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

岐王

唐睿宗李旦的兒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被封為岐王,本名李隆范,後為避李隆基的名諱改為李范。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在開元十四年四月十九日去世。岐王,中國古代王爵稱呼之一,始見於唐。岐王亦是五代十國岐國君主稱呼,即岐王李茂貞。唐僖宗乾符年間(874年-879年),李茂貞時為鎮州(今河北正定,成德節度首邑)轄下博野軍士卒,派駐守衛京師長安(今陝西西安),後遷鳳翔(今陝西鳳翔),曾擊敗黃巢部將尚讓,因功升為神策軍指揮使。光啟元年(885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進軍關中擊潰靜難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僖宗逃出京師,朱玫欲挾持僖宗,李茂貞時為神策軍扈蹕都將,率軍抵擋朱攻手下大將王行瑜之追兵。

概述

岐王,中國古代王爵稱呼之一,始見於唐。唐睿宗景雲元年夏六月戊申(公元710年7月29日)改封子巴陵王李隆范(後改名李范)為岐王,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分封岐王。岐王亦是五代十國岐國君主稱呼,即岐王李茂貞。中國歷史上一共有13位岐王,其中李氏4人,趙氏3人,耶律氏1人,元蒙古族4人,朱氏1人。

唐朝岐王

李范

李范(?-734年),唐朝皇子,本名李隆范,唐睿宗第四子。其父第一次當皇帝時,封鄭王,改封衛王,唐睿宗讓位給母親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改封為巴陵郡王。長安初年,官居尚食奉御。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遷太府員外少卿,加賜實封二百戶,通前五百戶。景龍二年(708年),兼隴州別駕。銀青光祿大夫。710年,唐睿宗復位,進封岐王,加實封五百戶,拜太常卿,兼左羽林大將軍。唐玄宗誅殺蕭至忠、竇懷貞等,李范因功,加實封滿五千戶。開元初年,任太子少師、帶本官,歷絳、鄭、岐三州刺史。八年(720年),遷太子太傅。李業與閻朝隱、劉庭琦、張諤、鄭繇等人題詩唱和,開元十四年(726年)四月十九日(5月25日),李范薨逝,冊贈惠文太子,陪葬橋陵。有一子李瑾暴卒。以薛王李業之子李珍嗣岐王。

著名詩詞《江南逢李龜年》《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里的的“岐王”均是指唐睿宗第四子岐王李范。

李珍

李珍(?-761年),唐朝嗣岐王。唐睿宗第五子惠宣太子李業的兒子。開始封為略陽公,他的四伯父岐王李范兒子李瑾早死。天寶三載(744年),唐玄宗以李珍為嗣岐王、銀青光祿大夫、宗正員外卿。上元二年(761年),李珍與朱融友善。李珍儀表偉如,非常像三伯父玄宗,朱融誘使崔昌、趙非熊等並中官六軍人一同謀逆。朱融又聯絡金吾將軍邢濟,被邢濟告發,唐肅宗令御史中丞敬羽審訊。賜死李珍。

岐國君主李茂貞

李茂貞(856年-924年),原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縣)人。唐末藩鎮之一,五代時期岐國君主。

早期迅速擴張

唐僖宗乾符年間(874年-879年),李茂貞時為鎮州(今河北正定,成德節度首邑)轄下博野軍士卒,派駐守衛京師長安(今陝西西安),後遷鳳翔(今陝西鳳翔),曾擊敗黃巢部將尚讓,因功升為神策軍指揮使。光啟元年(885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進軍關中擊潰靜難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僖宗逃出京師,朱玫欲挾持僖宗,李茂貞時為神策軍扈蹕都將,率軍抵擋朱攻手下大將王行瑜之追兵。不久,朱玫亂平,李茂貞因功受任命為武定節度使,為僖宗賜姓名為李茂貞,字正臣。光啟三年(887年),擊殺李昌符,再因功拜鳳翔節度使。

唐昭宗大順元年(890年),李茂貞受封為隴西郡王。景福元年(892年),攻克宦官楊復恭的根據地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遂兼併山南西道,成為關中一帶最具實力的藩鎮,此後逐漸驕傲自大。景福二年(893年),因昭宗對李茂貞的跋扈不能容忍,於是出兵討伐,但唐政府軍反為李茂貞所敗。

中期發展受挫

乾寧二年(895年),護國節度使(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去世,其子王珂、王珙爭位,王珂為李克用之婿,故李克用為其請求唐政府任命為河中節度使;而李茂貞與靜難節度使王行瑜、匡國節度使韓建支持王珙,但為昭宗所拒,三帥遂聯軍進京挾持昭宗。不久,李克用率軍勤王,敗聯軍,殺王行瑜,奪回昭宗,李茂貞的勢力第一次受挫,惟待李克用退兵後,李茂貞復驕橫如故,再度占據河西州縣。

乾寧三年(896年),李茂貞藉口昭宗命宗室諸親王建立軍隊一事,乃為了攻己,因此進軍京師,昭宗出奔華州(今陝西華縣),依韓建。李茂貞的鳳翔軍進入長安後,宮室、房舍全部付之一炬。

