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山東省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山東省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創辦於1957年,學校占地面積4.0426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2575萬平方米。學校占地面積4.0426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2575萬平方米,是山東省教育廳直屬的省級重點中學、省級規範化學校。

簡介

山東省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山東省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創辦於1957年,是山東省教育廳直屬的省級重點中學、省級規範化學校。學校占地面積4.0426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2575萬平方米。1999~2002年,學校無論從規模上還是教育教學質量上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及顯著提高,各項工作都步入了更加規範、科學的快車道。

規模

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班由1998年的35個發展到2000年的46個,在校學生由2577人增加到3180人,教職工由135人增加到187人,專任教師達到162人。其中教授2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56人,一級教師64人,有30位青年教師已獲得了碩士學位或在職攻讀教育碩士。
基礎設施建設趨於完善。各類教學設備齊全,科技含量高。建有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實驗室,新增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微機室、音像編輯室、電子閱覽室、課件製作室。投資140餘萬元的“e”網通/D時代全數字多媒體千兆校園網已於2001年6月竣工並投入使用。2002年10月,由山東省教育廳直接撥款150萬元的46個教學班多媒體設施的安裝不久將啟動。圖書樓藏書近7萬冊,並將於2003年初實行計算機管理,有200多種報刊雜誌,配有標準化的教師閱覽室和學生閱覽室。學校與全國70多處著名中學及教學單位建立了信息交流關係,學校管理基本實現了網路化。
提升教育理念,進一步明確了辦學目標。面對教育轉軌的新形勢,在總結多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新一屆學校領導班子上任伊始就確立了“以人為本,以德為基,尊重個性,著眼未來”的教育理念。如果說教育理念是學校的靈魂,那么辦學目標則是學校的發展方向。根據附屬中學的任務與特點,也為了更好地體現教育理念,附中明確提出了“三個目標”。辦學目標:走“精品工程”之路,把學校辦成起點高、質量優、社會聲譽好,能體現師範大學實驗基地和省級規範化學校特色的示範學校。培養目標:把學生培養成基礎實、素質優、能力強、特長明的現代化建設人才。管理目標: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一代高素質的新人,創造富有特色的辦學經驗。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附中明確提出要儘快實現“六個轉變”,即:教學模式將由注重“教”向注重“學”轉變,教學目標將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全面發展轉變,教學策略將由注重結果向結果與過程並重轉變,教師的角色將由傳授者、管理者向促進者和引導者轉變,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將由單一向綜合轉變,教學手段將由傳統的“粉筆+黑板”向多媒體技術轉變。
實施“名師興校”工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教師隊伍是辦好學校的人力保障。因此,學校領導班子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來抓,以教師的發展帶動和促進學校的發展。四年中,為了構建一支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的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附中啟動了“名師興校”工程,採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歷水平。一方面遵循優秀教師的成長規律,結合學校青年教師多、基本業務水平急需提高的實際,採取有效措施,充分發揮老教師、優秀教師的模範作用,通過“拜師”、“結對子”等方式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並不斷通過崗位練兵、教學研究、觀摩教學和掛職鍛鍊等渠道,在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有計畫地選派部分青年教師在職申請碩士學位或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同時,廣開才路,招聘優秀教師,以壯大骨幹教師隊伍。
2002年,附中有山東省和濟寧市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和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30多人,有30多位青年教師已獲得了碩士學位或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基本上實現了省教育廳規定的2005年以前重點高中骨幹教師研究生以上學歷(含研究生課程進修班)不低於15%的目標。
