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五)實施城鄉一體化工程,發展大城建。 (八)積極推進扶貧開發工作。 (九)積極推進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克難攻堅,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一年。
一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和嚴重的春旱、秋旱影響,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我市按照“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抓項目、重民生、促發展”十八字方針,積極實施“項目年·民生年·績效年”工程,緊抓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重大機遇,採取“非常辦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全面完成了市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全市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初步統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達到300.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6%,總量在全區排位比去年提升了一位。財政收入完成36.73億元,增長14.5%,總量排在全區第9位,增幅排在全區第7位。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0.51∶35.62∶33.87調整為 28.98∶35.77∶35.25。全市工業逆勢上揚,糖錳兩大支柱產業好於預期。2008/2009年榨季機製糖達233.27萬噸,產量連續7年全區排名第一;製糖企業實現產值92億元,稅利8.8億元。全年錳電行業實現產值80億元。農業生產為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勇挑重擔。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39.58億元,增長5.3%。糧食產量達47.6萬噸;甘蔗總產量2046萬噸;劍麻種植達14.9萬畝;水果產量30.7萬噸。農作物間套種技術推廣面積152萬畝,占自治區下達任務的226.86%,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充分肯定。農民和城鎮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增長了10.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28元,增長7.3%,比全區人均3980元高出48元;居民消費需求旺盛。家電下鄉、農機補貼等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城鄉居民購買力進一步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3.45億元,增長19.1%。家電下鄉兌付率達102.18%,居全區首位。外貿進出口總額28.65億美元,增長79.17%,外貿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及增長幅度三項指標均排在全區第一位。
二、項目建設取得新的突破。項目投資強勁增長,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12.28億元,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200億元目標任務,增長65.2%,增速排在全區第3位,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4.59億元,增長66%,增速排在全區第2位;投資1000萬元以上在建重大項目426項,累計完成投資151.1億元,占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71.3%。全市企業技術改造完成投資54.35億元,同比增長169.6%。全年爭取到中央和自治區補助資金24.02億元,比上年增長300%;全市組織實施的新增中央投資項目開工584項,開工率98.6%;竣工項目506項,竣工率85.3%。全年新增貸款44億元,比上年多11.47億元,增長35.25%,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35億元目標任務的126%。
三、開放合作創建新的平台。投資9億多元的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一期工程13個項目如期開工建設,有望於今年底封關運作。全市對東協出口總額18.51億美元、占全區六成多,增長91.65%;邊境小額貿易出口總額占全區八成多。全市在越南投資項目26個,投資總額1.49億美元,占全市對外投資總額的63.4%;利用越南土地種植甘蔗面積累計達3.18萬畝。
四、交通物流開創新的局面。全市口岸貨物通關量達到了388.6萬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2.53億元。南寧—崇左—河內國際旅客列車順利開行;崇左—欽州高速公路、雷平—碩龍和寧明—愛店二級公路等一批交通重點工程加快推進;農村公路網建設進一步加快;左江航道等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展開;崇左(東協)國際物流園國際客運中心項目開工建設,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憑祥物流園二、三期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3.5億元,13個邊民貿易互市點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7979.58萬元,邊境口岸通關和邊民互市點交易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友誼關口岸成為廣西通關效率最好的口岸。
五、特色文化旅游邁出新的步伐。編制完成了《左江旅遊開發總體規劃》,全面啟動了“五個100公里旅遊線”的規劃和建設工作;中越旅遊合作進一步加強,與越南高平省簽署了《共同開發建設德天板約瀑布國際旅遊度假區合作框架性協定備忘錄》,以德天瀑布為核心的中越跨國旅遊合作區列入了自治區的旅遊發展規劃。全年接待遊客488.21萬人次,增長20.01%;旅遊總收入24.91億元,增長44.74%。
六、城鎮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全市完成城建項目投資45億元,其中中心城區完成投資13億元。中心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崇左市職業技術學校、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一批城建項目建成並投入運營;崇左市人民醫院、壯族博物館、政務服務中心等一批重點工程加快推進;繼續實施中心城市綠化亮化工程,城市品位不斷提升。
七、生態文明取得新的成效。大力推進城鄉綠化,中心城區綠地率達38.64%,全市完成新造林15.4萬畝,占自治區下達任務102.7%,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0.18%;完成沼氣池建設14407座,占自治區下達任務100.77%,累計建池27.0117萬座,入戶率達73.86%,居全區第二位。全面完成節能減排工作目標。
