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山東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山東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DUST)成立於2004年6月,學院擁有“材料加工與再製造工程”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同時擁有一個面向社會招生的“材料工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有“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和“材料化學”四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本科生1450餘名,研究生100餘名。

基本信息

簡介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山東科技大學專門從事計算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單位。學院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信息管理、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等5個系和計算機套用、圖像工程、智慧型工程、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等5個研究所,以及實驗中心、軟體與服務工程實訓中心和培訓中心等機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楊芙清院士擔任名譽院長。

發展歷程

山東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校徽山東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校徽

1977年 招收數學師資班

1978年 招計算數學專業一個班46人

1984年 試辦計算機專業

1985年 創立套用數學與軟體工程系、有教職工30餘人

1990年 獲得計算機套用技術和運籌學與控制論兩個碩士點

1996年 獲得計算機套用理論和套用數學兩個碩士點

2000年 成立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2年 獲得計算機套用技術與軟體工程碩士兩個碩士授權點

2003年 獲得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博士點,碩士點發展到7個、每年招收7個本科專業,共約900名學生,教職工120餘名

2004年 獲山東省高校設定的計算機軟體與理論“泰山學者”崗位、共有學生3000餘名,教職工140餘名

2005年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二十周年院慶、套用數學專業被評為一級碩士點、共有學生3000餘名,教職工150餘名

2006年 獲得計算數學、電路與系統、情報學三個碩士點,碩士點總數共10個

2007年 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工作、學院榮獲“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積體電路與嵌入式系統設計實驗室申報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建設項目,獲得批准。

2008年 申報山東省普通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獲得批准

2009年 程式設計與數據結構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山東省省級教學團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新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0年 獲批物聯網工程本科專業

2011年 獲批軟體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數學建模及其套用》雜誌創刊

2012年 新增軟體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3年盧新明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申報的“面向數位化採礦的軟體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煤礦安全開採虛擬仿真實驗中心”教育部組織的專家評審,成為首批100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之一、“軟體工程”獲批青島市重點學科。

辦學實力

學院擁有軟體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軟體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二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另有擁有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網路工程、軟體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物聯網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是山東省“十二五”特色重點學科,山東省首批確定的“泰山學者”設崗學科;數字礦山與軟體技術是山東省高校“十二五”重點實驗室;礦山物聯網是山東省工程技術中心;學院實驗中心是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煤礦安全開採虛擬仿真實驗中心是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網路工程是山東省特色專業,程式設計與數據結構是山東省教學團隊;《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是山東省精品課程。2009與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簽訂了《計算機科學專業教育合作協定》,以2+2互認學分模式聯合培養本科生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在校生2700餘人,其中本科生2005人,研究生306人(含博士生49人),工程碩士近400人。有教職工93名,專任教師67名,其中教授10名,博士生導師13名(含院外導師),副教授、高級工程師27名,另有特聘教授2人。教師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有38人,年輕教師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有多名教師獲得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和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省部級拔尖人才、省部級優秀教師、山東省十大傑出青年、山東省十大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有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4名。

科研實力

學院有較強的科研實力。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等40餘項,山東省科學基金等省部計畫項目20多項,還承擔大量企事業單位委託的套用開發項目,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獎近20項,國際科技獎2項,201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近幾年全院教師年均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許多論文刊登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計算機學報》、《軟體學報》、《數學年刊》、《套用數學學報》等一些國家級刊物、高校學報和國外權威刊物上,其中部分論文被《SCI》、《EI》、《ISTP》等國際權威索引引摘。

專業設定

數學與套用數學

htt山東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科技大學信息科山東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htt山東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科技大學信息科山東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本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具備運用數學知識、計算機知識,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高級科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與套用數學、數學模型、計算機軟體設計、研究和開發的基本政府和技術。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具有套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掌握計算機軟硬體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和金融領域裡的基本知識,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具有編寫一般應用程式的能力,畢業後可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的研究、數學工作或在生產經費及管理部門從事計算機套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

信息與計算科學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後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套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

統計學

本專業培養具有較強的統計學理論基礎和統計實踐綜合業務素質,能夠在企業、事業單位及經濟管理部門(包括各級統計機構、諮詢公司、信息服務中介、金融、保險、證券等機構部門和政府機關)從事專業信息管理、市場及社會調查與預測、數量分析與開發、管理諮詢與決策等工作;具有紮實的數學與經濟理論知識、較強的計算機套用及統計數據處理能力;熟練利用統計方法進行經濟形勢分析,可從事風險控制與精算分析等工作或者在科研機構、教育部門從事財政管理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專門人才。

