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北京市懷柔區琉璃廟鎮,北依白河,南臨雲蒙山,距市區80公里,景區毗鄰八達嶺殘長城。面積4290.18公頃,總計紅葉樹(黃櫨)5萬多株。 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屬於國家級森林公園,處於暖溫帶和寒溫帶交界處。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北京市懷柔區琉璃廟鎮,北依白河,南臨雲蒙山,距市區80公里,景區毗鄰八達嶺殘長城,面積4290.18公頃。

地形地貌

公園內石灰質山體區內山峰陡峭、河谷下切深,形成山高谷窄、怪石林立的獨特景觀,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崎峰山、蠟扦山等,是開展觀光及攀岩等活動的理想場所。花崗岩山體則山勢雄渾,古樸大氣與石灰岩質山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比較著名的有亂石穿空、柳道山等。

氣候特點

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氣候溫和濕潤、靜風頻率高,園區內常形成離地面幾百米到一兩千米的層積雲。夏秋時節,山間水氣充沛,形成在北京罕見的雲海景觀。由於受太陽輻射、地理環境和季風環流的影響,森林公園氣溫相差較大,有山里山外不同天的景象。

資源情況

森林資源

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由於群山復蓋、海拔落差較大,植物垂直分布明顯,植物群落分為4個植被型組,8個植被型,22個群系。植物種類豐富,有維管束植物635種,分屬於102科,366屬,是北京地區森林生態系統保存比較完整的地區,由崎峰山、柏查子兩大自然景區組成,是北京北部重要的生態屏障。

落葉松林,為上個世紀70年代人工種植,平均樹高10左右,平均胸徑20cm左右,林分較密,主要分布於海拔900米的陰坡溝谷內,如楊戶柵子西北側溝內,林下灌木較為稀疏,主要種類有三裂繡線菊、山楂葉懸鉤子、胡枝子等。

遼東櫟林,為公園範圍內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基本林型,全園內均有分布。現存林分為砍伐後萌生的次生林,樹齡30~50年,局部地段仍可見胸徑30cm以上,樹齡愈百年的大樹,最大者胸徑可達1m。由於海拔、坡向等的差異,不同地段的櫟樹林中伴生的喬木及地被植物有較大差異,形成不同的群叢。

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白樺林、黑樺林,這兩種林分為櫟樹林砍伐後形成的次生林,二者在海拔900~1200米左右的陰坡、半陰坡鑲嵌分布。平均樹高在10米左右,平均胸徑22cm。伴生樹多山楊、椴樹等。林下灌木有胡枝子、柔毛繡線菊、小花溲疏等。

森林公園範圍內掛牌的古樹共有4株,其中300年以上A級古樹油松2株,樹高30m,胸徑80cm;200年以上B級古樹油松1株,樹高25m,胸徑72cm;B級古樹榆樹1株,樹高30m,胸徑78cm。

華蓋松,位於原楊戶柵子村邊,樹齡估計在300年以上,樹高15米左右,胸徑71cm,相傳是村裡的風水樹。這株油松樹幹通直,冠幅達10米左右,宛若一把巨大的綠羅傘籠罩在村頭,保佑著古老的村莊。

古梨樹,位於東峪溝內,樹高達20餘米,胸徑有65cm,冠幅12米,樹齡在150年以上,據當地人講此樹每年還能產1000斤左右梨果,且品質遠優於周邊野生梨生,是遠近知名的“香梨王”。

生物資源

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有魚類1目2科9種,兩棲類1目2科3種,爬行類2目5科13種,鳥類14目31科106種,獸類6目15科30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2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20種,其中鳥類18種,獸類2種。

公園簡介

由於群山復蓋、海拔落差較大,植物垂直分布明顯,植物群落分為4個植被型組,8個植被型,22個群系。植物種類豐富,有維管束植物635種,分屬於102科,366屬,是北京地區森林生態系統保存比較完整的地區,由崎峰山、柏查子兩大自然景區組成,是首都北部重要的生態屏障。

巍巍山川延續著千年的山是靈氣,夢幻般掩映著這多變山川的秀、麗、奇、險,如重彩潑墨,雲蒸霞繞,藏夔壯觀,千山萬壑之間,留下眾多的人文傳奇。公園境內景觀類型完備,古、雄、奇、險的地質地貌景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景觀、秀美的泉、溪、潭、瀑景觀、撲朔迷離的雲、霧、雨、雪、凇景觀等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是遊人觀光、避暑、健身、探險、科考的理想場所,是融修身養性、瀏覽觀光、動植物賞析、農家採摘、民俗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綜效性森林生態旅遊勝地。

天生橋,孫胡溝口的“天生橋”是北京地區已知的最大的一處“天生橋”景觀,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與科考價值。隨人們欣賞角度的不同,石孔呈現出不同的形狀,一會兒是滿月當空,一會兒是月牙穿雲,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月亮山”。

