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魯北鹽場

山東魯北鹽場

山東魯北鹽場是魯北集團的全資企業,與國家重點港口黃驊港毗鄰,大濟公路、魯北運河縱貫南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

簡介

魯北場隸屬於山東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是國有特大型企業,占地面積254萬公畝,設計生產規模原鹽100萬噸。在全國同行業中率先推出“一水多用”高新技術。鹽、化、養並舉,以新型企業、精尖技術、擠身於全國一百家最大採鹽企業之列。

魯北鹽場是魯北集團的全資企業,與國家重點港口黃驊港毗鄰,大濟公路、魯北運河縱貫南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魯北鹽場是國家100家最大採鹽企業,國家大型優質鹽生產基地和重點出口鹽基地,年產原鹽100萬噸,溴素10000噸。海水“一水多用”模式為國家同行業首創,“初級滷水養殖、中級滷水提溴、飽和滷水製鹽、苦鹵提取鉀鎂、鹽田廢渣鹽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海水送熱電裝置冷卻、精製滷水送到氯鹼裝置製取燒鹼”,為國家同行業首創,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十分顯著。

魯北鹽場生態養殖基地是山東省標準化無公害養殖產業基地,擁有15萬畝規模化養殖水面,2萬畝淡水養殖面積,標準化、產業化海珍品生態養殖車間30000m²,育苗車間5000m²。主要養殖產品有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梭子蟹、半滑舌鰨、牙鮃、大菱鮃、條斑星鰈、海參、石斑魚、豐年蟲等三十多個品種。

1991年,魯北人充分吸取傳統製鹽業的經驗教訓,依靠科技、人才和資金優勢,在沒有任何其它投資的情況下,將沿海70華里潮澗帶開發出來,建成占地35萬畝的百萬噸大型鹽場。經過廣泛調查,科學論證,魯北鹽場衝破單一製鹽的模式大膽嘗試海水綜合利用。在初級鹵區建成5萬畝養殖場,利用新鮮海水進行魚、蝦、蟹、貝類的養殖,形成孵化、育苗、放養、加工一條龍;參與養殖的海水被泵站吸到中級鹵區,由於蒸發,海水濃度進一步提高,正是提溴的最佳狀態,以5000噸溴裝置為龍頭,進行溴化鈉、溴化銨、溴化鉀、氫溴酸、四溴雙酸A等系列產品開發;提溴後的海水被送到6萬畝的結晶區鹽田,進行加碘鹽、保健鹽的生產;脫鹽後的海水——飽和鹵被直接引進燒鹼和氯產品深加工生產線,採用世界先進的離子膜技術實施5萬噸鹽鹼聯產;剩餘的苦鹵資源也得到充分利用,進行鉀、鎂產品的提取加工;鹽田的廢渣鹽石膏正是第一個產業鏈制硫酸聯產水泥的原料。

領導介紹

馮怡深,男,1961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經濟師。1996至2001年在集團總公司水產研究所工作,歷任山東魯北化工總廠水產科研所所長,山東魯北化工總廠辦公室副主任,山東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武裝部部長,現任魯北鹽場場長兼山東魯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中國的鹽場

海鹽是重要的海洋化學資源。平坦的沿海地段,只要把海水引入鹽池,經過日曬蒸發,即可得到白色的氯化鈉結晶顆粒,這就是人們生活不可缺少、化學工業需要的鹽類。它是生產酸、鹼、氯氣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被稱為“化學工業之母”。我國北起遼東半島,南到海南島,幾乎都有鹽場分布和鹽業生產,其中尤以渤海、黃海沿岸海鹽產量最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