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祥

崔志祥

崔志祥,男,1963年出生,高級經濟師,中共東營市第四屆黨代會代表、東營市六屆人大代表。現任山東方圓有色金屬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還擔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理事,北京現代循環經濟研究院副理事長,東營市貿促會副會長,東營市科學技術協會副會長。

基本信息

簡介

崔志祥,男,1963年出生,高級經濟師,中共東營市第四屆黨代會代表、東營市六屆人大代表。現任山東方圓有色金屬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還擔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理事,北京現代循環經濟研究院副理事長,東營市貿促會副會長,東營市科學技術協會副會長。先後榮獲山東省勞動模範、富民強省十佳創業者、山東省優秀民營企業家、東營市功勳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創建公司

山東方圓有色金屬集團成立於1998年,是一家以陰極銅生產為主,集金、銀、鉑、鈀、硒等稀貴金屬綜合提取為一體的集團化企業。公司總資產50億元,現有三個工業園,總占地面積4500餘畝,員工近2000人,年產高純陰極銅20萬噸,黃金5噸,白銀100噸。全國同行業六強,山東省百強企業,全國500強企業。2009年,集團實現銅精礦產陽極銅10萬噸,陰極銅產量20萬噸,黃金5噸,白銀100噸,銷售收入突破141億元,利稅15億元。主要產品“魯方”牌高純陰極銅榮獲“有色金屬產品實物質量認證金杯獎”,是山東省名牌產品和國家免檢產品。
方圓公司與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共同研發的、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吹氧造鋶多金屬捕集技術”,打破了國外對我國高科技煉銅技術的壟斷,填補了我國有色冶金領域的空白。國務院《關於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將該技術列入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該技術作為“促進有色金屬產業升級和振興的重點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推廣。
業務創新開發新技術
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原料短缺日益成為突出的制約瓶頸。這時,崔志祥把目光瞄準了原料的上游。2004年,建設銅冶煉項目的構想逐步成熟。2005年,公司與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達成協定,合作開發“吹氧造鋶多金屬捕集技術”。這一技術原料適應性強,能將複雜礦料中的有價組分“吃乾榨盡”,而且整個生產過程環保條件好,“三廢”零排放。該技術促進了有色金屬產業升級和振興,改變了我國銅冶煉工藝和裝備長期受制於人的局面。而且,這一新技術將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企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有色金屬這個產業的節能減排上樹立起一個醒目的地標。
“這項技術,是個為國爭光的技術,我們有責任將其儘快產業化,並把它做成名副其實的國家級示範基地和樣板工程。”正像崔志祥面對荒涼的沿海灘涂構思企業未來發展的宏圖時發出的“誓把鹽鹼灘,變成銅山、銀山和金山!”的壯懷激越一樣,2005年,在4000畝海灘上,方圓員工們奏響了新的建設序曲。2008年12月16日,年產10萬噸粗銅的“吹氧造鋶多金屬捕集技術”示範工程項目正式投產。今天,該工藝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都已達到或超過了原設計目標。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尚福山評價說:“方圓公司通過大力實施自主創新,不僅為有色冶煉行業找到了高效利用低品位的多金屬礦產資源的新技術,也為儘快淘汰落後產能找到升級改造的新方法,更為我國金屬冶煉行業發展循環經濟探索了一條新路子。
然而,崔志祥並不滿足。方圓公司正以此為基礎,開展“雙底連續煉銅”的試驗研究,形成新一代國際領先水平的連續煉銅新工藝,為國內銅冶煉企業的技術升級做出新的貢獻。“雙底連續煉銅技術”研究已列入國家863科技攻關計畫,國家給予資金支持。相關部委一致表示,“十二五”期間將大力支持,在東營這片熱土上打造出一個新的有色金屬產業化示範基地!