八、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步。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社保、扶貧、民族、民政工作有新亮點。為民辦12件實事年度目標任務全部完成。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671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7.67萬人,幫助12.65萬返鄉農民工重新實現就業創業,勞務經濟收入達38.6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2.7℅。社會保險覆蓋65萬人次,其中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完成26萬人,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20萬人的130%。第二批整村推進貧困村扶貧開發工作全部通過自治區驗收,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深入實施。積極開展“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紀念活動,進一步宣傳和弘揚了紅八軍精神。
九、平安建設邁向新的台階。加強法制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嚴打整治專項鬥爭。繼續深入開展“駐村夜訪”和“大接訪”活動,有效化解了一批影響社會穩定的矛盾。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市政府等3個單位和3個個人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榮譽稱號。
十、政府行政效能取得新的提高。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 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加強同政協聯繫。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結率達100%,辦理質量不斷提高。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作用。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政務服務和社會應急等管理體制。拓寬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渠道。精簡和規範行政審批,減少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積極探索“一門受理、會辦審批、限時完成”的並聯審批機制。2009年市政務服務中心受理各類行政審批服務事項169203件,辦結169134件,辦結率99.96%,民眾滿意率99%。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廉政建設,政風、行風建設進一步增強。

2010年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和科學發展三年計畫的最後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第一年,也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實施“八大重點”工作的第一年。我們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決策部署,結合崇左實際,堅定信心,加大力度,加力開放,加快發展,全力以赴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為“十二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基礎。
2010年的政府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全區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龍州起義精神,緊緊抓住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成、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自治區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大產業、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遊、大招商、大文化”發展戰略等重大機遇,圍繞“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抓項目、重民生、促發展”十八字方針,繼續深入實施“項目年·民生年·績效年”,更加著力擴大內需保增長,更加著力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更加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加著力推進改革和自主創新、增強經濟成長活力和動力,更加著力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更加著力深化對外開放和對內合作,努力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和科學發展三年計畫,加快建設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區域性新興城市。
2010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財政收入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80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1.28噸標準煤,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2.58噸標準煤,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控制在8.9萬噸以內,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3.4萬噸以內,全面實現自治區下達“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2010年主要工作部署

一、把握北部灣經濟區大開放大開發機遇,抓好“八大重點”建設。
(一)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展大產業。
堅持“以空間換時間、以資源換產業、以存量換增量”的理念,認真貫徹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做大做強做優我區工業的決定》,努力提高全市工業水平;要認真貫徹全國、全區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重視“三農”工作,鞏固發展糧食、甘蔗、劍麻、林果、水產畜牧和瓜菜等六大農業支柱產業。
