣的聲音。工作人員說,坐在劇院前排,可以聽到層次非常分明的各樂器聲部,二樓則可以更好地感受完美的和音,劇院整體音效相當理想。
整場音樂會,演出人員面帶輕鬆微笑,觀眾掌聲熱情而不做作,終場謝幕也沒有其他演出時一而再再而三謝幕的繁文縟節——輕鬆寫意的小音樂會,也帶著澳門的文化印記。

澳門旅遊景點

澳門歷史城區 | 葡京賭場 | 澳門漁人碼頭 | 大三巴牌坊 |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 | 澳門博物館 | 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 | 媽閣廟 | 玫瑰聖母堂 | 亞婆井前地 | 議事亭前地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澳門主教座堂 | 白鴿巢前地 | 大炮台 | 大賽車博物館 | 東方基金會會址 | 東望洋炮台 | 東望洋炮台 | 崗頂劇院 | 崗頂前地 | 關閘 | 觀音廟 | 海事博物館 | 何東圖書館 | 黑沙海灘 | 金蓮花廣場 | 舊城牆遺址 | 蓮峰廟 | 蓮溪廟 |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 盧家大屋 | 盧廉若公園 | 媽祖文化村 | 民政總署大樓 | 南灣公園 | 澳門葡萄酒博物館 | 普濟禪院 | 仁慈堂大樓 | 三街會館 | 聖安多尼堂 | 聖奧斯定堂 | 聖老楞佐堂 | 聖母雪地殿教堂 |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 聖雅各伯小堂 | 鄭家大屋 | 竹灣海灘 | 主教山小堂 | 澳門半島 |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 | 包公廟 | 北帝廟 | 二龍喉公園 | 國父紀念館 | 花地瑪聖母堂 | 基督教公墓 | 嘉謨聖母教堂 | 九澳七苦聖母小堂 | 螺絲山 | 媽閣炮台 | 哪吒廟 | 菩堤園 | 聖方濟各教堂 | 譚公廟 | 望廈炮台 | 澳門音樂噴泉 | 郵政局博物館 | 望德聖母堂 | 望廈聖方濟各小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