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橙

山橙

山橙別名:冬榮子、屈頭雞、山大哥、猢猻果、猴子果、銅鑼錘、馬騮藤、馬騮橙藤、獁鎦果、檎那。為夾竹桃科植物山橙的果實。生態環境:生於丘陵、山谷、攀援樹木或石壁上。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主治:行氣;消積;殺蟲。主胃氣痛;膈症胸滿;小兒疳積;疝氣瘰癧;皮膚熱毒;濕癬疥癩。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山橙山橙
出處:出自《本草求原》

拼音名:ShānChénɡ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odinussuaveolensChamp.ex.Benth.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

性味
苦,平,有小毒。
《本草求原》:苦甘,平。
《廣東中藥》:苦,平,有小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原形態

山橙山橙
攀援木質藤本,長達10m。全株具乳汁;除花序被稀疏柔毛外,其餘均無毛;小枝褐色。葉對生,葉柄長約8mm;葉片近革質,卵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9.5cm,寬1.8-4.5cm,先端短漸尖,基部漸尖或圓形,葉面深綠色而有光澤。

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蕾先端圓形或鈍;花萼裂片5,卵圓形,被微毛;花冠白色,高腳碟狀,花冠筒長1-1.4cm,裂片5,基部稍狹,向一邊擴大而成鐮刀狀或斧形,具雙齒,向左覆蓋,裂片比花冠簡短或等長;副花冠成5裂片伸出花冠簡喉部之外,鍾狀或筒狀;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中部。漿果圓球形,成熟時橙黃色或橙紅色。種子多數,犬齒狀或兩側扁平,乾時棕褐色。花期5-11月,果期8月至翌年1月。

化學成分

從山橙的全植物中分離得到15種生物鹼:11,19(R).二羥基他波寧[11,19(R)-dihydroxytabersonine],11羥基-14,15a-環氧他波寧(11-hydroxy-l4,15a-epoxytilbersonine),Nb-氧化攀援山橙鹼(scandineNb-oxide),攀援山橙鹼(scandine),摩洛斯堪多靈鹼(mo1oscandOnine),10-羥基攀援山橙鹼(10-ydroxyscandine),柯蒲木寧鹼(kopsinine),15a-羥基柯蒲木寧鹼(15a-hydroxykopsinine),印度鴨腳樹鹼(venalstonine),他波寧(tabersonine),11-甲氧基他波寧(11-methoxytabersonine),11-羥基他波寧(11-hydroxytabersonine),土波台文鹼(tubetaiwine),長春尼寧(vindolinine),去乙醯基匹克拉林鹼(deacetylpicraline)。

科屬介紹

山橙山橙
夾竹桃科(Apocynaceae)
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中藥用價值較大的一科。多數為攀援或直立灌木,少數為多年生草本或喬木,有乳汁。單葉多對生,全緣。花一般5基數,萼片雙蓋覆瓦狀排列,內常有腺體;管狀花冠,裂片扭轉卷疊式;雄蕊生於花冠管上,花葯與柱頭分離或粘生,花粉一般為單花粉,稀四合花粉;雌蕊由2心皮組成,子房上位,稀半下位,2室。果實類型多,高度分化,多為蓇葖果;種子常有種毛。約250屬2000多種,分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少數在溫帶地區。中國有47屬約180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及台灣等,少數分布於北部及西北部。其中樂東藤屬和富寧藤屬為特有屬。

Allamandacathartica,黃蟬花屬的一種。龍膽目(Gentianales)的一科。150餘屬,約1,000種。喬木、灌木、木質藤本或草本植物。植株含乳狀液,常有毒。葉緣光滑。花叢生,稀單生。果通常為蓇葖果,成熟後裂開;少數為漿果狀或肉質,種子有翅或簇生。主要分布於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該科的庭園觀賞植物有蔓長春花屬(Vinca)、夾竹桃屬(Nerium)、黃花夾竹桃屬(Thevetia)、雞蛋花屬(Plumeria)、假虎刺屬(Carissa)及山辣椒(Tabernaemontanacoronaria)。絡石屬(Trachelospermum)幾個種(尤其是絡石〔T.jasminoides〕)、曼得藤屬(Mandevilla)和黃蟬花屬(Allamanda)是美觀的木質藤本羅布麻屬(Apocynum)和水甘草屬(Amsonia)有時也栽培觀賞。Adenium屬和Pachypodium屬原產非洲,為肉質植物,葉互生,莖形奇特。Adeniummultiflorum為觀賞灌木,花星形,塊莖大。箭毒提自多種夾竹桃科植物。蘿芙木屬(Rauwolfia)和羊角拗屬(Strophanthus)植物含有毒生物鹼,可供藥用。

