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鄒城邾國故城遺址

邾國故城自春秋建立,至北齊年間共延續了1100餘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代都城。 邾國故城自春秋建立,至北齊遷徙共延續了1100餘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代都城。 邾國故城平面近似長方形,南北長2500米,東西長2530米,城周約10000米。

邾國故城位於城東南12.5公里嶧山鎮王城村。北枕嶧山,南依廓山,地勢開闊,平面近似長方形。東西橫距2530米,南北縱距2500米,城周長約10公里。地勢南北高中部低。邾國是東周時期著名方國之一,西周始封,至魯文公十三年(前614)始遷於嶧,後為楚所滅,邾滅後,故城仍為當地政治、經濟中心,直到北齊年間才遷徙到鐵山之陽(現鄒城市城區),故城逐漸淪為廢墟。邾國故城自春秋建立,至北齊年間共延續了1100餘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代都城。故城現存城牆約4000米,殘高3~4米,最高處約7米。牆基寬20~30米,夯築。經考證,城內分布有邾國宮殿區、貴族墓地和手工業作坊區。邾國故城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東周時期都城遺址之一,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和歷史價值。? 東周時期邾國故城遺址,位於鄒城東南12.5公里,嶧山鎮紀王城村周圍,北枕嶧山,南依廓山,地勢開闊。地貌呈南北高亢、中部略低,源於嶧山的金水河自東向西穿過故城,匯入白馬河
據《左傳》、《史記》、《漢書》等古籍載:西周始封邾,至邾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始遷於嶧,至二十九世為楚所滅,在此建都400餘年。邾滅後,故城仍為當地政治、經濟中心。秦置鄒縣,屬薛郡,漢屬魯國,歷經晉、劉宋、元魏,直至北齊年間遷徙在鐵山之陽,故城逐漸淪為廢墟。邾國故城自春秋建立,至北齊遷徙共延續了1100餘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代都城。
邾國故城平面近似長方形,南北長2500米,東西長2530米,城周約10000米。故城構築利用山間高地,具有戰略防禦特點。現存城牆4000米,殘高3―4米,最高處約7米。牆基寬20―30米,夯築。城內中部偏北處有一高地,發現大片夯土、礎石、花紋磚等建築材料,經考證是邾國宮殿區。此外在故城東北發現邾國貴族墓地,在城西南金水河兩岸發現邾國手工業作坊區。
邾國故城是我國保存較為完整的東周時期都城之一,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和歷史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