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縣大漢三墩旅遊區

徐聞縣大漢三墩旅遊區

在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的海灣上有三個小墩,稱為三墩島。 在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的三墩島上,草木蔥翠,景觀奇特,被稱為天下奇觀。 仿漢大堤,是徐聞大漢三墩旅遊區新農村片區的風景區之一。

徐聞縣大漢三墩旅遊區

徐聞縣大漢三墩旅遊區位於廣東省徐聞縣南山鎮,二橋村委會,由一片海面、一個海港灣、三個島嶼、三個漁村組成,即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遺址所在地,緊靠粵海鐵路北港碼頭,規劃面積達 10平方公里。

徐聞縣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扼大陸通往海南之咽喉要津,於漢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置縣,歷史文化積澱深厚。2001年,漢代徐聞港被確認為“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之一”,比福建泉州還早 1000 多年。
“大漢三墩”旅遊區旅遊資源豐富,有著千年的古港文化、自然的生態環境、獨特的人文風
大漢三墩大漢三墩
情,市場條件成熟。把該旅遊區打造成為風景優美的景區,是歷史的呼喚,時代的選擇,發展的需求,是徐聞縣開展“旅遊強縣”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徐聞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舉全縣之力,建設“大漢三墩”旅遊區,為打造徐聞的特色旅遊品牌做出應有的貢獻。
“大漢三墩”旅遊區7月8日舉行奠基開工典禮時,徐聞縣四套班子領導和相關部門領導以及當地村民代表二百多人參加了慶典活動。
走進“大漢三墩”,看到三墩岩灘天然的玄武岩畫廊,大漢絲路古港遺風,藏著活動小蟹小蝦的紅樹林,富有詩情畫意的淡水湖泊,見證二千年文明昌盛的漢磚瓦片。所有這些迷人的三墩景象,千年古港,遺風難掩,吸引來大批外地遊人到此遊玩。他們興致地用攝相機拍照,拍三墩海島、玄武岩石、古港、還有漁船、漁網、農家,舒心地遊玩,處處流連忘返,趣味無窮。當晚霞西起,漁船歸來時,他們便到農家與漁夫吃上剛剛打撈起來煮熟的新鮮魚湯。據村民介紹,每天都有成批遊人慕名前來“大漢三墩”遊玩。
踏進仕尾村,看到清澈見底的海水,水中柔軟的細沙,玄武岩畫廊中的神龜石,使人衝動有揮臂暢遊之意;海邊遠望天水一色,海闊天空,使人心曠神怡。礁石間活動著小蟹小蝦,生長著各種貝類生物,還有紅樹林、淡水湖泊不時飛落的海鳥,這個漁村充滿了迷人的韻味。
仕尾村有一百多戶漁民,世代以捕魚為生,千年傳承的文化造就了淳樸的民風,使人倍感親切。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空閒時編織魚網,小孩無憂玩耍,姑娘們忙碌的窈窕身影,使海、人、天和於一幅畫面中,演繹著人們憧憬的美好生活。
當晚霞西起,漁船歸來時,遊人可以到農家與漁夫共餐,吃上剛剛打撈起來煮熟的新鮮魚湯,在皎潔月光照耀下,觀看到村前不遠的北港輪渡碼頭、“小蓬萊”三墩島、海鳥小蟹靠棲的紅樹林,還有繁忙的古港碼頭,總會把一天的疲勞通通拋向雲宵。
遊人飽嘗了自然風韻、領略一番漁村民風后,便坐在漁村富有特色的網床上,迎著習習海風,與漁民們拉起了家常。遊人興趣問起當地拜石俗的由來,據說,自漢朝開始,村里人便把石頭當土地爺世代供奉,每逢外出打魚都會前來奉拜,以保平安出海,滿載歸來。迷人的景色、美麗的傳說,還有濃濃漁家風情,讓遊人只能懷著意猶未盡的心情離開漁村。
據當地民眾說,自旅遊區開發建設以來,大批遊人慕名而來,有來自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也有來自山東、廣西等地,他們遊玩海攤、湖泊,吃住在農家,飽受千年漢港遺風陶冶,個個都有說不出的開心和愉快。
旅遊區有著濃郁的漁家風情、厚重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風光,
徐聞縣大漢三墩旅遊區首期建設項目動態表徐聞縣大漢三墩旅遊區首期建設項目動態表
大漢三墩旅遊區以“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為主題,結合紅樹林、墩島、湖泊、漁村等自然生態風光,打造大漢海洋港口文化特色的旅遊區。
旅遊區於7月8日,旅遊區開始動工建設,今天(12月29日)正式開門迎客。