該科中的許多種類均為藥用植物,如抗癌的長春花屬,降血壓的蘿芙木屬,止痢的止瀉木屬、雞蛋花屬,通絡活血的絡石屬、狗牙花屬等。野生橡膠植物如花皮膠藤屬、鹿角藤屬杜仲藤屬、雞骨常山屬。纖維植物如羅布麻屬等。喬木種類的木材結構細緻,有多種用途,如倒吊筆為優質雕刻圖章、樂器用材;盆架樹等適宜作文具、家具用材。本科許多植物可作觀賞,如夾竹桃、黃花夾竹桃、長春花狗牙花、雞蛋花、黃蟬蔓長青花等,在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各地庭園綠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大多數學者主張把夾竹桃科分成3個亞科。即雞蛋花亞科、狗牙花亞科和夾竹桃亞科

各家論述

1.《本草求原》:滋陰,消熱積氣痛,功同羅漢果。其殼,洗皮膚血熱毒,搽濕癬疥癩。

2.《植物名實圖考》:治膈症,煎其皮作飲服之。

3.《嶺南採藥錄》:理小腸疝氣,以之和豬精肉煎湯服。

4.《廣東中藥》:行氣,止痛。治胃氣痛,胸膈飽脹,淋巴結核

栽培管理

山橙山橙
繁殖方法:扦插繁殖為主,也可分株和壓條。扦插在春季夏季都可進行。插條基部浸入清水10天左右,保持浸水新鮮,插後提前生根,成活率也高。具體做法是,春季剪取的1~2年生枝條,截成15厘米~20厘米的莖段,20根左右捆成一束,浸於清水中,入水深為莖段的1/3,每l~2天換同溫度的水一次,溫度控制在20C~25C,待發現浸水部位發生不定根時即可扦插。扦插時應在插壤中用竹筷打洞,以免損傷不定根。由於山橙老莖基部的萌櫱能力很強,常抽生出大量嫩枝,可充分利用這些枝條進行夏季嫩枝扦插。選用半木質化程度插條,保留頂部3片小葉,插於基質中,注意及時遮陽和水分管理,成活率也很高。壓條繁殖時,先將壓埋部分刻傷或作環割,埋入土中,2個月左右即可剪離母體,來年帶土移栽。

栽培技術:山橙的適應性強,栽培管理比較容易,無論地栽或盆栽都比較粗放。在地栽的地方,移栽需在春季進行,移栽時應進行重剪。冬季注意保護。枝葉易遭蚧殼蟲為害,需注意防治。盆栽山橙,除了要求排水良好外,還需肥力充足。春季萌發需進行整形修剪,對植株中的徒長枝和纖弱枝,可以從基部剪去,對內膛過密枝,也宜疏剪一部分,使枝條分布均勻,樹形保持豐滿。經1~2年,進行一次換盆,換盆應在修剪後進行。夏季是山橙生長旺盛和開花時期,需水量大,每天除早晚各澆一次水外,如見盆土過乾,應再增加一次噴水,以防嫩枝萎蔫和影響花朵壽命。9月以後要扣水,抑制植株繼續生長,使枝條組織老熟,增加養分積累,以利安全越冬。越冬的溫度需維持在8C~10C,低於0C,即要落葉。山橙系喜肥植物,盆栽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長期,每月應追施一次肥料。

病蟲害防治:春夏生長季節,頂芽易遭蚜蟲危害。

鑑別

山橙山橙
性狀鑑別:果實圓球形,直徑3.5-8cm,外表橙紅色,可見深棕色斑紋,有光澤,基部常有宿萼。果皮堅韌,果肉干縮呈海綿狀,白色與淡棕色相雜,剖開可見2室,有多數種子嵌入果肉內。種子扁圓形,長約5mm,棕褐色至黑褐色,表面密布斜細孔;種仁黃色,富油性。氣微香,味苦。
以個大完整、色橙紅者為佳。

備註:(1)同屬植物尖山橙竹藤、藤皮黃、雞腿果)MelodinusfusiformisChamp.ExBenth.與前種主要區別為果橢圓形,橙黃色。果也入藥,有化氣、止痛之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