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廈

崗廈

崗廈(gǎng xià)是位於深圳福田中心區東南片區的城中村,該片區是深圳中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崗廈現有總人口約6.8萬人,其中常住村民486戶900人,暫住人口約6.7萬。可建設用地面積15.16萬平米,淨容積率3.4。主體總建築面積51.4萬平米,房屋棟數590棟。崗廈常住村民大多數是文天祥的後代。

基本概況

崗廈位於中心區的東南片區,是深圳福田中心區內惟一的城中村,該片區是深圳中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總人口約6.8萬人,其中常住村民486戶900人,暫住人口約6.7萬。可建設用地面積15.16萬平米,淨容積率3.4。主體總建築面積51.4萬平米,房屋棟數590棟。

崗廈歷史

文天祥後裔繁衍600年

近日,記者在崗廈河園片區採訪了解到,崗廈村本村居民幾乎全部姓文,他們是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第二十六代後裔。據了解,崗廈的始祖文萃正是文天祥堂兄文天瑞的第五代子孫。經過幾百年的繁衍生息,現在的崗廈文氏家族後裔共900餘人,過著幸福富裕的生活。

據了解,崗廈文氏是文天祥組織的文家義軍的後代。1278年,為了擴充軍隊反擊元軍,文天祥在家鄉江西廬陵(今吉安)組織文家義軍,擴充軍隊,組織進攻,但因寡不敵眾,在江西戰敗轉至南粵,不久後文天祥在海豐不幸被俘,之後,文家義軍四處流散,其中一支就在今深圳松崗一帶養傷,而後定居在那裡。680多年前,文氏子孫文萃等人來到崗廈,見到這裡四面都是漁塘,土地也十分肥沃,又有茂密的山林,從此定居於此,繁衍生息。崗廈文氏的始祖文萃與香港泰亨村的始祖文蔭都是文天瑞第四世文垂統之子,垂統祖就葬於現香港落馬洲一帶,每年重陽節,兩地文氏都會有千餘人聚集在那裡祭祀祖先。

據崗廈股份公司董事長文曉陽介紹,解放前,崗廈曾被喻為“番薯之村”。因為種植很多番薯,崗廈人常常用番薯和上沙、下沙的漁民換海鮮吃。改革開放前崗廈村有水田2000餘畝,800多村民都以種植水稻為生,但是由於地多人少,生活並不富足,全村只有100多間瓦房。為改善生活,很多村民們都去香港打工,做生意,甚至定居。改革開放之後,村裡有些家庭開始有了些積蓄,他們開始陸續拆掉瓦房,建起新樓,並將自家的空房出租,過上了富足生活。

崗廈現狀

握手樓支撐租屋經濟

由於村內私房建設缺乏規劃,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崗廈片區握手樓比比皆是,根本達不到居住採光、通風的要求,更談不上消防保障;密集樓群里一間間小出租屋裡的一個個煤氣罐,更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威脅著村內居民的安全;村內電線私接現象也很嚴重,管線老化普遍存在,用電高峰期或颱風多雨季節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受居住質量條件限制,村內租客龐雜,時有造假和不法分子混雜其中,這進一步加大了管理難度,惡化了村內環境。

單純的租屋經營限制了城區價值的提升。雖然房屋出租率還算較高,但是租金高的離譜,而且周圍生活環境惡劣.與優越的地理位置極不相配。同時,受條件限制,股份公司集體經濟發展也受到很大局限。

15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建有房屋590棟,大多為村民所有的握手樓。常住村民486戶900人,暫住人口達6.7萬,倒掛比例懸殊。由於種種原因,該片區的規劃布局混亂、安全隱患嚴重、市政基礎和公共配套設施不足。片區的現狀與深圳現代化的城市形象極不相稱,已經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

崗廈未來

中心區商務配套功能區

崗廈河園片區的改造範圍東起彩田路、西至金田路、北起深南大道、南至福華三路。沿金田路一線布置高層及超高層辦公建築,形成“雙龍起舞”的格局,並有一棟地區性的標誌性建築,建築高度不超過200米。在福華路和海田路形成本地區的商業核心區,並在本片區的地下空間安排地下商業群。

新崗廈將定位成深圳市中心區CBD的商務配套功能區,為中心區金融、商貿、信息、文化、會展等產業服務。新崗廈片區的服務功能包括:辦公、商業、酒店、時尚住宅、休閒娛樂、交通樞紐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