抓科研促教學,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2001年,附中開創性地設立校級課題專項資金,制訂《校級科研課題發展規劃》、《科研工作管理條例》、《優秀教學研究成果獎勵辦法》,完善了科研評價機制,在職稱評定、評優中加大科研成果的比重,大大調動了教師從事科研的積極性,強化了科研氛圍,有力地促進了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樹名師、創名校、育名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年中,教師在《教育研究》、《學科教育》等重要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論著、教參40餘部,電子讀物5部;6次獲得山東省中國小教育科研一等獎;承擔8項國家級、省級重點科研課題,成為國家“九五”重點研究課題“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的實驗學校、國家“十五”重點課題“校園綜合網路環境下的學科教學設計”研究基地、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科研實驗基地、山東省“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重點研究基地。
構建校園文化,營造個性空間。附中校園環境建設規劃科學,布局合理,並有綠地2300多平方米。學校十分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與發展,強調學生髮展的多樣性與評價標準的多面性,明確提出成功的多元化概念。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科學設定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組建學生合唱團、器樂隊、舞蹈隊、運動隊、興趣小組和學生文學社團等,廣泛開闢第二課堂。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長,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舉辦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歌詠比賽、演講比賽、校園劇大賽、攝影比賽、中美中學生夏令營等。積極創造條件為每一位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空間,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讓每一位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表現自己的才華,展現自己的個性風采,讓學生在活動中娛樂,在娛樂中創造。
重視與國內外教育界的交流與合作。2000年10月,閆立澤校長去歐洲訪問交流。2001年10月,張良才校長應邀去歐洲訪問交流。2000年4月,曲師大附中與美國佛蒙特州中學“東方之旅”藝術團在附中舉行了中美中學生文藝匯演。2002年3月20日~4月5日,曲師大附中分別與東日本國際大學附屬高中修學團79人、美國瑪伯羅學院大學生舞蹈團16人、美國佛蒙特州高中生藝術團29人進行了友好交流。7月28~31日,附中有17名優秀學生接待了美國佛蒙特州高中生訪問團並家庭住訪,中美學生同吃、同住、同游、同台演出,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同年8月,受美國佛蒙特大學亞洲問題中心對外聯絡部的邀請,以校長張良才教授為團長的曲阜師範大學附中中學生代表團一行19人將於2003年1月26日~2月16日,赴美以家庭住訪的形式進行為期3周的訪問。2000年9月~2002年11月,美籍教師Bevery Rawson女士和Buppy女士先後來附中任教。2001年4月,美國佛蒙特州教育行政代表團一行14人到附中訪問交流。2002年10月9日,台灣省澎湖縣教育代表團一行25人來附中參觀交流。
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在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基礎上,高、中考成績連創佳績。1999年,聯考榮獲濟寧市教學質量獎,朱麗峰同學以總分848分獲濟寧市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數學、政治、歷史學科獲濟寧市一等獎;2000、2001年,本科升學率、重點大學上線率都名列濟寧市前茅。付蕭蕭同學在2001年的聯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2002年,附中應屆畢業生本科升學率已達50%,78人升入重點大學;150名文科考生中,有3人考入北京大學,張浩楠同學以674分成為山東省文科狀元。文科綜合、數學、語文、理科綜合等在濟寧市遙遙領先。1999~2002年,中考成績連續4年榮獲曲阜市第1名。
【塑膠場地建成使用】 學校於2001年底在全國範圍內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中了北京奇偉、張家港金橋、青島神鹿公司共同修建曲師大附中塑膠田徑場、人造草皮足球場。工程總投資450餘萬元,主要包括:造價350餘萬元、占地6600平方米的300米塑膠田徑場一個,造價100萬元的人造草皮足球場1個,塑膠籃球場2個,排球、網球兩用塑膠場地2個,噴塑籃球場3個,健身運動場2個,羽毛球場5個。工程於2002年暑假修建完工。
【一網通多媒體教學網路系統開通】 學校於2001年6月投資140餘萬元建成了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的教學網路系統,它包括閉路電視教學及雙向控制系統、遠程衛生教學電視系統、電視監控、教學評估系統、計算機校園網教學系統、智慧型有線廣播網及數字視頻點播網6大網路系統。
該系統採用全數位訊號傳播,性能優越,其中閉路電視教學及雙向控制系統能夠將教材資源和教學設施充分結合起來,使較為抽象的教學變成了直觀、生動及可控的多媒體教學;遠程衛星教學電視系統可接受遠程教學和來自兄弟學校通過衛星傳播的信息資料;電視監控教學評估系統是校長對老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評估的有利工具;計算機校園網教學系統可以使教師在教室內通過該網路直接或利用筆記本電腦上網;智慧型有線廣播網可以在不同教室內播放一種或多種廣播信號;數字視頻點播網可以實現對多種類型的視頻檔案進行VOD點播。
該系統的套用,提高了教學水平和質量,使教學資源、教師、學生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成績顯著提高,為學校爭創全國千所名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