徐聞大漢三墩:傳說神奇

在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的海灣上有三個小墩,稱為三墩島。三墩島古時候稱為“瀛島”,也叫“小蓬萊”。它是一個古老、美麗而神奇的地方。
三墩一帶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裡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始發港之一,曾是徐聞舊縣治和合浦郡治的所在地。據古志記載,徐聞城,漢元鼎初年(公元前111年)建在海邊的討網村,前臨大海面對三墩。可見三墩歷史由來已久。三墩是古討網港的天然屏障,雅號:瀛島聯璧。三墩連環,猶如三塊玉璧,浮懸在藍天碧海之間。天晴日麗,光彩照人。月明星稀,爍放光華。電閃雷鳴,天陰雨濕,三墩更如玉璧生輝。島上林木撐翠,青藤、古樹、老井、烏龜石、蓮花石、牡蠣灘等等,成為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觀光旅遊的美麗景點。
那么海灣上的這三個小墩是怎么來的呢?據當地村民說,這裡有一個非常悽美的傳說故事:在很久以前,中原地區有三姐妹長得如花似玉,當時為了逃避朝廷招她們進皇宮為宮女,被迫無奈,歷盡千辛萬苦南下來到討網港,隱姓埋名潛居下來。但最後還是擺脫不了朝廷官兵的搜查,只好跳進海里。幾天之後,就在三姐妹分別跳下海的地方突然有三個小墩露出海面,即現稱的“三墩”。

徐聞大漢三墩:絲港瀛洲

聞名世界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遺址位於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的二橋村的海岬腹部,前峙三墩島,是一處較好的避風良港,是一處特別優美的旅遊觀光景點。

古港屏障三墩島,猶如三隻巨大神龜守護著古老的海灣,古稱“瀛島聯壁”、“蓬萊三仙洲”。 島上林木撐翠,青藤、古樹、老井、仙人掌、蓮花石、牡蠣花灘,構成了美麗的畫幅。
二橋南灣村中遺棄著數不完不盡的漢磚漢瓦,只要你肯彎下腰,撿起來的都是沉甸甸的歷史傳記。當地漢墓出土的“萬歲”瓦當、“臣固私印”成了歷史的珍藏。
當你越過靜謐的椰林,漫步在古港堰堤上,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大片紅樹林,古樸的村莊,你會發現歷史留下了印記,始發港的航海家們在這裡留下了八角定位航海石標,以及顯赫一時的侯官神座上馬凳,這蒼涼的巨石上留下了讀不盡不完的天書,令人們大膽猜想、尋味和追憶。

徐聞大漢三墩”:天下奇觀

在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的三墩島上,草木蔥翠,景觀奇特,被稱為天下奇觀。
頭墩又稱萬年泉島,是三墩其中的一個墩。這裡有一口常年不枯的古泉井,被當地村民稱為萬年泉。遊客可在頭墩踏青,觀賞古井,傳聞這口“古泉井”為海上三仙女的心泉,泉水清明透徹,甘醇可口,人們在島上耕作,打蚝捕魚,酌泉煮膳解渴。天晴日麗,有緣年輕人可在泉面發現仙姑倩影。由於這裡的自然風景優美,因此它成為了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徐聞採訪創作基地。
二墩又稱神龜島。在這個島上,千萬年來,由於火山玄武岩受海水浸泡冷卻凝固而產生龜裂構造現象,經海水日長月久沖刷,生成了一個個惟妙惟肖的烏龜石,當地人稱為神龜石。觀看烏龜石後,再轉到西邊海岸你會驚奇地發現這裡有著一個奇特的天然玄武岩畫廊地質景觀。在千百年來海浪的沖刷和自然界的神奇力量作用下,玄武岩石面上留下了奇形怪狀的各種圖案,有的像石狗,有的像臉譜,有的像海豹群。在二墩,遊客不僅可以觀賞神龜石、天然玄武岩畫廊地質景觀,還可以觀看四十米高的現代燈塔,聆聽海濤……
在遊船上,遠遠瞭望三墩就像看到了北京的“鳥巢”,當地民眾稱三墩才是真正的鳥巢,每年秋冬季節,候鳥都遷徙到這裡過冬,這裡成為了候鳥的天堂。三墩,又稱蓮花島。在該墩的南側,有著一大片由一塊塊形似蓮花的萬年風化石組成的蓮花石灘,它們有的似盛開的蓮花,有的象含苞欲放的蓓蕾,形狀各異、奇特美觀、惟妙惟肖,纏綿連線約幾千平方米。
在蓮花灘的西側,還連線著一處更為壯觀的景象——千萬塊長滿青蚝的萬年古石一塊靠著一塊,一塊連著一塊躺在潔白的沙灘上,凸在潮水之上,形成一個個美麗的“牡蠣花”。這一神奇的自然景觀,被來島觀賞的文化人稱為牡蠣花灘。
大漢三墩萬年蓮花牡蠣石灘被發現後,立即引起國內媒體的極度關注,新華社圖文並茂向國內外播發了通稿,並被海內外2000多家媒體廣泛採用,在海內外產生廣泛的影響。所有慕名前來觀光的遊客無不稱讚:這個蓮花牡蠣灘真是天下奇觀!
三墩,有著很多優美的自然風光,是一處旅遊觀光的好地方,大家只要用心去觀察島上的景物,一定會有新發現,一定會有一種好心情。

