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水網

山西大水網

“十二五”期間將以縱貫山西省南北的黃河北幹流和汾河兩條天然河道為主線,以建設覆蓋山西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經濟中心區的十大骨幹供水體系為骨架,並通過連通工程建設,將黃河、汾河、沁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庫相連通,形成“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縱貫南北、橫跨東西,多源互補、保障應急,豐枯調劑、促進發展”的大水網。山西大水網建成後,將使全省總供水量由目前的63億立方米提高到86億立方米,其中境內地表水供水量37億立方米,提引黃河水24億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由目前的35億立方米壓減到25億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實現由“水瓶頸”向“水支撐”轉變。

背景

山西大水網山西大水網

“占我省總面積20%的平川區,集中了83%的GDP和72%的人口,這一有限的地域,水資源卻極為短缺。建設大水網,就是要把我省近幾年費很大勁蓄起來、攔下來、提上來的地表水、黃河水,送到這些最缺水的地方,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難題。”4月8日,隨著東山供水、西山引黃兩項工程的開工,5年總投資1000億元的山西大水網建設正式啟幕。1000億元資金將分別來自中央投資、省級財政、水資源征費、各市縣地方財政和社會資金等多個渠道。
眾所周知,山西之長在於煤,山西之短在於水。但大多數知道山西缺水的人卻不知道流經山西的地表徑流中有2/3至3/4其實是白白流走的。由於水庫工程的缺乏,山西每年70%以上的汛期來水大部分都被流走放棄。據了解,山西省現有水庫739

山西大水網山西大水網

座,庫容53億立方米,占全國的0.8%,與周邊省份差距很大。與此同時,山西的地下水系又由於煤炭的開採遭到嚴重破環,地下水位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目前該省地下水嚴重超採區面積已達6500平方公里。
更讓人心疼的是:流經山西地上的水流走了,原本就不多的地下水也因為挖煤漏掉了,現在山西最深的井居然深達1300多米!水成了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問題,尤其是在應對特大幹旱年份時,水更成為山西的頭等大事。2010年12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對山西的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戰略機遇,也為山西“十二五'期間構建大水網提供了機遇。

山西大水網山西大水網

歷史上,我省曾號稱“千泉之省”。但長期以來,由於水庫等水源控制性工程滯後,供水能力嚴重不足,造成地表水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地下水被嚴重超采,再加上大規模採煤對水資源造成的嚴重破壞,“水”已成了我省發展的最大瓶頸。“我國歷史上有10次特大幹旱,其中有4次發生在我省。特別是1877年(清光緒三年)我省全境遭遇的特大幹旱,赤地千里,餓殍載途,全省人口從1643萬減少為1074萬人。”省水利廳廳長潘軍峰介紹,地下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一般年份應該充分涵養與有效保護,遭遇乾旱年份用以保障應急。而現在我省的情況是地下水多年持續被超采,這種情況如得不到有效遏制,一旦出現類似歷史上的大旱,河流乾涸,地面無水,地下水因超采嚴重也無水可抽,我省將失去以地下水資源來保障社會穩定的最後手段。

簡介

山西大水網山西大水網

山西大水網將以縱貫我省南北的黃河北幹流和汾河兩條天然河道為主線,形成覆蓋六大盆地、11箇中心城市、70個縣(市、區)、受益人口2400萬的十大骨幹供水體系,使黃河、汾河、沁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庫相連通。
大水網建設主要是兩大功能:一是將蓄起來的水和黃河幹流的水配置到需要水的區域;二是河庫連線後,提高各區域特別是城市和經濟中心區用水的保證率,尤其是特大幹旱年份用水的保證率。
到2015年,骨幹水網基本建成後,全省包括引黃水在內的地表水年供水量將達61億立方米,地下水年供水量將由目前的35億立方米減到25億立方米,全省年總供水量將由目前的63億立方米提高到86億立方米,可保障全省轉型跨越發展和建設山川秀美新山西的用水需求。

啟動

陽春三月,萬象更新。2011年4月8日上午,山西大水網建設啟動動員大會隆重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袁
山西大水網山西大水網
純清在主會場太原宣布山西大水網建設全面啟動,東山供水、西山引黃兩項工程正式開工。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君作動員講話。省委副書記金道銘主持會議。省委常委、秘書長李政文出席,副省長劉維佳介紹了大水網工程的基本情況。
王君在講話時強調,大水網建設,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中央1號檔案精神,加快推進全省水利改革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必將成為山西水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各級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大水網建設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大意義和重要作用,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協調配合,加強工程進度和質量安全管理,多方籌措建設資金,創新體制機制,做好新聞宣傳工作,全力推進大水網建設的各項工作,為推動轉型跨越發展、實現再造一個新山西的宏偉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全文另發)
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一直是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山西大水網山西大水網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央1號檔案《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解決我省水資源短缺和空間分布不均等問題,保障我省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用水需求,我省將通過5年的努力,構建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縱貫南北、橫跨東西,多源互補、保障供應,豐枯調劑、結構合理,穩定可靠、配置高效的山西大水網。大水網以蓄水保水、節約用水、用好黃河水、涵養地下水為方略,以實施農田灌溉、飲水安全、河流整治、病險庫加固、淤地壩建設為重點,新建一批蓄、引、提工程,紮實推進東山供水、西山引黃、百河整治、百庫加固等強農工程,全面落實灌區末級渠系建設與農村供水水價補貼等惠農政策,加快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實現水資源開發利用由“水瓶頸”向“水支撐”轉變,確保為全省轉型跨越發展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屆時,一個覆蓋全省6大盆地、11箇中心城市、70個縣(市、區),總供水能力達86億立方米的供水網路將初步形成。
從4月8日開始,山西大水網建設全面啟動,東山供水、西山引黃工程開工。從現場傳回的視頻上可以看到,位於晉中榆社、呂梁臨縣的兩個工地上彩旗飛舞,建設者們精神飽滿,大型機械整裝待發。東山供水工程是一項跨流域引調水工程,工程的建成將實現汾河流域中游與漳河流域上游的連通,是山西大水網晉中南部供水體系的規劃工程。西部引黃工程作為山西大水網的重點工程,將建設引黃工程145處,發展灌溉面積122萬畝,同時改善和提高431個自然村、12.34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並解決偏關、河曲、保德、興縣、臨縣、柳林、鄉寧等7縣的部分工業用水,保障沿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
隨著大水網規劃項目一個一個地開工建設,我省水利建設將掀起新的高潮。