一是進一步提高糖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確保蔗糖工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力爭達到130億元以上。大力加強蔗糖生產“第一車間”建設,著力提高甘蔗單位面積產量,確保榨季原料蔗穩定在2000萬噸以上,機製糖產量在260萬噸左右,保持全國最大機製糖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糖業循環經濟。
二是進一步提高礦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力爭錳鋁電結合產業產值達到或超過100億元。加快推進錳工業規模化生產,做大做強做優錳工業。加快建設中信大錳產業園、大新錳谷工業園、天等東平錳工業園、江州區錳鋁科技集中加工區等園區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發揮中信大錳具有礦山、資金、技術等優勢,帶動錳業技術創新;推進新振錳業集團年產20萬噸中低碳錳、豐源礦業年產50萬噸鎳鐵和30萬噸中低碳錳、廣西沙鋼錳業年產30萬噸鐵合金等項目開工建設;促進寶鋼、新振錳業、廣西有色金屬集團合作,啟動崇左年產40-60萬噸中低碳錳項目前期工作。加快膨潤土、鐵礦、稀土礦勘查開發。
三是進一步提高工業園區建設的質量和效益。把重點產業園區建設作為發展大產業的突破口,推進崇左城市工業區、崇左市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廣西中國—東協青年產業園、崇左華僑經濟區、左江華僑經濟區、龍州縣城工業集中區、寧明縣城工業集中區、扶綏縣城工業集中區、大新縣德天化工循環經濟工業園、天等縣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承載工業項目能力,努力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四是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
(二)以建設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為龍頭,發展大口岸。
圍繞建設便利、快捷、有序的“大通關”目標,發展大口岸,促進口岸經濟大發展。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按照“貼邊”、“互通互連”要求,集中力量,打破常規,全力推進保稅區建設,使之成為崇左對外開放的龍頭、廣西乃至全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加快邊境口岸群建設。完善憑祥鐵路口岸相關設施,儘快開通碩龍口岸,加快推進愛店、碩龍口岸升格為國家一類口岸,儘快啟用浦寨·弄懷邊境貿易區監管大門和開通憑祥叫隘、龍州水口、布局、大新岩應等邊民互市點,推進中越口岸通關便利化。 加快實施友誼關口岸改擴建工程。完成友誼關口岸改擴建工程,使友誼關口岸具有最大限度滿足貨物、國際貿易、客貨直通車、旅檢貨檢等口岸功能,把友誼關口岸建設成為中國—東協陸路邊境線上最大、功能齊全、最便捷的陸路口岸。
(三)加快交通網路建設,發展大交通。
堅持做好交通服務發展的文章和內外通達的文章,積極爭取廣西北部灣大交通多進崇左。加快將我市構建成為“南寧—新加坡走廊”、大湄公河次區域、北部灣經濟區相交的“大十字”交通網路的步伐,使我市成為連線東協、溝通東西、通邊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構築通邊達海出省大通道。加快推進崇左—欽州高速公路建設,爭取2011年建成通車;開工建設崇左—靖西高速公路,力爭2013年全線建成貫通;力爭崇左—水口高速公路早日開工建設。推進平果—天等—碩龍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爭取“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年內開工建設南寧—憑祥鐵路擴能改造項目,改擴建崇左、憑祥火車站,確保2014年全線建成投入使用;積極推動南寧—崇左—河內鐵路改造;推進規劃和建設崇左—水口到越南高平鐵路;推進規劃防城港—崇左—靖西鐵路建設項目,力爭“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構建幹線公路網路。推進寧明至愛店二級公路、雷平至下雷二級公路、扶綏至南寧二級公路在建項目建設進度;推進馱盧至渠黎、322國道崇左境內路段、憑祥至平而關、龍州至科甲等一批經濟重點線路和通往口岸高等級公路提級改造。提高農村公路通達通暢效率。確保全市76個鄉鎮100%實現通水泥(瀝青)硬化路面,爭取有條件的鄉鎮改建三級公路,等級公路通村率達70%。加快農村客運站、便民候車亭建設,發展城鄉公共運輸。加快左江航道改造升級。
(四)構建物流服務網路,發展大物流。
科學系統規劃崇左大物流,編制物流園區詳規,制定大物流發展的各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大力推進萬通物流園建設,把萬通物流園二、三期建設作為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物流加工基地。爭取廣西萬通物流公司在我市註冊成立運輸實體,支持和鼓勵大型物流企業在我市各縣(區)建立有形的物流交易市場、投放大型運力,提升我市物流行業的裝備水平;大力推進龍州水口口岸的崑崙物流園建設,擴大龍州至高平方向的貿易。大力推進崇左(東協)國際物流園招商力度,加快建設步伐。
(五)實施城鄉一體化工程,發展大城建。
積極爭取南寧市大城建向扶綏、江州、憑祥方向擴展,努力把崇左建設成為南寧—新加坡陸路通道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全面啟動城市建設項目三年滾動計畫,2010-2012年全市計畫開工建設十大類67個滾動發展子項目,計畫投資131.7億元,其中今年計畫投資43.2億元。進一步修編中心城市規劃。加快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城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舊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編。突出山體水系建設,合編龍峽山、水口湖、歡樂園、石景林風景區規劃,完成城南區水系規劃、江南片區詳細規劃,組織編制左江兩岸環境景觀工程概念性規劃。加快城南科技園區道路豎向及管線綜合規劃、城市規劃區內村屯規劃以及城東科教園區等各項專項規劃的編制。啟動中心城區新三年城建項目滾動計畫。今年中心城區計畫完成投資17億元,城區面積增加到2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15萬人。加快推進中國—東協特色產品大市場、崇左—東南亞歡樂園暨崇左東盟國際高爾夫職業學院、五星級酒店、崇左市民族中學和城南區中心國小、崇左市國際客運中心、崇左市會議中心、文化廣場湖景工程、水口湖綜合整治工程、城南區路網工程、公務員小區二期工程等10大重點工程項目建設。
(六)鞏固發展“五個100公里”旅遊線建設,發展大旅遊。
繼續推進從南寧至崇左市區的100公里生態大通道、從江州至寧明100公里文化左江旅遊線、從崇左市區至德天瀑布100公里明仕德天田園風光、從崇左市區至憑祥友誼關100公裡邊境旅遊線、從江州到龍州的100公里脈水河風光旅遊線建設。推進左江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重點抓好江州區旗山碼頭、麗江碼頭,寧明花山碼頭、龍州白雪碼頭、扶綏碼頭等項目建設,完善德天跨國瀑布景區基礎設施,啟動德天瀑布景區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以國家4A級景區為標準,推進花山古都、溫泉度假村項目建設,加快寧明花山旅遊景區項目建設。推進太平府故城、歡樂園、水口湖、石景林景區、龍峽山森林公園、新和黑水河休閒度假旅遊區等景區規劃和建設。依託德天跨國瀑布景區和友誼關景區,爭取儘快設立中越國際旅遊合作區。大力推進中越邊境旅遊異地辦證試點工作,加強與越南溝通和合作,共同促進邊關旅遊、跨國旅遊快速發展。
