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龍

峨眉龍

峨嵋龍(屬名Omeisaurus)意為“峨嵋蜥蜴”,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晚期的中國。它們的屬名來自於發現地四川省的峨嵋山。

基本信息

介紹

中文名稱( chinese )→ 峨嵋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學名( name )→ omeisaurus
發音( pronounced )→ oh-may-sawr-us
含義( meaning )→ 峨嵋乃峨眉山四川 古稱 "天府之國"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 sauropodomorpha 蜥腳型亞目
類( infraorder)→ sauropoda 蜥腳
eusauropoda 真蜥腳類
科( family )→ mamenchisauridae 馬門溪龍
屬( genus )→ omeisaurus 峨嵋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o. junghsiensis 榮縣峨嵋龍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o. tianfuensis 天府峨嵋龍
o. luoquanensis 羅泉峨嵋龍
o. zigongensis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o. changshouensis=馬門溪龍m. changshouensis
o. fuxiensis 1976 斧溪峨嵋龍 =馬門溪龍m. fuxiensis
o. fuxiensis 1983 =o. junghsiensis
o. gongjianensis=馬門溪龍m. gongjianensis
o. sinensis=o. tianfuensis
時代( period )→ 侏羅紀中期--晚期 bathonian-callovian-oxfordian
分布( found in )→ 中國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
發現地層( stratum )→ 下沙溪廟組
食性( diet )→ 植食
典型體長( length )→ 長20米
推測體重( mass )→ 30噸
發現者( discoverer )→ young, 1939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young, 1939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
總計發掘有四個不同的種,分別被命名為:榮縣峨眉龍,釜溪峨眉龍,天府峨眉龍與羅泉峨眉龍。其中較天府峨眉龍稍為小型的榮縣峨眉龍發掘自榮縣raxian,是四川盆地中最早發現的蜥腳類恐龍,由楊鍾健與camp於1936年共同描述命名的。
峨嵋龍是生活於侏羅紀中期的一種體形較大的恐龍,體長12 至 14米,高5至7米,頭較大,頭骨高度為長度的二分之一多。它的頸椎很長,所以脖子顯得特別長,最長的頸椎為最長的背椎的3 倍,超過尾巴長度的1.5倍。峨嵋龍前肢較短而粗壯,前肢第一指有爪,後肢第一、二、三趾上也有爪。它主要生活在內陸湖泊的邊緣,牙齒粗大,前緣有鋸齒,以植物為食。峨嵋龍喜群體生活。

峨眉龍峨眉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