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漢[對山東男性的另一稱呼]

山東大漢[對山東男性的另一稱呼]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提起山東人,很多人會想到人高馬大、山東大漢之類的字眼我認為山東出好漢的說法,一多半來自於水滸傳的“流毒”。山東男人的好處,更多地不在於外表,而是骨子裡的那種豪放和仗義。在有些地方的人看來,山東男人魯莽,做事喜歡直來直去不喜歡繞彎子,但是智商比較高。其實,這也正是山東男人的可貴之處。受孔孟的影響較深,山東男人都有著很強的是非觀念,嫉惡如仇,講義氣,並且相信別人跟自己一樣有著對是非的判斷標準。所以,一旦確認自己做事符合正義,就會無所顧忌。至於山東男人重名輕利重義氣輕財帛,不知道自己吃虧,而是他們相信好的名聲不僅是人生世上的立足之本,更是財富的真正源泉。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取捨上,他們寧肯捨近求遠。我認為,這也許可以算得上是一種滲透了儒家思想的“魯派智慧。

基本信息

厚道

山東人的厚道表現在待人接物上。招待來客,不管親疏遠近,均是一律熱情有加。喝茶要喝家裡最好的茶,品質稍差的都留著自飲;飲酒要喝家裡最好的酒,品質稍差留著自己細品。全盤託付,不求回報。當然,這只是問題的表面,儒家提倡"來而不往,非禮也",山東人不是不求回報,求的長遠利益。我將心比心,熱情周到,以後到你家裡做客,你的招待想必也差不到哪兒去。推而廣之,長此下去,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得到相應的待遇,做任何事情時都不會有攔路虎。偶爾的"吃小虧"是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這虧吃得很值。

厚道好是好,但得有個度,有個標準,有個底線,對壞人厚道,等於幫了人家的忙,在這一點上,好多山東人沒少吃過虧。但也有某些山東人利用山東人的給人留下的"厚道"印象,騙取別人的信任,做些影響山東人臉面的醜事出來。

有個段子很能說明山東人的厚道程度:有個山東人賣了一堆酒瓶子,事後發現收瓶者多給了10元,騎上腳踏車追出20公里,累得氣喘吁吁,硬是把10元塞到人家手裡。把個收瓶人感動得不成樣子。區區10元,自然不是什麼大事,但關係人品信譽,只有還給人家心裡才安穩。

據說山東向中央交納的財政收入不是全國最高的,但在各省交納的比例上一定是全國最高的,山東人永遠都和中央保持著非常高度的一致。這種"一致"里,體現的是忠誠和厚實。在非典期間,山東人向北京獻血的數量占全國一半以上。 在5.12大地震的救援與重建中,山東更是充當了主力。

儒家思想對於山東人的影響可謂至深,往深里說,"厚道"是儒家推崇的"仁"、"義"的核心理念的外延和伸展。

直爽

山東人最講究一個"信"字,信用之于山東人,比臉面都重要。答應別人的事

,一定要辦,否則自己以後都不好意思見別人,也不知道怎樣跟人家交往。如果大家都說某個人不講信用,那他徹底完了,朋友都會鄙視他。

兩千多年前,最偉大的教育家魯國人孔丘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人如果連信用都沒有,這怎么可以啊。看來,在孔老先生眼裡,"誠信"

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標準之一。此後,就誠信問題,孔子還不至一次地跟弟子討論過。他的弟子子夏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與朋友交往,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另一弟子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每天都要經常反省,為人出謀劃策怎么可以不忠誠呢?與朋友交往怎么可以沒有信用啊?"三省吾身",曾子的這個要求聽起來簡單,一天兩天這樣做,倒也不難,難的是把它奉為自己做人做事的圭臬,尤其是要終生不違,那真是極難極高的境界。做人到了這個份上,還怕自己不講誠信嗎?

