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麻黃

山麻黃

拉丁名 Psilopeganum sinensis Hemsl.

科別芸香科

植物形態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80cm,基部木質,自基部多分枝,直出,各部無毛,散生黃色透明腺點。三出複葉,互生,葉柄長達2cm;小葉薄紙質或膜質,卵形,矩圓形至倒卵形,長0.7~2.5cm,寬0.3~1cm,中間小葉較大,先端鈍圓,基部楔形,邊緣略反卷,有黃色細小腺點。花兩性,單生葉腋;花梗細長;花萼4~5裂,萼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約1mm;花瓣4~5,薄膜質,卵狀長圓形,長4~6mm,寬2~2.5mm,淡黃色,具透明腺點;雄蕊8~10,較花瓣短;雌蕊由2心皮合成,頂端淺裂;花盤細小,常發育不全。蒴果2室,頂端2裂,每室有種子5~6粒。種子腎形。花期3~5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多生於沙灘及丘陵。

分布地分布於湖北、四川、廣西等地。

採制4~6月採收全草。曬乾。

基本信息

山麻黃

正文

山麻黃
(《中國藥植志》)

異名

臭草(《植物名實圖考》),裸芸香(《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蛇皮草(《植物分類學報》6(1):140,1957),虱子草、蛇咬藥、千垂烏(《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芸香科植物山麻黃的全草。

植物形態

山麻黃
多年生亞灌木,高達60~80厘米,各部無毛,有腺點。3出複葉,互生,葉柄長達2厘米;小葉卵形、倒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0.7~2.5厘米,寬0.3~1厘米,中間小葉較大,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或呈波狀;小葉柄短。花兩性,單生葉腋;花梗細長;萼片4~5裂,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約1毫米;花瓣4~5,卵狀長圓形,黃色,長4~6毫米;雄蕊8~10,花絲長短不一;子房上位,2室,花柱1,頂端淺裂。蒴果,腎形,頂端開裂。種子臂形。花期春季。
多生於砂灘及丘陵。分布湖北、四川、廣西等地。

採集

4~6月採收。

性味

《四川常用中草藥》:"性溫,味微辛。"

功用主治

解表,健脾,行水。治感冒咳喘,嘔吐,水腫。
①《四川常用中草藥》:"解表,止嘔,定喘。治感冒,咳喘,水積病及蛇咬傷。"
②《廣西植物名錄》:"利水消腫。"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5錢。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