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邑縣鄭城鎮

山東省平邑縣鄭城鎮

山東省平邑縣鄭城鎮山東省平邑縣鄭城鎮地處東經117.38度,北緯35.15度交匯處,屬北溫帶季風區大陸氣候。全鎮88平方公里,4萬多人,是我國的金銀花主產地,年產銀花600萬斤以上,有中國銀花第一鎮的美稱。

山東省平邑縣鄭城鎮

山東省平邑縣鄭城鎮山東省平邑縣鄭城鎮
1999年投資120萬元,建成了占地20多畝的中國銀花交易中心,吸引了河南、河北、山西等10多個省市的客商,年交易量達1000萬公斤,成交額達2億多元,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金銀花之鄉”。
鄭城鎮交通發達,西有津浦、京廣鐵路,北依兗石鐵路,東有國家大型深水日照港,臨沂飛機場和京滬高速公路。小城鎮規劃合理,配套設施完善,電力設施充足,有日供水2000噸的自來水廠一處。3處工業園區,4處農貿市場,1處金銀花專業市場,個體工商戶1000家,有么營企業48家,年財政收入600萬元。1998年12月,2000年2月分別被省政府命名為“山東省新型鄉鎮”、“中心鎮”。
近年來,我鎮著眼於大市場的形成、大流通的發展,把小城鎮建設作為新興產業常抓不懈,經過幾年努力,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發展成為交通便利、商貿繁榮、高樓林立的現代化新型城鎮。小城鎮自九六年以來,連續四年被市、縣表彰為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99年1月被省政府命名為“村鎮建設新型鄉鎮”;2000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為“中心鎮”。 我們在小城鎮建設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確立小城鎮大戰略的發展思路。繁榮發達的小城鎮是鄉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是廣大人民民眾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場所,建設小城鎮對於刺激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具有重大意義,對於經濟發展、鄉鎮企業、第三產業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面對如此巨大的資源優勢,我們認識到要想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城鎮規模開發勢在必行,在全鎮上下達成了“沒有小城鎮的振興,就沒有全鎮經濟的騰飛,就沒有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立足本土發展的大舞台,就不可能實現農業發展、經濟繁榮、富民強鎮”的共識。為此我們把發展振興鄭城鎮經濟的突破口選在小城鎮建設上,確定了“經濟發展、城建先行”的工作思路,把小城鎮建設列入“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突破因循守舊的狹隘觀念和畏難情緒,堅持以經濟促城建,抓好城建促經濟發展,調動全社會參與城鎮建設的積極性。
著眼長遠,科學規劃,高起點建設小城鎮。在城鎮建設中,我們本著積極穩妥求實的原則,圍繞整體目標,兼顧全鎮長遠利益和民眾的眼前利益,堅持規劃先行,著眼於高點起步,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不搞激進求成,力避短期行為。96年3月,我鎮投資5萬元,邀請齊魯設計院的專家來我鎮實地考察,對鎮駐地及周邊區域進行了詳細論證,拿出了全縣第一個鄉鎮駐地規劃,根據不同時期,不同要求,劃分了不同的開發範圍,為鎮區建設確立了發展藍圖。科學地規劃出了以博徐公路為軸線的生活居民區、商貿區、工業園區、園林綠化區、以地龐路為中心的行政辦公區、文化娛樂區等,確定了“四縱六橫”的總體交通格局,增強了城建工作的科學性、原則性和前瞻性。
在科學規劃、大力推進城鎮建設的同時,鎮政府也不惜重金加快鎮區硬體設施建設,自96年以來,鎮政府先後投資2200萬元,相繼拓寬硬化了17公里縱貫南北的博徐公路和10公里橫貫東西全境的地龐路鄭城段,兩條大動脈的開通,使鎮區幹道睛雨通行無阻;自96年至今的四年間,全鎮用於供水、供電、教育、衛生、通訊、廣播電視等事業的投資達到1800多萬元,先後建成了自來水廠、液化汽站、 供電站,解決了城鎮供水、供氣、供電問題;建成了中國小教學樓6座,醫院門診樓1座,較好地改善了教學和醫療條件;開通了有線電視和數字通信,開通了程控電話1600門,極大地改善了信息匱乏、通訊不便的狀況。同時,我們還重視小城鎮的美化綠化,共建設綠化帶20000 平方米,栽種冬青、紫葉李、法桐等苗木30000 多株,新置草皮400平方米,設定了中心花壇, 安裝路燈高桿燈100多盞。小城鎮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整體功能逐步提高,城鎮建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新的經濟成長點,收到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相關條目

寫字樓商圈
閩清一中
北京市十一學校Win32.Luder.U
河南省新鄉市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天津商業大學
破壞生產經營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