一個人連誠信這樣的準則都不講,恐怕算不上一個合格的人。在現代社會裡,誠信已經成為一項廣泛的社會準則。用百度搜尋一下"誠信",有12,400,000條結果,這說明,誠信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違背誠信,商業社會裡的種種規則將會對你提出相應的懲罰。貸款要講誠信,網上交易要講誠信,企業宣傳經營之道要講誠信,簽訂契約要講誠信……在現代社會裡,與法律相對應,誠信作為一種自律性規範,所起到的作用潛移默化,為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係的建設起到的無可替代的作用。

誠信不只是在嘴上說說,更重要的是實際行動。

魯國有個叫尾生的人,估計是個大帥哥,一日與某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大雨瓢潑不停,橋下的水越漲越高,卻不見那女子來。尾生堅守信約,在橋下苦等。水越來越大了,他抱著橋樁,不忍離去,直至淹死。把"誠信"上升到與生命等值的態度,不惜用生命來維護自己的信用,實在讓人感慨。或許有人會講,尾生也太傻,不值得用生命來實現諾言。有這樣的想法也並不奇怪,說明"誠信社會"的建設非一日一夕所能完成。等到所有的人們認識到誠信的巨大價值時,會理解尾生的做法。

現在的山東人,對於誠信的傳承,一點不遜於古人,而且比任何時候都能夠更加領略到誠信所蘊含的巨大價值。2003年6月,山東省人大十屆一次會議和省委工作會議,確立建設"誠信山東"戰略任務,總結和提出"忠誠守信、勤勞勇敢、務實苦幹、開放創新"十六字新時期山東精神,科學地、系統地闡明了山東誠信文明理論的命題。

喝酒

山東人喝酒,當然不是指啤酒。啤酒也喝,但不如白酒來得轟轟烈烈。無論是正式的場合,街頭的小攤,能喝善飲者眾,人手一個白酒瓶子,酒氣醺天,嘴裡胡言亂語,其中一定有句:"你別扶我,我沒喝醉。"

全國人民都說山東人酒量大。反正山東人也大抵如此認為,並很是自豪。山東人愛喝,肯喝,喜歡喝,但這跟酒量沒多大關係。俺仔細觀察,真正能喝的山東人並不多。山東人講義氣,愛面子,凡事都喜歡用酒來解決。再難的事,上了酒桌,哇,不消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只要喝爽了,所有事情基本都能搞得定。搞定了之後,也就成朋友了。下次見面肯定還是喝酒。如果不喝,我跟你翻臉。表面上不翻,心裡至少也翻了好幾次。

耿直

山東人耿直,不拐彎,不抹角,不認識你的時候,也會客套幾句。但只要相熟了,耿直就成了他們表現自己個性的最主要武器。你和一個山東人面對面喝酒,他會"唰"的一下舉起酒杯:"大哥,緣分啊,俺先乾為敬。"你還沒點頭,人家一飲而盡,脖子伸得直直的拿著酒杯讓你看。你也變得不好意思起來,那就喝吧。

大家聚會時,碰上一個愣頭青,說上三兩句就想找茬。肯定會有看他不順的山東人怒目圓睜站出來,召呼其他人:"兄弟,揍他!"拳打腳踢,讓愣頭青爬在地上只有哎喲喲找牙的份。山東人的耿直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潛在的習性。眼裡揉不進沙子,看不進不平事,凡事都想較個真。較真的結果,未必都能贏,也有可能被別人揍得鼻青臉腫,但依然不求饒,仍然充好漢,真箇天不怕地不怕,頭掉了不過是個碗大的疤。山東人寧願打架也不願意吵架,吵架費口舌,本來就那么些道理還得跟人講來講去,講到最後搞得大家糊裡糊塗,還不如打上一架,把事情擺平。