徐聞大漢三墩:鳥的天堂

每當值冬季,徐聞大漢三墩旅遊區的三墩島上來了成千上萬的侯鳥,加上島的外形特別象北京的國家體育場鳥巢,遊人們看後戲稱“鳥巢”。
三墩島上樹高林密,是小鳥李棲息的天堂,每年秋冬季,侯鳥前來休棲。自開發大漢三墩旅遊區後,當地村民保護侯鳥意識不斷增強,三墩聚集了更多的鳥兒來過冬。每當夕西下時,常常會出現萬鳥歸巢景象,成為當地一大奇觀。

徐聞大漢三墩”:仿漢南大門

仿漢南大門風景區,是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重要的核心景觀,該景區風格古鄉古色,南大門按照漢代皇宮大門風格建設,雄偉壯觀。
仿漢南大門風景區位於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的南山村。南大門按照仿漢代皇宮大門風格建設,整個建築風格古色大氣,重現了大漢建築之雄偉景觀。該大門長31.8米,高13.8米,朝西南偏南,中軸線從三墩之頭墩與三墩之間通過,無限伸延。大門建築源自漢磚刻圖案,兩圓圖按漢代四神之青龍、朱雀樣圖雕刻,大門之高大乃全國少有,大門兩邊是仿漢城牆,包括大門全長200多米。
仿漢南大門風景區還建設有前、後廣場、文化廣場和總面積600多平方米的遊客中心等景觀,其中文化廣場占地20畝,廣場可舉行全縣最大型的活動,可容納近萬人。

徐聞大漢三墩:仿漢大堤

仿漢大堤,是徐聞大漢三墩旅遊區新農村片區的風景區之一。位於徐聞大漢三墩旅遊區新農村片區的濕地湖與紅樹林之間。大堤長390多米,兩邊是湖和海。遊客若沿著仿漢大堤信步走過,將可呼吸到這裡獨有的清新空氣,盡情地享受著這美麗的大自然,悠然地溶入壯麗景色之中。
走在大堤上,遊客既可以慢慢觀看“侯樓”、“古屋”、“闕”等漢朝標誌性建築,又可以登上侯樓,觀賞聞名世界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遺址,放眼遠望古港、三墩、滿載歸來的漁船,眼前仿佛重現了二千年前繁榮昌盛的漢代徐聞古港
站在大堤上,一面可以觀賞堤壩旁的紅樹林。紅樹林鬱鬱蔥蔥,百鳥穿梭其間,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另一面可以觀賞美麗的濕地湖泊。湖中有一條小石路,路中有兩座仿漢石橋,以路為界,一邊是數百畝荷塘,一邊是青草依依,遊客可泛舟湖中或垂釣或採蓮。金秋時節,萬隻白鷺鳥翱翔而至,雲集美麗濕地湖泊,成為三墩一道獨特靚麗的生態景觀……遊客們,只要您細心觀察,您會比別人擁有更多的驚喜!
據說,泱泱大漢,政通人和,於此地開闢三墩古港,開海通商,港灣毗連,船行萬里,遠至非洲,徐聞富庶舉世聞名,古諺曰:“欲拔貧,詣徐聞。”三墩漢港乃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漢堤經過修建,重現輝煌。