(七)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推進大招商。
圍繞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以工業園區為平台,堅持大招商、招大商,儘快研究制定土地、稅收、招商引資獎勵、提供優質服務等方面的園區優惠政策。積極發展“飛地工業”新模式,開展園區招商和產業招商。大力引進跨國公司、大型企業、戰略合作夥伴和知名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以大項目帶動大投入。堅持產業招商,抓好大兌現,堅持最佳化服務。(八)充分發揮歷史民族邊境文化優勢,建設大文化。
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挖掘壯族文化底蘊為突破口,努力打造文化品牌。扶綏要打造“上龍文化”,大新要塑造山水文化,天等要突出創業文化,寧明要做好花山文化,龍州要突出紅色文化,憑祥要突出邊關文化,江州要突出生態文化,形成特色鮮明的“一縣一品”文化品牌,以壯積極發展文化事業。深入實施廣場文化惠民工程。抓好邊境地區文化建設“六個一”工程。整頓文化市場,淨化文化市場環境。加快寧明花山岩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步伐。
二、推進“項目年”建設,進一步保持投資對經濟成長的強勁拉動。
繼續實施“項目年”工程,全市新開工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5項,投資1億元以上重大項目52項,投資1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130項,確保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276億元、力爭達到300億元,以項目投資的快速增長推動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繼續超常規推進項目前期工作。通過財政投入、部門籌集、業主自籌、銀行貸款等多渠道籌集項目前期工作經費。抓好南寧—憑祥高速鐵路、崇左—靖西高速公路、崇左—水口高速公路、平果—天等—碩龍高速公路、左江航道通航工程、崇左火電廠、左江流域治旱工程、崇左鋁土礦勘查開發、年產40—60萬噸中低碳錳項目、年產100萬噸不鏽鋼、中糧集團高端精製糖及深加工糖系列產品、崇左年產100萬噸化工醇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儲備更多項目,爭取更多項目納入自治區“十二五”規劃盤子。
(二)繼續超常規推進在建項目建設。以抓好項目管理為重點,及時解決影響在建項目工程進度的各種問題,明確時限和進度要求,確保按期完工。重點推進投資9.9億元的憑祥綜合保稅區一期工程、崇左—欽州高速公路、寧明—愛店二級公路、雷平—下雷二級公路、扶綏—南寧二級公路、中信大錳崇左產業園、龍州萬山紙業年產10萬噸高檔紙技改、奧得利矽錳合金項目、天等年產3萬噸電解金屬錳項目、扶綏海螺三期、崇左金固新型乾法水泥項目等一批在建重大項目建設進度。
(三)繼續超常規多渠道籌措項目資金。健全政銀企合作機制,加強溝通聯繫,加大政銀企合作力度,爭取更多的銀行信貸資金投入。積極整合國有資產,盤活留邕資產,拓寬融資領域,緩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融資困境。
三、推進大開放大合作,進一步提升沿邊開放合作水平。
(一)進一步擴大以東協為重點的開放合作。加強與越南的互訪交流,進一步深化與越南等東協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拓展互補性產品的市場空間,進一步做大“東協”文章。
(二)全面推進中越邊境產業對接。提升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產業聚集功能和招商引資吸引力,將友誼關工業園建設成為崇左邊境加工業主要園區。
四、推進各項體制改革,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動力。
(一)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積極探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用經濟手段規範農村土地管理。繼續抓好農民宅基地的清理和登記發證工作。穩定和完善農業經營體制,繼續完善二輪農村土地承包契約手續。抓好土地承包糾紛調處工作,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庭試點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二)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把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作為重點,積極探索管辦分離、執業醫師多點執業等新思路。繼續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和提高保障水平。
(三)進一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堅持目標任務不動搖、高位推進不動搖、民眾路線不動搖、積極穩妥原則不動搖,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全面攻堅年、林改質量年、配套改革年”為重點,抓進度,確保任務完成。
(四)進一步深化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和“鄉財縣管”等改革,提高財政運行的規範化水平。加強市級財源建設。繼續開展“引金入市”工作,推動組建升格工、中、建二級分行和成立政府金融辦公室。組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建立健全農民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制度。
(五)進一步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強非公有制經濟和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增加就業、發展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放寬市場準入,保護民間投資合法權益。
五、推進 “民生年”工程,進一步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一)積極推進教育事業發展。抓好“兩基”鞏固提高工作,完成職業教育攻堅任務。推進崇左高中擴建擴招工作,加快推進民族中學建設步伐。加強學校常規管理,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抓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確保全市教育項目建設保質保量完成。
(二)積極推進科技套用推廣。全面完成第四輪創新計畫,啟動第五輪創新計畫。深入實施“科技支撐特色產業行動·科技富民惠民行動·科技績效提升行動”,促進糖業、錳業和物流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創新科技工作機制,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推動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移,增強科技創新活力。
