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希亮

崔希亮

崔希亮,男,漢族,1960年2月出生,吉林省懷德(今公主嶺)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人文科學名譽博士、韓國啟明大學藝術學名譽博士。曾獲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稱號,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有多部專著和6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和發表,對世界漢語教學和爭取漢語的國際地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有一定的貢獻 。 曾任北京語言大學校長。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83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得學士學位。

198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碩士學位。

1992年晉升為副教授。

1998年晉升為教授。

2000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陸儉明教授。

2005年6月至2017年5月任北京語言大學校長。

研究方向

現代漢語語法和漢語熟語

學術兼職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語言學會會長,教育書畫協會副會長,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 。

出版著作

專著

1、《漢語熟語與中國人文世界》,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2、《語言理解與認知》,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論文

•20世紀

1990,論“連...也/都...”結構的多重語言信息,《世界漢語教學》No.3 pp.139-144。

1991,並列式雙音詞的結構模式,《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pp.443-452,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2,語言交際能力與話語的會話含義,《語言教學與研究》No.2 pp.97-113; 又見北京語言學院《第二屆青年科研報告會論文選》

1992,人稱代詞修飾名詞時“的”的隱現問題考察,《世界漢語教學》No.3 pp.179-183。

1992,漢語三字格慣用語考察,《機器翻譯研究進展》pp.557-563, 電子工業出版社。

1992,話語的潛台詞與交際策略,《修辭學習》No.4 pp.16-18。

1993,漢語四字格的平起仄收律—統計及分析,《修辭學習》No.1 pp.13-15;又《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第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

1993,漢語“連”字句的語用分析,《中國語文》No.2 pp.117-125。

1994,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立場和方法透視,《語言教學與研究》No.2 。

1994,從“連...也/都...”結構看語言中的關聯,《90年代的語法思考》pp. 185-196,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5,國語字音的異讀及正音對策,《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pp.258-265。又見《對外漢語教學 論集》,pp.30-42,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5。

1995,漢語“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語義問題,《世界漢語教學》No.3。

1996,現代漢語稱謂系統與對外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No.2。

1996,“在”字結構解析――從動詞的語義、配價及論元之關係考察,《世界漢語教學學》第3期。

1996,“把”字句和“將”字句,吳競存編《〈紅樓夢〉的語言》,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7,漢語熟語的界定及其分類,《北大海外教育》第一輯,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漢語親屬稱謂的嬗變及其動因,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漢諾瓦;《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21世紀

2000,空間方位關係及其泛化形式的認知解釋,98國際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北京;《語法研究與探索》第10輯,商務印書館。

2000,人稱代詞及其稱謂功能,《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

2000,日本學生的漢語學習以及對中國文化的理解,2000早稻田國際研討會—21世紀與教育改革·東京

2000,漢語方位結構“在……里” 的認知考察,第11次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蕪湖。《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務印書館。

2001,“在”與空間方位場景的句法表現及語義映像,《中國語言學報》第10期,商務印書館。

2001,試論理論語法與套用語法的接口,首屆亞太地區中文教學研討工作坊,香港

2002,漢語空間方位場景的態與論元的凸顯,新世紀首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香港,《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

2002,空間關係的類型學研究,《漢語學習》第1期。

2002,認知語言學:研究範圍和研究方法,《語言教學與研究》第5期。

2002,試論理論與法語教學語法的接口,《第六屆全國對外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試論教學語法的基礎兼及與理論語法的關係,《第一屆國際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討會論文集》

2003,事件的情態和漢語的表態系統,《語法研究與探索》(12),商務印書館。

2003,日韓學生漢語介詞結構的中介語分析,《中國語言學報》第11期。

2005,歐美學生漢語介詞習得的特點及偏誤分析,《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

2005,介詞“由”標引的事件角色兼及與“從”的比較,《漢語教學學刊》第1輯,北京大學出版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