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工會幹部管理學院

山東省工會幹部管理學院

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是由國家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工會幹部培訓等多種職能的全日制公辦高等專科學校,是山東省首批普通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單位,招生納入國家計畫,可招收普通文理科、藝術類、對口高職的學生和成人本、專科生。

基本信息

校容校貌

學院地處省會濟南東部,鄰近的山東大學、山東省輕工業學院、山東農業科學院為其營造了良好的周邊文化氛圍,雄厚的師資力量,優美的教學環境,設備完美的教學樓、培訓樓、圖書館、電化教學室、微機室、各類試驗室和學生公寓等設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

辦學規模

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注重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專業技能的培養,按照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專業體系設計,強調學生實訓實踐和動手能力的訓練,學院設有全國英語四、六級考試、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是全國秘書、推銷員、電子商務師等職業資格培訓基地,學生畢業時都能拿到3-5種就業資格證書,為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學院十分重視同學們繼續深造的要求,為學生提供了普通專科高職升入普通本科,成人專科優秀畢業生選拔推薦進入成人本科,推薦到國外深造等多種升學渠道。

辦學理念

學院堅持“一切為了學生”,“教育教學質量第一,促進學生就業第一”的“以人為本,質量立校”的辦學理念。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等管理和技術套用型人才的需要,學院確立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德為本,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綜合素質教育結構體系;人才培養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富有創新意識”原則,以使學生獲取知識、增長能力、完善人格、順利就業。

師資力量

學院把產教結合原則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不僅在專業設定上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作為主要依據,而且在培養的全過程得到充分體現。校企雙方共同確定培養方案、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並共同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力求與企業實行無縫對接。校企優勢互補,為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率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畢業生就業率在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

涉外人才

為保持在高職大專教育領域的優勢地位,適應中國加入WTO對高級涉外人才的需求,學院成立了國際交流學院,與澳大利亞著名大學合作。辦學模式與國際教育接軌,頒發中外雙大專文憑。學生不論在國內、國外專升本,還是到外企就業都具有超強的競爭力。

學院十分注重專科教育與本科教育的相互溝通,在課程設定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和轉崗的需要,為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提供了知識、能力、素質等基礎保證。歷屆畢業生參加專升本考試,錄取率均居前列。

學院正在按工會院校創一流、同類院校創前列的標準建設一個在校生10000人,具有鮮明的高職辦學特色,在全國高職人才培養方面起帶頭示範作用的國家重點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是1987年經原國家教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製成人高校,行政主管部門是山東省總工會。學院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其前身是1938年創建於革命老區沂水縣的山東省總工會幹部學校,1950年遷至濟南。1985年開始舉辦成人大專教育。1987年經原國家教委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為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1998年經山東省教育廳批准,成為山東省首批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單位之一。2004年省政府批准學院成立國際交流學院,與6個國家開展了聯合辦學。2006年開始面向全國招收普通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科生。學院的辦學理念先進,辦學經驗豐富。始終堅持“突出特色、精心育人、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形成“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以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體,以成人教育、幹部培訓為兩翼),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已經成為學院主業,並以經濟與管理學科為主,文、法、理等多學科協調發展,成為辦學水平較高、規模較大的高等院校。

學院位於以“泉城”聞名海內外的山東省省會濟南市,現有兩個校區,共占地1103畝。東校區地處濟南市東部,鄰近山東大學、山東農業科學院、山東省圖書館,有著良好的文化氛圍。西校區位於長清大學科技園區馬鞍山下,西臨濟菏高速公路,北臨長清區二號路,交通便利,風景秀美。

學院辦學實力雄厚,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設有國際關係系、經濟系、會計系、藝術系、計算機系、培訓部6個教學系部和1個院屬二級國際交流學院。現開設高職教育專業29個,成人本科專業7個,成人專科專業12個。其中公共關係與文秘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高職高專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專業”,計算機套用與維護專業通過省教育廳驗收,確定為省級“高職高專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契約法》、《C語言》、《管理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學院先後建立了全國和山東省計算機等級考試基地,山東省會計電算化考試基地,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基地,全國秘書、公關員、推銷員、電子商務師、註冊稅務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培訓考試基地,具備了進行多類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培訓的能力。學院還是全國工會系統中規模最大的辦學單位,是山東省工會工作專門人才唯一培養基地,也是山東省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各類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辦學條件

學院的辦學條件優良,辦學基礎堅實。學習和生活設施齊全,建有教學樓、培訓樓、綜合實驗樓、學生食堂、體育場等;學院的圖書館擁有各類紙質圖書73.7萬餘冊,期刊500餘種,教學資料600餘種,有27萬餘冊電子圖書,建有現代化的管理系統和電子閱覽室;學院有比較先進的語音室、電教室、財會模擬實訓室、電子技術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訓室、辦公自動化實訓室等19種教學實訓實驗室,擁有教學用計算機1294台;校外實訓基地30多處,基本滿足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頂崗實訓和畢業實習等綜合訓練的需要;校園網初具規模,信息暢通,形成了較為先進的管理、辦公自動化系統和校園安全檢測系統。

師資隊伍

學院有優秀的師資隊伍,現有專職教師436人,其中教授、研究員29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28人。專任教師中青年教師417人,擁有研究生學歷的156人。客座教授、兼職教師85名,還有根據教學需要隨時可以聘用的教師200多人,形成了一支既能滿足理論教學需要又能滿足實踐教學需要的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

學院一貫重視科研工作,把科研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提倡學術研究,努力提高科研水平,科研成果顯著。先後承擔、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15項,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科研論文970多篇,出版論著、教材260多部,其中有80多篇(部)獲省級以上獎項。學院學報《工會論壇》面向全國發行,是全國工運理論類核心期刊、中國政治類專業期刊,山東省優秀期刊。

培養模式

學院始終堅持走以改革促發展,在發展中不斷完善的道路。不斷改革各項管理制度和人事、分配製度,建立起了和諧、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不斷研究、探索與適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師資隊伍、教材、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使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院的在校生多次在全國、全省各類比賽中獲最高獎;學院堅持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並重,使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率逐年提高,擁有雙證和多個技能證書的學生越來越多,為學生就業提供了保障;學院重視教學質量,畢業生在自主報名參加專升本考試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已連續五年在全省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有“要升本、工乾院”的社會美譽。學院是山東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山東省高等學校辦學條件核查合格單位,山東省高等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濟南市花園式院校,建院以來多次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山東省總工會評為工會幹部教育先進單位。

辦學方向

學院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繼承和發揚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不斷探索,努力實踐,艱苦奮鬥,幹事創業,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已培養大、中專畢業生萬餘名,培訓、輪訓各類工會幹部10多萬人次,為我省的經濟建設和工會事業的發展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學院始終把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檢驗教學效果的主要標準,在強化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特別加強了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健全機構,加大投入,採取多種強有力的措施,拓展、開發畢業生的就業渠道,畢業生就業率逐步提高,用人單位越來越滿意,社會聲譽越來越好。目前學院畢業生遍布全省乃至全國各地,他們中有的已成為我省工會工作和經濟建設的骨幹力量,有的走上了不同層次的領導崗位,成為優秀的管理者和企業家;有的愛崗敬業、成績卓著,獲得省和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有的當選為省和全國人大代表,參政議政;有的游弋於藝海,其書畫、文學作品獲得省級、國家級大獎。學院的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和充分肯定,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將越來越好。

教學業績

優良的教學業績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贏得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學院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形成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