(三)積極推進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強化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意識。加大節能降耗工作力度,突出抓好重點耗能行業和重點耗能企業節能降耗,確保全市錳生產企業能耗低於國家規定標準,力爭達到先進標準。
(四)積極推進衛生事業發展。加快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加強市本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城鄉一體化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全市統一的新農合信息管理平台。
(五)積極推進體育事業發展。挖掘與開發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做好廣西“拔群杯”籃球賽在天等縣的承辦工作。繼續抓好中越邊境(廣西)全民健身工程和全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 。
(六)積極推進就業和再就業。鼓勵和支持勞動者特別是外出務工人員自主創業和返鄉創業。統籌做好大中專技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就業困難群體特別是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工作。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
(七)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建設。加大對低收入民眾的幫扶力度,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優撫對象的待遇水平。
(八)積極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積極開展各級機關單位定點幫扶工作,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扶貧開發。全面完成第三批10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目標。
(九)積極推進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全面推進計畫生育村民自治,抓好“誠信計生”工作,積極開展創建“兩無一提高”活動,抓緊抓好縣鄉服務站所標準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加強出生性別比綜合治理,著力抓好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十)積極推進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認真組織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查清全市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準確的人口統計信息。
(十一)積極推進 “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
(十二)積極推進“質量興市”戰略。
(十三)積極推進為民辦好10件實事。
一是實施教育惠民工程。①對存在安全隱患的中國小校舍進行安全加固改造、重建或避險遷移,確保新建、改建校舍達到抗震設防要求。②對就讀普通高中的庫區移民子女和在國家級貧困縣就讀的普通高中學生免除學費。③對公辦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全日制學籍在校生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逐步免除學費,平均每生每年資助2000元。④對具有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的在校一、二年級所有農村戶籍的學生和縣鎮非農戶口學生以及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助學金資助,資助標準每生每學年1500元。⑤對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農業、林業、水產、地質、礦產、衛生、演藝等特定專業的學生,繼續給予第3學年生活費資助,平均每生每年資助1500元。⑥及時發放自治區人民政府中等職業教育獎學金,對品學兼優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學生進行獎勵,每人獎勵2000元。⑦繼續對考上大學的家庭經濟困難新生的路費和短期生活費進行資助。⑧千方百計確保職業教育攻堅順利通過驗收。
二是實施醫療衛生保障惠民工程。①籌措資金3267萬元,使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達到15元,在全市範圍開展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九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②籌措資金600萬元,實施愛滋病攻堅工程。③籌措資金492萬元,對實施母嬰健康“一免二補”幸福工程,對符合條件準備辦理結婚登記的人員及新婚夫婦實行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對農村孕婦產前篩查及新生兒疾病篩查試點給予補助。
三是實施社會保障惠民工程。①籌措資金1195萬元,在憑祥市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對符合條件、年滿60周歲以上農村老人發放每人每月55元基礎養老金,對參保人員參保繳費給予適當補貼。②將符合條件的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2%左右。③籌措資金2.32億元以上,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補助標準從80元/人提高到120元/人,參合率達90%以上。④籌措資金0.6億元,繼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補助水平從100元/人提高到120元/人,參保率達90%以上。⑤實施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工程,從2010年開始分三年籌措資金2.2億元,其中2010年籌措0.5億元,逐步解決我市政策性破產國有企業、依法破產國有企業以及關閉破產集體企業的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等共17732人城鎮未參保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⑥提高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殘疾軍人、烈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等優撫對象的撫恤和生活補助水平。⑦實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對城鄉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實施應保盡保(含邊境0-3公里範圍內農村居民生活保障)。⑧籌措資金570萬元,實施五保村建設一期工程,建設38個五保村,解決和改善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問題。⑨籌措資金2000萬元,實施就業再就業惠民工程,確保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8萬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6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⑩籌措資金1500萬元,實施邊境地區農村勞動力培訓就業工程。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職業技能培訓2.6萬人,其中0-20公裡邊民1萬人;實現新增轉移就業5.8萬人,其中邊民1.1萬人。