《山西大水網規劃》

2011年3月23日上午,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君主持召開省政府第79次常務會議,研究討論《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送審稿)》,審議並原則通過《山西大水網規劃》,聽取關
山西大水網山西大水網
於貫徹落實全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精神的匯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小鵬,省委常委、副省長高建民,副省長張平、劉維佳、張建欣、任潤厚等出席。
會議認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是實現山西省轉型跨越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近年來,特別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兩年,山西省抓住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的機遇,不斷加大水利工程投資建設力度,35項應急水源工程建成27項,100座病險水庫得到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工程全面完成,農田灌溉面積不斷擴大,全省水保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地表水調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較好地保證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
 
山西大水網山西大水網
 會議指出,今年,中央出台了一號檔案《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為我們進一步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水利改革和發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上下要深刻領會中央精神,緊密結合山西省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要儘快研究制定《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抓緊完善和啟動實施山西大水網規劃,努力解決山西省水資源短缺和空間分布不均等問題,為全省轉型跨越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保障。
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保障水資源供給的重大意義,以山西大水網建設為抓手,不斷加快山西省水利改革發展步伐。一要科學制定大水網建設規劃,確保各項工程布局合理,經濟高效,做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二要及早啟動條件成熟的項目,加快工程實施進度,確保“十二五”期間見到明顯成效。三要嚴格施工管理,建立健全工程檔案,切實保證工程質量,把每一項工程都建設成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四要按照各級財政拿一點,銀行貸款融一點,啟動民資籌一點,招商引資引一點的思路,保障大水網建設的資金需求。五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密切協同,形成推進大水網建設的強大合力。六要做好宣傳動員工作,為大水網建設營造
山西大水網山西大水網
良好的輿論和社會環境。
會議強調,山西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兩年來,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有序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擴面等五項重點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2011年是實現醫改三年目標的最後一年和攻堅之年,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醫改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和複雜性,切實加大統籌協調和工作推進力度,確保三年改革重點目標任務圓滿完成,讓人民民眾得到更多的實惠。一要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要突出抓好五項重點改革,確保今年底前實現各項既定目標任務。二要進一步明確責任。牽頭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工作協調和指導,各市、縣和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醫改目標責任制,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好本地區本部門的改革任務。三要進一步明確獎懲。要加強工作督導,建立嚴格的績效考核制度,強化激勵約束機制,保證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水瓶頸”向“水支撐”轉變

山西大水網山西大水網

“十二五”期間,我省將構建“兩縱十橫、六河連通”大水網,形成覆蓋全省六大盆地、11箇中心城市、70個縣(市、區)的十大骨幹供水體系。 “兩縱”是以縱貫我省南北的黃河北幹流和汾河兩條天然河道為主線,“十橫”則以建設覆蓋全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經濟中心區的十大骨幹供水體系為骨架,並通過連通工程建設,將黃河汾河沁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這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庫相連通,形成“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縱貫南北、橫跨東西,多源互補、保障應急,豐枯調劑、促進發展”的山西大水網。 大水網建設將從根本上解決我省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尤其是特大幹旱年份用水的保證率。大水網建成後,全省年用水總量將由現狀的63億立方米達到86億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將實現由

山西大水網山西大水網

“水瓶頸”向“水支撐”轉變,為全省轉型跨越發展提供水利保障。
山西的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0.35%,人均水資源量和耕地畝均水資源量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作為山西“十二五”水利工作的核心和重點,大水網將構建覆蓋全省六大盆地、11箇中心城市、70個縣(市、區)的“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的十大骨幹供水體系,其供水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49%,受益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72%。
據記者了解,大水網中的“兩縱”是指縱貫南北的黃河北幹流線和汾河-涑水河線,“十橫”是指橫跨東西的太原市和朔同盆地、忻定盆地、運城涑水河等十大供水體系。同時,要通過相關調水工程的建設,實現黃河幹流和山西境內汾河、桑乾河等六大主要河流的連通。
山西省水利廳廳長潘軍峰說,大水網建設包括已建、在建和規劃工程76項。到2015年骨幹水網基本建成後,山西年總供水量將達到86億立方米,有效緩解缺水狀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