數年後,昭宗歸長安,李茂貞與唐政府和好,並於光化四年(901年)被進封為岐王。同年稍後,宣武節度使朱全忠進軍京師,李茂貞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心,遂脅持昭宗至鳳翔。但朱全忠不久兵圍鳳翔,鳳翔被圍困甚久,糧食不繼,李茂貞於是在天復三年(903年)向朱全忠請和,歸還昭宗。而經此一役,李茂貞所據秦嶺以南州縣為西川節度使王建趁機占領,關中州縣亦為朱全忠所並,實力因此受到重挫,以後亦無法恢復。

晚期力圖自保

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後梁。李茂貞仍用哀帝天祐年號,以示與後梁對抗,但亦開岐王府,設定百官,以其所居為宮殿,其妻稱皇后,各種儀示其實都跟皇帝一樣。然而因實力大不如前,之後的十餘年間,李茂貞屢為後梁及王建所建立的前蜀所敗,將叛城降,疆域日蹙。

岐國天祐二十年(923年),後唐莊宗李存勖滅後梁,李茂貞面對此一強大的新興勢力,無法繼續並肩稱雄,於是在次年(924年)向後唐稱臣,李存勖則將李茂貞改封秦王,具有獨立性質的岐王國因此消失,數月後李茂貞去世,謚忠敬王(秦忠敬王)。

五代岐王

李從曮

李從曮,李茂貞長子。後晉高祖石敬瑭天福二年(937年)由西平王進封岐王,天福三年(938年)進封秦王。

宋遼岐王

王景

王景(889年—963年),萊州掖縣(今山東萊州)人。五代時期後周名將,歷仕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六朝。官至鳳翔節度使、西面緣邊都部署,封太原郡王。建隆四年(963年),王景去世,年七十五。冊贈太傅,追封岐王,諡號“元靖”。

趙光贊

趙光贊,宋太祖趙匡胤五弟,幼亡,追封夔王,改岐王。

趙德芳

趙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封秦康惠王。《宋史》說太祖駕崩時,宋皇后(952年-995年)急令內侍王繼恩召太子秦王德芳入宮,王繼恩卻拿著遺詔去找晉王趙光義。後來趙光義繼位,即宋太宗。因為宋太宗以弟之身分即位,世人普遍流傳著“燭影斧聲”疑案,認為宋太宗是謀殺太祖而篡位。太宗繼位後趙德芳被封為興元尹。979年(太平興國四年),趙德芳之兄趙德昭被宋太宗逼迫自殺。981年(太平興國六年)趙德芳病死,年二十三。因為趙德芳兄弟在短時間內連續死亡,許多人懷疑德芳死因不單純,定與宋太宗有關。趙德芳死後,謚康惠,贈中書令、岐王。後加封太師,改封楚王。其六世孫為宋孝宗,七世孫為宋光宗,八世孫為宋寧宗。

趙顥

趙顥,字仲明,初名仲糺。宋英宗次子,宋神宗同母弟(皆宣仁聖烈高皇后出也)。謚曰榮。初封安樂郡公,進祁國公,再進東陽郡王。神宗即位後,進封昌王。後相繼改封岐王、雍王、揚王、冀王、楚王、燕王、吳王。

顥天資穎異,尤嗜學。工飛白,善射,好圖書,博求善本。神宗嘉其志尚,每得異書,亟馳使以示。

趙顥於治平四年(1067年)至元豐三年(1080年)為岐王。

耶律世良

耶律世良,小字斡,六院部人。遼代大將。遼聖宗耶律隆緒開泰二年(1013年)封岐王。

元朝岐王

封地在今陝西省境內,為金印獸紐王。

脫脫木爾

脫脫木爾駙馬,皇慶元年(1312年)由濮陽王進封。

瑣南管卜

瑣南管卜,泰定四年(1327年)封。

阿剌乞巴

阿剌乞巴,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長子。

朵兒只班

明朝岐王

朱祐棆

朱祐棆(1478年11月12日-1501年12月2日),明憲宗朱見深第五子、母孝惠皇后邵氏。成化二十三年(1483年)受封岐王。弘治八年(1495年)就藩德安,弘治十四年(1501年)去世,謚岐惠王。

歷代岐王列表

朝代 序號 諡號 姓名 在王位時間 年數 備註
1 惠文太子 李范 710年—726年 17 唐睿宗 第四子
2
李珍 744年—761年 18 唐睿宗孫,李業子
五代 3 秦忠敬王 李茂貞 901年—924年 14 唐末藩鎮之一
五代 4
李從曮 937年—938年 2 李茂貞 長子
北宋 5
趙光贊 追封
宋太祖五弟
北宋 6 秦康惠王 趙德芳 追封
宋太祖第四子
北宋 7 吳榮王 趙顥 1067年—1080年 14 宋英宗 次子
8
耶律世良 1013年—1016年
遼大將,北院樞密
9
脫脫木爾 1312年—
駙馬
10
瑣南管卜 1327年—

11
阿剌 乞巴

元文宗長子
12
朵兒只 班


13 岐惠王 朱祐棆 1483年—1501年 19 明憲宗 第五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