四是繼續實施文化惠農工程。①籌措資金144萬元,在6個村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即每個行政村建設一個燈光球場、一個文藝舞台、一棟綜合樓(活動室),組建一支農民文藝隊、一支農民籃球隊。②籌措資金90.48萬元,在全市現有行政村每月每村放映一場電影。③繼續實施20戶以上“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④籌措資金140萬元,為1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配置設備,完善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五是實施安居工程。籌措資金21612萬元,改造7204戶農村危房,解決和改善邊境一線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及革命老區農村部分貧困民眾的住房安全問題。
六是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①籌措資金8500萬元,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解困工程,解決17萬人飲水安全困難問題。②籌措資金1210萬元,修建114條屯級道路270公里。③籌措資金1450萬元,補助新建8743座沼氣池,建立5個縣級沼氣物流服務中心,建立22個鄉村沼氣服務網點。④實施水庫移民新村建設工程,解決庫區移民交通、飲水、危舊房改造等困難問題,建設一批水庫移民新村。⑤繼續實施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
七是實施城鄉風貌改造工程。籌措資金1.5億元,開展以改造“竹筒房”為重點、突出壯族文化元素、結合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的城鄉風貌工程,營造優美舒適、和諧宜人的城鄉人居環境。
八是實施超級稻種子補貼項目工程。
九是實施完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工程。
十是實施“放心肉”工程。
六、推進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一)開展“和諧建設在基層活動”。在全市廣泛開展建設和諧單位、和諧鄉鎮、和諧村屯、和諧街道、和諧社區、和諧家庭、和諧學校、和諧企業、和諧鄰里等活動。
(二)加強民主法制工作。強化司法公正,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
(三)加強民族工作。深入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扶持少數民族發展的優惠政策,繼續實施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少數民族事業和興邊富民行動規劃,切實加大扶持力度,不斷改善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條件。加強少數民族幹部培養。
(四)加強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監管制度,全面落實“一崗雙責”制度,突出抓好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紮實推進煤礦等高危產業結構調整,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能力建設,依法嚴厲查處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防範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嚴格市場準入,深化專項整治,強化源頭監控和市場監管。
(五)維護社會穩定。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政執法工作。繼續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調解、大防控”活動和“駐村夜訪”活動,健全調解工作體系,完善信訪工作網路,加強基層維穩工作,妥善處理土地徵用、拆遷安置、企業改制、環境污染等矛盾和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重點解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特殊人群幫教管理、網路虛擬社會管理等問題。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打擊和有效防範各種刑事犯罪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加快公安、司法、信訪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強預警預測預報和應急管理,加強邊防、消防工作,深入開展“愛民固邊”活動,有效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把我市建設成為社會和諧穩定模範城市。
(六)做好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工作。大力支持駐崇左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進一步加強邊防、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和人民防空工作。
七、推進“績效年”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府機關行政效能。
堅持做到勤勉盡責、真抓實幹,努力建設為民、務實、廉潔、高效的政府。一是切實完善績效管理。 完善“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深入實施“兩進一充分”和“三個減半”,提高行政效能,最佳化行政環境。二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機構改革,理順職責關係,建設服務型政府。組織實施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三是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高度重視人民民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強化督促檢查,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四是切實加強廉政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堅決查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解決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