公園內石灰質山體區內山峰陡峭、河谷下切深,形成山高谷窄、怪石林立的獨特景觀,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崎峰山、蠟扦山等,是開展觀光及攀岩等活動的理想場所。花崗岩山體則山勢雄渾,古樸大氣與石灰岩質山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比較著名的有亂石穿空、柳道山等。

主要景點

天生橋

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孫胡溝口的“天生橋”是北京地區已知的最大的一處“天生橋”景觀,具有極 高的觀賞價值與科考價值。隨人們欣賞角度的不同,石孔呈現出不同的形狀,一會兒是滿月當空,一會兒是月牙穿雲,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月亮山”。

崎峰山

崎峰山為懷柔中部的著名山峰之一,海拔720米,屬軍都山,因南麓菩薩廟後曾有一株茶樹而得名,山體由中元古界長城系石英砂岩、石英岩構成,岩石形成年代距今約18億年。

蠟扦山

蠟扦山,海拔456米,山嶺呈北東向延伸,上有兩峰相連,遠看形似蠟扦底座狀,山體由太古界黑雲斜長片麻岩、角斜片麻岩等古老的變質岩系構成,岩石形成年代距今約20多億年。

柳道山

柳道山,海拔952米,山體為花崗岩構成,東南-西北走向,對溝的一側形成一道長300餘米高70~80米的峭壁,山頂平台綠樹叢生。

溶洞

溶洞,在森林公園內石灰質山區,形成了多個溶洞,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扁洞和妖精洞。這兩個洞均為泥質石灰岩受水流沖蝕而成,已探明的區域內鐘乳石、石花、石幔等較少發育。其中扁洞空間較大,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為水洞,有地下河流淌。洞內空間狹小處僅供一人匍匐前行,寬闊處有7~8m,高可達5~6米。傳說洞內曾有仙姑居住,現還存有一間石室,石室面積約10平方米左右,石室地平距洞頂約9米,內有石炕、撫琴台等景觀。

石猴望南海

石猴望南海,位於西台子南溝內海拔854米的山峰之山。整塊石頭為花崗岩石,有5m見方。

日出景觀

園區山頂由於相對海拔較高,在崎峰山、柳道山、立山碑等多處山頂均可在黎明時分觀看日出,所見景觀均是平地無法見到的絕景。

樺林溝

樺林溝,位於楊戶柵子西溝內,海拔900~1200米,在溝谷內分布有大量的白樺與黑樺,二者伴生,總面積約120餘畝。平均樹高在10米左右,平均胸徑22cm,平均樹齡約為25年。

椴樹窪

椴樹窪,位於楊戶柵子南側山溝陰坡上,總面積200餘畝,主要樹種為蒙椴與康椴,並伴生有山楊、柞樹等樹。整片樹林長勢良好,冠大蔭濃,林下散生有各色的山花。椴樹平均胸徑30cm,平均樹齡達30年左右,最大的胸徑達70cm,樹齡在百年以上。

獼猴桃林

獼猴桃林,森林公園中分布有大量的野生獼猴桃,分布比較集中的有西台子東峪溝內陰坡,總面積可達二、三百畝,其中最大的一片面積達25畝。獼猴桃平均都在5~7cm粗細,最大的一株直徑竟有20cm之多,復蓋面積達25平方米,堪稱“獼猴桃之王”。

風景資源

日出景觀

園區山頂由於相對海拔較高,在崎峰山、柳道山、立山碑等多處山頂均可在黎明時分觀看日出,所見景觀均是平地無法見到的絕景。晨曦時分,遙望東方,可見天際間一輪紅日,如赤如丹,緩緩升起,頓時霞光萬道,金光四射,與遠山碧樹交相輝映,構成一派生機勃勃的美景。

雲霧景觀

由於氣候溫和濕潤、靜風頻率高,園區內常常形成離地面幾百米到一兩千米的層積雲,山光霧影,變幻莫測,形成“雲之在下,真同海浪”、“如舟行大海,四面波濤”的壯麗景象,在景區內的西台子溝及楊戶柵子溝是觀賞雲霧景觀的最佳場所。春來雲霧輕煙繚繞如曼妙輕紗,宛若人間仙境,令人留連忘返;夏秋時節,山間水氣充沛,形成在北京罕見的雲海景觀,山霧瀰漫,浩渺天際,山如長龍,騰越雲海,時隱時現,形成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美景;冬日裡,山嵐如紫氣東來,雲霧如江河爭流,與山間雪景交相輝映,儼然化境,蔚為壯觀。

飛雪景觀

由於受太陽輻射、地理環境和季風環流的影響,森林公園氣溫相差較大,有山里山外不同天的景象。冬季銀妝素裹,白雪皚皚,形成滿樹銀花的奇觀。滿山的積雪,滿溝的冰河,滿潭的銀鏡,懸崖的冰瀑布,無不讓人陶醉在銀色的世界之中。

旅遊路線

乘車路線:從東直門乘936路到柏查子下車,再坐小公共汽車3公里即到。雙休日宣武門教堂前有專車直達景區。

自駕車:可從三元橋下京順路到懷柔,沿懷豐路到柏查子村,上柏平公路3公里即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