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吉喇姓

1958年9月27日,經中共吉林省委決定,永吉縣屬於吉林市管轄的吉林行政區。 1966年2月市、地分設,永吉縣屬於永吉專區管轄。 1969年5月市、地合併,永吉縣復屬吉林市管轄至今。

崇吉喇[崇吉喇,讀音作chóng jí lā(ㄔㄨㄥˊ ㄐㄧˊ ㄌㄚ),滿語為Cogira Hala]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海西女真崇吉喇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崇吉喇氏,滿語為Cogira Hala,世居烏拉(今吉林永吉)、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海岸則自俄羅斯濱海地區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蘇魯、佛訥赫托克索等地,一說為烏蘇里江流域)、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畢歆(今俄羅斯比金西比金河口)等地。
清朝後期,滿族崇吉喇氏多冠漢姓為叢氏、崇氏、吉氏等。
二.郡望:
永吉縣: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歷史悠久,取“永遠吉祥”之意。早在新石器時期,松花江畔就有人類棲息。虞至周秦時期永吉地方的部族,就與中原王朝建立了統屬的貢納關係。兩漢至隋唐時期永吉地域均隸屬中原各王朝設定的軍事組織、地方政府所統轄。遼時永吉屬東京道涑州地;金時永吉屬鹹平路鹹平府玉山縣(今開原)地;元時永吉屬開元路鹹平府地。至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海西女真扈倫四部築城於烏拉河岸洪尼地(烏拉古城),永吉統屬烏拉部。明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建州女真滅烏拉部,永吉併入建州衛。清朝時期,永吉先後屬盛京、寧古塔昂邦章京、寧古塔將軍、吉林將軍的轄地。清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於大烏拉虞村(今烏拉舊街村)建立“打牲烏拉總管衙門”。隸屬於內務府,管轄方圓五百六十里的地方。這是先有烏拉,後有船廠之說的由來。清雍正四年(公元1727年1月12日)始設永吉州,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升為吉林府。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開設吉林縣,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復名永吉縣。先後歸屬清奉天府尹、寧古塔將軍、吉林行省,中華民國吉林省管轄。東北淪陷期間,永吉縣直屬於偽吉林省。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因永吉縣與延吉縣的日語語音相近,又復名吉林縣。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東北光復後再次復名永吉縣的稱謂,8月17日成立永吉縣治安維持會,地址在吉林市永吉胡同北;12月,永吉縣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政府,接管了永吉縣政權,縣機關設在吉林市,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2月縣民主政府遷至口前,永吉縣歸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吉林省管轄,至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3月9日,國民黨在永吉境內建立永吉縣政府,縣治設在吉林市,直屬國民黨設定的吉林省。在永吉北部建立的永北縣政府,縣機關設在缸窯,屬共產黨領導的吉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永吉南部建立的永南縣政府,縣機關先設在雙河鎮,後移口前,屬於共產黨領導的吉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永吉全境解放,民國永吉縣政府消亡。7月15日,吉林省政府決定,永南、永北兩縣合歸為永吉縣,縣治仍設在吉林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永吉縣為省轄縣。1958年9月27日,經中共吉林省委決定,永吉縣屬於吉林市管轄的吉林行政區。1966年2月市、地分設,永吉縣屬於永吉專區管轄。1969年5月市、地合併,永吉縣復屬吉林市管轄至今。1970年2月19日,經吉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縣機關移駐口前,結束了二百四十多年設治于吉林城附郭縣的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