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慶雲經濟開發區

山東慶雲經濟開發區

山東慶雲經濟開發區位於縣城東部和北部,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1999年6月份正式創建啟動,2006年3月被山東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5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縣人民大力支持下,開發區人堅持奮力拚搏、紮實苦幹,實現了開發區由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飛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現已成為慶雲縣工業經濟建設的最大載體。

投資環境

開發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幾年來,先後投入2.6億元資金,用於交通、通訊、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區內基本實現了“七通一平兩化”;區內主次幹道與205國道、246省道和315線相連線,交通便利;全區建成有35千伏變電站兩座,實行雙電源供電,有力地保障了企業用電需求;主幹路全部實現了綠化、亮化、美化,建成綠化面積80萬平方米。

招商引資

開發區視項目為生命線,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規模大、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的項目。截至2005年底,開發區共引進項目136家,總投資額20多億元。全區擁有國家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企業集團8家,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投資企業2家,省級著名品牌4個,3A級信用企業13個,擁有出口創匯企業17家,其中具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14家,獲得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18家。

園區發展

園區工業經濟指標連續5年高速增長。截止2005年底,全區投產企業由十幾家發展到96家;完成工業總產值30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9.8億元,年用電量3000萬千瓦時,吸納社會勞動力6000餘人,各項經濟指標比2000年平均增長了15倍,承接了全縣68%的工業投入、70%的利用外資、37%的外貿出口、45%的工業增加值,已名副其實地成為慶雲縣經濟總量擴張的前沿陣地。

特色產業

根據“經濟發展園區化、產業建設區域化、特色產業規模化”的新思路,全區已初步建成“六大區中園”(中澳工業園、金諾工業園、鼎力工業園、民營創業園、渤海羽絨工業園和北城創業園)、形成“四大主導產業”(以中澳集團、鼎力集團、嬰兒樂公司為龍頭的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以鑫和化工、華龍化工、天慶化工為龍頭的化工產品加工產業;以聯發不鏽鋼、四達不鏽鋼、六合通管業為龍頭的機械加工產業;以君慶紡織有限公司、天意製衣有限公司、雲海製衣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紡織加工產業),使園區建設產業區域化發展呈現出旺盛的活力。

管理體制

開發區於2005年7月正式實行了“政區合一”的管理體制,開發區黨工委下設渤海路街道辦事處和開發區管委會,渤海路街道辦事處主要管理轄區內33個行政村的經濟發展、開發區項目安置和規劃區內的土地徵用。開發區管委會下設“五部兩室”(招商引資部、項目安置部、基建規劃部、企業管理部、企業服務部和辦公室、稅收辦公室),對入區企業實行“扎口”管理,各部門通過現場辦公、不定期企業座談、定期走訪等形式,為客商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優質服務,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山東慶雲經濟開發區按照省級開發區的標準,努力打造個性鮮明、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園區形象。力爭到2010年,入區企業達到400家,企業年產值30億元,年貢獻財政收入1.5億元,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龍頭!

自2008年全縣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慶雲縣經濟開發區立足實際,緊緊圍繞“創新創業創特色,提速提效大發展”的總體要求,進一步明確目標,強化措施,創新方式,抓好園區規劃、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運行四項工作,確保2008年新開工過億項目15個以上,銷售收入突破76億元,財政貢獻突破1.8億元,實現引進重大項目、銷售收入、財政貢獻“三個翻番”,在全市創一流,全省爭位次。

一、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堅持“兩條腿走路”,一半力量抓日常管理服務工作,一半力量抓招商引資。一是積極與渤海新區進行對接,建立友好關係,搭建招商平台,派出專人到渤海新區進行蹲點招商,搞好產業、項目互補,主動承接資本、產業轉移。二是廣泛動員入區企業老闆,大力開展以商招商。三是進一步豐富、更新開發區網站內容,搞好宣傳推介。四是主要領導帶隊,真正走出去組織開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動,力求在引進單體較大項目上實現突破。

二、加大項目推進力度。一是以深入開展“企業投產達效年”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項目服務工作機制,提高項目服務質量和效率,切實抓好項目的落地、安置、建設、投產、達效。二是全面梳理2007年入區項目,對項目建設周期、投資密度、投產時間重新核對,簽定《項目建設標準承諾書》,用契約約束項目建設。三是制定重點項目建設跟蹤和項目推進表,及時掌握項目進度,切實幫助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

三、強化園區規劃建設。一是完成東部新區規劃,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二是完成區域環境評估,全面提升園區承載力。三是加快道路工程建設,啟動北四環基礎工程配套、中心街北延基礎工程、東環路配套等工程。四是提高綠化標準,抓好園區內新植綠化和東環、北環、西環、中澳路的綠化改造。

四、切實抓好企業運行。一是對企業實行定性定量合理供地,明確建設周期,堅決杜絕在開發上搞“圈地運動”。二是加大企業占地清理力度,對圈而不建、建而不投、投而不產的企業通過強行清理、法院起訴等措施,收回土地重新招商、重新啟動,力爭年內全部清理完畢。三是實行“建管並重”,研究創新企業管理方式,制定切實可行的企業運行跟蹤方案,為企業在產業定位、科技投入、技術升級、品牌建設等方面給予指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