反正只要山東人看不順眼的事情,嘴上必須說出來。如果憋上一兩天,他能鬱悶得不成樣子。容易交朋友的山東人,有時候也因為耿直容易得罪朋友。

在很多人看來,山東人的耿直其實可以看做是不夠靈活,不懂變通。或許,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眼裡揉不進沙子,也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耿直就是不矯揉,不造作,不隱藏,應該說什麼就說什麼,不應該說什麼絕對不會說。為朋友就要兩脅插刀,作自己就不虧待內心。

好漢

山東出好漢,一部《水滸傳》即是為好漢們立下的傳記。此書一出,山東好漢無人爭鋒,"好漢"一詞留在山東再也走不出去,令諸多其它省份好漢暗地裡非常不爽。

"好漢"一詞,冠諸于山東人身上,並非浪得虛名。除了熱情豪爽之外,尊老愛幼,善待朋友,保護婦女,此等諸般美好品質在"握",不是好漢又是什麼?所謂"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正是山東人行俠仗義的精確寫照。

歷史上最有名的好漢是濟南人秦瓊,此人身份只是大明府一普通捕頭,但行俠仗義,樂於助人,廣結江湖朋友,資助落難英雄,號稱"賽專諸,似孟嘗,神拳太保,雙鐧大將,拳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一時被江湖中人尊稱為"老大" 。從實際情況看,他在武藝上的實力與精湛程度都不在最優秀之例。為什麼受到眾人的擁戴呢?關鍵還是人格力量起了作用。

而《水滸傳》里的108將,絕大多數亦是山東人氏。而首領宋江,只是縣衙里的一個押司,之所以得到眾人的擁護而成為眾將之首,亦是人格力量在起作用。

古代的好漢們實在數不勝數。而現代,好漢的產量也層出不窮。

現代史上最著名的山東好漢當算張自忠將軍。這位曾使倭寇喪膽的抗日名將,被日本人稱之為"中國第一男子漢"。這個說法也許可笑,然而可以理解,因為他們怕他。面對當時中國軍隊更多無能的敗績,張將軍用鮮血和智慧,在喜峰口、盧溝橋、台兒莊、十里長山,給予日寇以堅決的痛擊,用幾次漂亮的"大捷",維持了國家的尊嚴,堅硬了國人的骨氣,挺直了民族的腰板。

作為軍人,在國家危難之際,張自忠挺身而出。他曾對部下立下誓言:"今日出戰,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死的地方。"作為將軍,他又是智慧的,當年的"襄東大捷",張將軍採用奇襲手段,一舉端掉日軍總指揮部,然後指揮部隊趁勢猛烈反攻,打得日軍狂退60里,大獲全勝。

長山之役,將軍所率部隊被日軍重兵包圍,激戰兩日,彈盡糧絕,一代名將,壯烈殉國。隨將軍東渡作戰的二千官兵亦全部壯烈犧牲。兇殘暴虐的日軍也不得不佩服張自忠將軍的忠勇,列隊脫帽向他的遺體敬軍禮,用上好木盛殮並豎靈牌。當蔣介石驚聞張自忠殉國,立即下令第五戰區不惜任何代價奪回張自忠遺骸。

菏澤籍抗日名將趙登禹的事跡亦是可歌可泣。

戰爭年代,精英報國。和平年代,建設家園,一樣是好漢輩出。孔繁森便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年輕一代,徐本禹的事跡也讓人心生感動。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登上泰山,你所能感到那種博大寬廣就是山東人的胸懷!

山東人粗獷剽悍,很有些草莽氣概.勇於抗爭和敢於拼搏的精神中有叛逆的因素,所以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大多數都有山東人的身影.

山東人膽大,南方人爭吵,唇槍舌劍理論半天,都沒有動起手來.如果你辱罵山東人,對不起,他馬上會瞪眼擼袖子揍你。

有人覺的山東大漢不善辭令,粗獷豪邁有餘,圓滑精明不夠.其實山東人足智多謀,能言善辯,只是他們不願意逞口舌之能而已

據說好多東北人的先人也是山東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