業務合作

中國是銅冶煉大國,但也是缺銅大國,資源短缺始終困擾著中國銅工業的發展。2007年底,崔志祥就提出了“搶抓兩種資源,搶占兩個市場,向國際一流銅企業邁進”的口號。他要立足全球配置資源,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方圓公司與世界上最大的礦山、生產商和貿易商建立了良好的業務合作關係。業務範圍擴展到了智利、秘魯、墨西哥、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吹氧造鋶多金屬捕集技術”項目保障了每年200萬噸的精礦供應。
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市場波動影響 ,國內外很多有色金屬企業遭受重挫。面對金融危機,崔志祥沉著冷靜,他給員工們講了“葉公好龍”的故事。“我們天天盼著龍來,龍真的來了,我們應該慶幸才對。雖是危機,但對於善經營能把握者來說,它卻是機遇。”在這次危機中,方圓公司反應迅速,措施得力,將損失降到了最低。對此,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康義會長作出了最高的評價:方圓公司在應對這次危機中有卓越的表現,化危難為機遇,在有色行業不是第一,全國最好!
發展循環經濟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努力發展循環經濟,是方圓公司的一貫追求,“至高無上的天職”。早在建廠之初,崔志祥就提出,要“立足黃河三角洲經濟熱土,做好資源循環經濟大文章”。他始終把節能環保當作企業的“生命工程“來抓:2000年以來,投資300萬元研發精煉銅水循環除塵裝備,除塵率高於國家標準;2001年實現銅精煉的餘熱利用,生產蒸汽梯級利用;電解車間全部採用膜式覆蓋,節約蒸汽30%(這兩種措施已在同行業普遍推廣);副產品綜合回收提取,資源充分利用。這一切,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了“雙贏”。
“我們要高起點、高水平建設,在環境保護方面為同行帶個好頭。”崔志祥說。迄今為止,“吹氧造鋶多金屬捕集技術”項目用於環保、節能和循環利用方面的投資逾3億元。如今,各個流程產出的廢渣都實現了“吃乾榨盡”;含硫煙氣經過兩轉兩吸後用於制酸;冶煉用水全部實現閉路循環;餘熱發電所獲得的效能被充分利用。一位知名的冶煉專家經過仔細的考察和計算後評價道:與巨資引進國外技術相比, 新項目各類金屬的綜合回收率要高5-8個百分點,達到 98.5%以上,廢渣利用率100%,單位金屬能耗降低131千克標煤,各項環保、節能、減排指標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08年,方圓公司被評為山東省“循環經濟示範企業”、“能源節約先進單位”、“環境治理先進單位”等。

奉獻社會

崔志祥始終懷著三個目標:把企業做大做強,產業報國;不斷提高員工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員工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以產業提升繁榮區域經濟,造福社會。方圓公司先後榮獲“有色金屬行業AAA級信用企業”、“全國雙愛雙評優秀企業”、“省重契約守信用企業”、“省納稅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
方圓的員工是企業發展的見證者,更是企業發展的受益者。2001年至今,公司先後出資7000餘萬元建起了宿舍樓和公寓;公司正在建設500多套住宅,以解決職工的住房問題;員工可支配收入連年遞增,普通員工的月收入已達兩千餘元;為員工交納“五險一金”,解除了大家的後顧之憂。一位在方圓服務多年的高級工程師說,如果新項目的建設表現了董事長“求真務實”的科學素質,那么呵護員工與回饋社會則展現了他可貴的人文精神。正是這種人格魅力,驅使我心甘情願為方圓公司奉獻自己的力量。
方圓公司是一所培養人、成就人的學校。建廠之初,崔志祥就提出了以“讀聖賢書,聽黨的話,煉好銅”作為公司的行為準則,把提升人員專業技能和素質、推動產業進步、為國家多創稅收作為公司的責任和義務。2008年方圓公司人均創造利稅80餘萬元。在公司經濟效益穩步提升的同時,扶危濟困的舉動也更加頻繁。近兩年,公司用於救助困難職工和抗震救災的費用超過200萬元。公司曾一次性拿出120餘萬元建設高標準的希望國小,為支持新農村建設,投資150萬元建設了幼稚園——在奉獻中他悟出了財富的真正含義。
承擔社會責任,帶動地方銅產業的基地發展。2008年,公司在東營地區扶持發展了近十家有色金屬企業,形成了以方圓公司為龍頭,促進了東營地區有色金屬行業的壯大發展,實現了各銅企業的多方“共贏”,推動了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崔志祥是個豁達儒雅的人,是一個有情有義有擔當的人。有人問他的愛好是什麼,他風趣地說:十多年來,我整天與銅打交道,天天想著銅,深深地喜歡銅。除了銅,我還能想什麼呢?人生有窮,事業無限。我還是盡心盡責,帶領大家奔著國際一流銅企業的目標往前闖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