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圖書館

山東省圖書館

山東省圖書館創建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是中國十大圖書館之一,經過近一個世紀幾代人的嘔心瀝血,艱苦奮鬥,辛勤訪求,藏書規模日趨宏大,特色日趨鮮明,現館藏文獻670餘萬(冊)件,開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系統的藏書體系。其中輕工、醫學、哲學等門類的收藏已達研究級水平,而齊魯方誌專藏、海源閣專藏、易經專藏、山東革命文獻等收藏為海內翹楚,以歷史悠久、館藏宏富而著稱。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

山東省圖書館建於1909年,坐落在大明湖畔,典型的館園結合式建築,是全國建立較早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初建時稱"山東圖書館"。1915年冬改館名為"山東公立圖書館",隸屬山東省長公署。1929年夏改館名"山東省立圖書館",隸屬山東省教育廳。建館後,進行了山東地方文獻和古代文物的收集整理。在王獻堂主持館務期間,又進行了館舍擴建,使省圖書館一度出現了興旺發達之勢。抗日戰爭爆發後,省圖書館的建築、設備、藏書都遭到了嚴重損失。抗戰勝利後,被國民黨軍隊占據,先為行轅,後為軍火倉庫。1948年9月濟南解放,經過整頓修復,於1949年4月正式開館,先隸屬山東省文教廳,後隸屬山東省文化廳。館內設采編、圖書保管、閱覽、書目參考、特藏、研究輔導6部和辦公室。1952年,更名為"山東省圖書館"。多年來採用閱覽、外借、解答諮詢、複製、舉辦展覽會、報告會等形式為社會服務。1984年9月,新建的閱覽樓正式啟用,設有普通閱覽室2個,中文報紙、中文期刊閱覽室各1個,外文、文獻檢索、古籍閱覽室各1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借書室各1個。1985年,有閱覽座位600餘個,持證讀者2.2萬餘人,藏書330萬冊,館舍面積約1.04萬平方米,工作人員117人,年經費109萬元。 該館藏書以輕工、醫學、易經和圖書館學等方面藏書為主要特色,山東地方文獻、著名的海源閣藏書和革命文獻的收藏在國內也很有影響。

歷史評價

據《山東創建圖書館記》載,山東提學使羅正鈞於省城舊貢院東北隙地創建圖書館仿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舊制, 院內古木假山,曲水拱橋,極為風雅別致,人稱"歷下風物,此為最勝"。

圖書館介紹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

經過近一個世紀幾代人的嘔心瀝血,艱苦奮鬥,辛勤訪求,藏書規模日趨宏大,特色日趨鮮明,截止2004

年底,現館藏文獻518萬(冊)件,開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系統的藏書體系。其中輕工、醫學、哲學等門類的收藏已達研究級水平,而齊魯方誌專藏、海源閣專藏、易經專藏、山東革命文獻等收藏為海內翹楚。齊魯方誌海內現存約600種,而該館館藏528種,善本58種,《(萬曆)兗府志》則為海內孤本。海源閣專藏計2280種32000冊,約占海源閣全部藏書的三分之一,並有較多名人手跡,如林則徐、翁同書、吳式芬、錢儀吉、許翰等人的書札。該館收藏易經文獻1317種,總計2205個版本,近萬冊。另外,該館收藏的《唐人寫經卷》、蝴蝶裝宋刻《文選》、巾箱本宋刻《萬卷菁華》、蒲松齡手稿《聊齋文集》、王士禎批校《崑崙山房集》稿本等均為傳世珍品。

館藏期刊涵蓋各個學科,基本形成了一個具有特色的綜合性館藏報刊體系。其中辛亥革命時期的山東獨立同盟會機關報《齊魯公報》、原中國共產黨渤海區委機關報《渤海日報》、膠東區委機關報《大眾

報》等資料文獻彌足珍貴。

館藏外文書刊則以輕工、化工、電子技術、環境保護、醫藥衛生方面的文獻為特色,如美國《化學文摘》從1907年收藏至今,《日本特許公報》從60年代初收藏至今,還有《美國專利文摘》、《世界專利索引》、《美國工程索引》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價值。

山東省圖書館作為國家舉辦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主義科學、教育、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向社會公眾提供圖書借閱和信息諮詢服務的學術性機構。他們堅持“一切為了讀者”的指導思想,利用豐富的館藏,通過閱覽、外借、課題檢索、解答諮詢、信息服務、翻譯、舉辦展覽、報告講座等多種形式為讀者服務。現有對外服務視窗44個,每周開放73.5小時,辦理各種借書證12個,日平均接待讀者近五千餘人次,並與日本、朝鮮、美國、英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文獻交換關係。

機構設定

一樓:

館長室 辦公室 政工科 財務科 研究輔導部 季刊編輯部 讀者活動部

計算機網路中心 網咖監控中心 縮微部 采編部 少兒部 綜合閱覽部 保衛科 物業科 讀者書店

二樓:

辦證處 中文外借部 參考諮詢部 資源建設部

三樓:

中文閱覽部 中文報刊部

四樓:

外文部 中文閱覽典藏

五樓:

歷史文獻部 培訓部

歷史評價

據《山東創建圖書館記》載,山東提學使羅正鈞於省城舊貢院東北隙地創建圖書館仿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舊制, 院內古木假山,曲水拱橋,極為風雅別致,人稱“歷下風物,此為最勝”。

服務理念

山東省圖書館堅持“一切為了讀者”的指導思想,利用豐富的館藏,通過閱覽、外借、課題檢索、解答諮詢、信息服務、翻譯、舉辦展覽、報告講座等多種形式為讀者服務。

新館建設

山東省圖書館新館位於濟南高新技術開發區,於1994年動工興建。整個工程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工程綜合

閱覽 樓,建築面積為35830平方米,投資11048.1萬元。主體建築為六層中空式,內部全部採用大開間柱網結構,柱網間距7.2米,每層面積自2000餘平方米至6000餘平方米不等。建築採取模數化設計,氣勢恢宏而結構緊湊,堅實厚重而不失俊雅,它是齊魯文化的現代象徵。二期工程書庫樓共12層。

新館適應現代信息化、開放型圖書館的要求,開展多方位、深層次的服務。首先是依靠現代化計算機網路設備,全面實現業務工作及辦公自動化。對圖書採購、編目借閱、目錄信息查詢、信息諮詢服務實行計算機管理,逐步建立內容豐富、精確高效的館藏書目資料庫、二次文獻資料庫和全文資料庫。其次是在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上完成由封閉型向開放型的轉變。對圖書報刊文獻的借閱全面實行開架管理,開架借閱室由以前的2個增加到8個,開架圖書由以前15萬冊增加到150萬冊以上。開放各類閱覽室、研究室35個以上,讀者閱覽室座達2000個以上,開展服務的項目大大增加,極大地方便讀者,滿足各層次讀者的需要。

中文普通圖書:目前館藏共有5164870冊(件),主要分為社會科學(包括:哲學、政治、經濟、法律、軍事、教育、文學、歷史等學科)、自然科學(包括:自然科學總論、數理科學和活血、天文學、地球科學、生物科學、醫學、衛生、農業科學、計算機工程、輕工、化工、建築、航天、環境等學科)兩大類。

館藏概覽

中文期刊:年訂刊量由1999年的3000餘種增長到目前的5000餘種,涉及政治、文學、法律、科技等各各門學科,種類齊全、內容廣泛。

中文報紙:達550多種,涉及中國全國各省、市的主要黨報、晨報、晚報、科技報等,特別是山東省的地方報紙幾乎全部收藏,在全面、針對收藏的同時又體現了地方特色。

外文圖書:共收藏英文圖書47000餘冊、日文圖書1萬餘冊、德文圖書1千餘冊、俄文圖書1萬餘冊。內容涵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類圖書。

外文期刊:每年新購英文、日文、俄文等三個余種的現刊約600餘種,英文報紙13種,其中深受讀者歡迎的《ChinaDaily》《21Century》等。

:共有約15000多種20000多冊,主要收藏1949年以後出版的在內容上具有山東地方特徵的文獻,如地方志、年鑑、地方人物傳記等。是山東政治、經濟、文化等情況的真實記錄和社會發展狀況的重要反映。

音像資料:收藏音像資料兩萬餘種,主要內容有中國國內外的最新影片、科普系列、書畫系列、保健系列、兒童動畫系列、中國小學習輔導系列、英語學習磁帶系列、最新音樂系列。

數字資源:主要收藏的資料庫有《化學文摘(網路版)》、《中文專利權全文資料庫》、《中國標準資料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資料庫》、《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光碟》等,同時還有《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據(含碩博論文)》、《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等三個大型文獻數據鏡像站點。

善本專藏:5567部62218冊,其中抄本近千種,稿本約400種,批校本600多種,海內孤本450多種,如宋刻蝴蝶裝《文選》、宋刻《萬卷菁華》、蒲松齡手稿、林則徐手札等,均有極高版本、學術價值。

海源閣專藏:2191種2319部32378冊,計元本2,明本368,清本1740,民國6,抄本79,其中收入《全國善本》400多種,且沿有諸多名人手稿、信札。

易廬專藏:977部3534冊,幾近存世易籍半數。

:舊志528種,占現存山東方誌的80%以上。

舊平裝專獻:20880種43777冊,以解放戰爭時期出版物居多,也有部分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各解放區的出版物,另有部分敵統區的進步書籍。其中以山東解放區出版物最多,具有十分明顯的地方特色。 佛經專藏:明《永樂南藏》一部5200卷5104冊,明正統五年刻,萬曆十二年刻《永樂北藏》兩部,其中一部5079卷5078冊,另有明萬曆泥金粉本《華嚴經》一部,清康熙年間刺血寫本《華嚴經》一部,其餘佛家藏書2000餘種。