本專業設有保險精算和金融統計兩個培養方向,學生主要學習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打好紮實的數學基礎,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受到理論研究、套用技能和使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的基本能力。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是教育部最新頒的專業目錄中一個硬體、軟體結合併兼顧套用的計算機技術寬口徑專業,由原專業目錄中的計算機軟體和計算機及套用兩個專業合併而成,培養計算機軟、硬體設計、研究、開發與硬、軟體綜合套用的高級技術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系統硬體和軟體的基本知識,學習計算機系統設計、開發及綜合套用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學習離散數學、彙編語言、數據結構、數字邏輯、編譯原理、作業系統、資料庫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路、軟體工程、接口與通訊、計算機專用晶片、人工智慧等課程,了解現代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基本知識和設計方法,能夠進行計算機系統的程式設計和分析並掌握計算機軟、硬體系統開發和套用的知識與能力,掌握專用晶片和相關控制系統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畢業生可從事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和各種計算機套用系統的設計、開發、管理及綜合套用工作,也可從事本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掌握新知識新技術能力強,具有開拓創新精神。能在計算機技術網路通信與信息科學、數位訊號系統與信息、微電子技術——大規模積體電路與系統IC設計,以及與之相關領域的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包括元件與電路在內的信息系統設計相應軟體開發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複合型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掌握電路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路通信以及以此為基礎的數位訊號存取的一般規律一技術。掌握以微電子集成技術以及計算機系統集成技術。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訓練,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從事包括大規模積體電路晶片與電路在內的電子信息系統設計及相應的軟體開發的基本能力。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套用能力、信息管理以及系統分析、設計和開發能力的高級科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軟、硬體知識、統計與運籌學,經濟、管理、數量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方法、設計方法和實現技術、具有信息組織、分析研究、傳播與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畢業後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系統分析、設計、管理和綜合套用工作。也可從事本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網路工程

網路工程本科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網路工程專業所必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可在信息產業以及其它部門從事網路系統和計算機通信系統的研究、教學、設計、開發等工作的網路工程高級專門科學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1、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

2、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通信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主要包括:網路技術、計算機軟硬體基本原理及套用、通訊工程、電路理論、電子技術套用等;

3、掌握各類網路系統的組網、規劃、設計、評價的理論、方法與技術;

4、獲得計算機軟硬體和網路與通信的設計、開發及套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實踐訓練,特別是應得到較大型網路工程設計和維護的初步訓練;

5、能跟蹤世界信息技術、網路技術、計算機技術領域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初步能力;

7、熟悉國家電子信息產業政策及國內外有關智慧財產權的法律法規;

8、具有較寬廣的專業知識面,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

軟體工程

一、業務培養目標
軟體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是針對我國社會國民經濟建設及民族軟體產業發展的需要,緊密與國內外軟體企業、院校合作,培養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科學素質和道德修養,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基礎知識,有較寬知識面、熟練的外語套用技能、較強的國際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的軟體工程技術和初級管理人才。學生應達到高級程式設計師或軟體測試工程師等軟體工程師的基本能力水平。
二、業務培養要求
軟體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軟體工程學科及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工程、數學、管理學、系統工程等相關學科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計算機軟體研發和軟體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的基本訓練和工程實踐,具有運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技術和工具從事軟體需求分析、設計、構造、測試、維護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項目的組織與管理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外語綜合套用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2、系統地掌握軟體工程學科的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論;具備在實際套用中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特別是能夠認知和理解抽象事務;

3、熟練掌握軟體開發過程、需求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維護以及軟體工程項目管理的技術和工具;

4、獲得較好的工程實踐訓練,具有運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技術和工具從事軟體分析、設計、開發和維護等工作的能力;

5、了解軟體工程領域的理論前沿、套用背景、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

6、了解軟體智慧財產權有關的法規,認識並遵循軟體職業的規範和社會公德,具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8、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工程設計方法和良好工程素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務實的工作作風和較強的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

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主要課程
主要課程:程式設計基礎、離散數學、面向對象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資料庫系統、軟體工程、作業系統、算法設計與分析、數字邏輯與計算機組成原理、微型機技術、計算機網路、軟體項目管理、軟體體系結構、軟體工程環境與工具、Web程式設計、Windows程式設計等。高年級根據社會需要學習適應性強、覆蓋面寬的專業課及專業選修課。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軍訓、專業課程設計(包括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軟體工程和面向對象軟體工程)、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六、修業年限
四年
七、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學院榮譽

學院以人才培養為目標,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教學工作和學生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學院先後湧現出多名全國三好學生、山東省十大優秀學生、省部級三好學生等先進個人,多人獲得建昊獎學金、孫越崎獎學金等全國、省、部獎學金,多人次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大賽、ACM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美國數學建模競賽等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在探索本科人才培養新模式的過程中,學院不僅重視研究型人才培養,而且重視實踐型人才培養。從2006年起與東軟集團、中軟國際、浪潮集團、青島軟體園等知名企業,培養聯合高素質服務外包人才,2008年被山東省命名為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先後直接為企業培養近千名高素質人才,受到了企業和用人單位的歡迎,2011年被評為“山東省企校合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