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善為

崔善為

崔善為,貝州武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西北)人。精通曆算,出仕隋朝,調任文林郎。仁壽年間,升任樓煩司戶書佐,唐高祖李淵當時任太守,尤其受到禮遇。起兵後任用為大將軍府司戶參軍,封清河縣公。武德二年(619年),多次提拔後為尚書左丞,以清廉明察著稱。貞觀初年,任陝州刺史。後歷任大理寺、司農寺二卿,因與少卿不和獲罪,外任秦州刺史,後去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崔善為,貝州武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西北)人。精通曆算,出仕隋朝,調任文林郎。督領工徒五百人營造仁壽宮,總監楊素索要文簿查閱審核,崔善為手拿手板憑記憶唱名,沒有一處差錯,楊素大為驚異。自此各方有疑難獄案,全部命令他審訊,都能追查出其中實情。仁壽年間,升任樓煩司戶書佐,唐高祖李淵當時任太守,尤其受到禮遇。

為官清廉

崔善為見隋朝政治日益紊亂,暗中勸高祖圖謀奪取天下。等到起兵,任用為大將軍府司戶參軍,封清河縣公。

武德二年(619年),多次提拔後為尚書左丞,以清廉明察著稱。眾曹吏厭惡他,因他長得矮小又駝背,嘲諷道:“崔子曲知鉤,隨例得封侯。髆上全無項,胸前別有頭。” 想阻撓免去他所任之職。皇帝聽後勉勵他說:“過去齊末奸吏作歌謠詆毀斛律明月,高緯昏聵不能明察,以至殺掉他的全家。朕雖然沒有德行,有幸能避免這種事。”於是下令懸賞捉拿誹謗者,誹謗終停止。

傅仁均撰成《戊寅歷》,李淳風指責其中的疏漏,皇帝命崔善為考察二家的得失,糾正了很多。

勸阻遷民

貞觀初年,任陝州刺史,當時商議讓貧困而土地少的人家遷移到人少地多的鄉,崔善為上奏:“京畿內戶口太多,而丁壯男子全部登記為府兵,如果聽任遷移,府兵都到了關東,使近處空虛遠處充實,不是長久治理之策。”下詔同意。歷任大理寺、司農寺二卿,因與少卿不和獲罪,外任秦州刺史。去世後,追贈刑部尚書,諡號忠。

軼事典故

服喪滿期

當初天下平定以後,服喪的眾臣都被強求除去喪服任職,崔善為申明其中的害處。武德二年(619年),開始允許服喪滿期,但還是有時因暫且迫於時勢而不能獲免,像房玄齡、褚遂良這類人很多。

個人作品

九月九日

九日重陽節,三秋季月殘。菊花催晚氣,萸房辟早寒。

霜濃鷹擊遠,霧重雁飛難。誰憶龍山外,蕭條邊興闌。

荅王無功冬夜載酒鄉館

頒條忝貴郡,懸榻久相望。處士同楊鄭,邦君謝李疆。

詎知方擁彗,逢子敬惟桑。明朝蓬戶側,會自謁任棠。

荅王無功九日

秋來菊花氣,深山客重尋。露葉疑涵玉,風花似散金。

摘來還泛酒,獨坐即徐斟。王弘貪自醉,無復覓楊林。

家庭成員

祖父:崔顒(北魏散騎侍郎)

父:崔權會(北齊丞相府參軍事)

山東古代名人(一)

山東是孔孟的故鄉,儒家思想淵源流長,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周代齊、魯兩國均在山東省,齊魯便成為山東代稱,蘇軾詩云:“我生本西南,為學慕齊魯”,可見齊魯學風歷來為士夫文人所景仰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