金石拓片:近萬種。

館藏精品

名稱:明永樂北藏

作者:明成祖敕修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簡介:《明永樂北藏》自明永樂八(1410)開雕,至正統五年(1440)竣工,經折裝,以千字文順序排列

名稱:大學新增合璧連珠聲律

作者:李昭玘 李似輯

出版社:濟南出版社

簡介:天祿琳琅,為乾隆、嘉慶二帝珍玩善本秘籍處。

此書海內僅存81冊,山東省圖書館珍藏80冊

辦證須知

1、申辦對象

持有效身份證件(身份證、軍人證、戶口本、駕照、護照等)的中國公民及外籍人士。

2、優惠對象

殘疾人士持殘疾證及有效身份證件、本人一寸照片,可免工本費辦理。70歲(含70歲)以上人士持老年證及有效身份證件、本人一寸照片可免工本費辦理。60—69歲人士持老年證及本人一寸照片交10元工本費辦理,期滿一年交註冊費5元。

山東省圖書館(16張)

3、辦證手續:

持有效證件,填寫《讀者卡申請登記表》、交15元工本費後即可辦理。

4、辦證時間:

每日8:30—19:00,全年不休。

5、注意事項

讀者卡在新館和分館常用書借書室通用,在原借書視窗歸還書刊;殘疾人士優待證、老年優待證只限本人使用;讀者卡有效期為1年(自辦證之日算起)。1年有效期滿後需辦理驗證手續,並交納註冊費10元。逾期不驗證者,將停止借閱;遺失讀者卡者,應到館或電話掛失。一周后持本人身份證辦理補卡手續,補交卡費15元;因各種原因需要退證的讀者,請先歸還書刊,再持本人身份證和完整的讀者卡辦理退押金手續;此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實行。

發展近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近年來,尤其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以來,山東省圖書館堅持“以人為本,讀者第一”的服務理念,深化改革,內抓管理,外樹形象,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更新觀念,統一思想,結合自身的具體實際,確定了建設國內一流圖書館的奮鬥目標。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滿足改革開放和時代的需要,推動社會的文明和發展,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新開了暢銷書閱覽室、電子聲像室、國外工藝美術閱覽室,電腦圖書閱覽室、港台資料閱覽室及讀者書店、諮詢服務部等,豐富了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方便了讀者,所有這一切服務工作,能夠使廣大讀者高興而來,滿意而去,因而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推進圖書館現代化。現代社會的科學發展一日千里,高科技手段的普及及套用使圖書館從觀念到服務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山東省圖書館以此為契機,廣泛利用先進技術,促進圖書館的改革和發展,從而豐富館藏,簡化工作環節,減輕勞動強度,深化服務層次,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使讀者能更及時、準確、快捷獲取信息。目前,中外文圖書書目資料庫已建成;網上的館際互借和學術期刊檢索初具規模;採訪、編目、流通、報刊、外文、特藏等部門已實現微機管理;利用縮微技術保護珍貴文獻也取得可喜成績……使山東省圖書館向全面現代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先後榮獲“全國文化先進集體”、“讀者喜愛的圖書館”、“山東省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和省級“精神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世紀之交,煥發勃勃生機的山東省圖書館挑戰和機遇並存,希望與輝煌同在。在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和文化教育主管部門的關懷和領導下,一個全省文化系統建國以來,最大的投資項目,占地65畝,建築總面積5萬平方米。新館已建成並於2002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山東省圖書館新館位於濟南高新技術開發區,於1994年動工興建。整個工程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工程綜合閱覽樓,建築面積為35830平方米,投資11048.1萬元。主體建築為六層中空式,內部全部採用大開間柱網結構,柱網間距7.2米,每層面積自2000餘平方米至6000餘平方米不等。建築採取模數化設計,氣勢恢宏而結構緊湊,堅實厚重而不失俊雅,它是齊魯文化的現代象徵。二期工程書庫樓共12層。

新館適應現代信息化、開放型圖書館的要求,開展多方位、深層次的服務。首先是依靠現代化計算機網路設備,全面實現業務工作及辦公自動化。對圖書採購、編目借閱、目錄信息查詢、信息諮詢服務實行計算機管理,逐步建立內容豐富、精確高效的館藏書目資料庫、二次文獻資料庫和全文資料庫。其次是在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上完成由封閉型向開放型的轉變。對圖書報刊文獻的借閱全面實行開架管理,開架借閱室由以前的2個增加到8個,開架圖書由以前15萬冊增加到150萬冊以上。開放各類閱覽室、研究室35個以上,讀者閱覽室座達2000個以上,開展服務的項目大大增加,極大地方便讀者,滿足各層次讀者的需要。

在新世紀的曙光中,山東省圖書館正煥發出燦爛的光輝,以其優雅的環境,優良的設施,優質的服務,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弘揚著人類璀璨的文明。它是我們每個公民終身的學校,它將讓我們美好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它是資訊時代的知識殿堂,為“文明山東”將做出更大的貢獻。

地理位置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