徐聞大漢三墩:仿漢城牆

仿漢城牆風景區,位於徐聞大漢三墩旅遊區新農村片區。這座漢城牆建築雄偉壯觀,頗具特色。
漢城牆位於二橋村旁的古廟枇杷景區,城牆主要採用千年古石修建,以漢代風格打造,非常雄偉壯觀。城牆全長82米,寬3米,城牆上還建有高5.7米,寬6米的門樓。站在城樓上,既可以欣賞到古樸而美麗的二橋村,又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濕地湖泊。
據了解,漢城牆一帶原是漢朝徐聞縣郡址所在地。二橋村曾是漢城,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公元前111年,合浦郡治便設定在這裡,唐《元和郡里志》記載,漢置左右候官在徐聞南七里,積貨於此,備其所求經交易有利,從史書記載,可以想像當時這裡是何等的繁華。浩浩蕩蕩的漢朝船隊在侯官一聲令下,風帆齊發,場面又是何等壯觀。在二橋村,漢磚、漢瓦、古

井,比比皆是,田頭地尾,剖開地表,不經意就砸到了漢代歷史,村民的灶頭牆角就是用漢磚砌的。
仿漢城牆的修建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漢代文明,而且讓世人更直觀地了解漢代徐聞部分城市外貌。

徐聞大漢三墩:仿漢街

仿漢街風景區,是徐聞大漢三墩旅遊區新農村片區的商業中心,建有四面八方街,共有20個商鋪,每個商鋪都是中心,可俯瞰整個景區。遊客在此逛街購物,自得其樂。
仿漢街風景區是徐聞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的重要景區之一,位於南灣村與仕尾村之間,全長380多米。整個漢街以漢式建築為載體,是一個集中展現漢代文化和漢代建築風格,融旅遊、休閒、商貿、餐飲、文化娛樂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活動場所。

三墩的漢街,漢旗迎風招展,頗具漢代意韻。遊客若登上高高大漢旗台,可俯瞰整個景區,前看大海,後望龍湖,左看農莊,右望古港……可飽覽三墩美麗風光和漢街的繁華。從大漢旗台下來,遊客又可以休閒的坐在漢街涼亭酒吧里,面向美麗的大海,品嘗農田米釀酒,再配上徐聞風味小吃,其樂趣無窮。
喝完美酒,遊客可漫步漢街的綠蔭廣場、休閒廣場,可以欣賞金蟾吐錢石雕:金蟾雕刻細緻,碩大的嘴,暴突的大眼,惟妙惟肖。寓意金蟾戲錢,福在眼前;可以到漢街商業中心遊覽,該商業中心命名為“四面八方街”,共有20個商鋪,每個商鋪都是中心,在此逛街購物,樂在其中。
休閒、購物後,遊客可到漢街的“大漢飯家”用餐。該餐廳均按照漢代餐廳風格設計,置其間用餐別有一番滋味!
三墩的漢街,是一個漢味十足的風景區! 美麗的風光,獨特的購物中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景點。

徐聞大漢三墩:仕尾海堤

仕尾海堤,在大漢三墩新農村片區,沿著這條彎曲有致的海堤,既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海景,又可以看漁民出海捕魚,還可以親身體驗搖櫓罾網捕魚樂趣。
仕尾海堤位於仕尾村前,繞村而走,彎曲有致,長達700米。長長的海堤,宛如強健的臂膀,慈愛地將仕尾村挽入寬厚的懷裡,又仿佛蜿蜒伸展的七彩玉帶,環繞著漂亮的村莊。一棵棵海麻樹巍然挺立在海堤路旁,遠遠望去,猶如懸浮在天地之間的一團綠雲。它深情地凝望著,探出雄健的身子,伸長熱情的手臂,笑盈盈地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
信步海堤,海天一色,白雲朵朵,令人如入仙境;一片鬱鬱蔥蔥的紅樹林,婀娜多姿,樹上鳥兒成群,水中魚蝦滿目,這些生態自然景觀是三墩海灣特有的天然景象,更是遊人拍照的好地方。站在海堤上遠遠眺望,便是中國第一個火車輪渡碼頭——徐聞北港火車輪渡碼頭,近看便是迷人的三墩島……四面八方都有壯麗美景。
遊客如能靜下心來坐在古典雅致的賞海台上,沐浴著習習海風,觀賞美麗的大海、感受海風的溫柔、體味海水的清香、聆聽海鳥的歌聲……不論是坐在賞海台上欣賞美景或是迎著海風小憩,真讓人說不出的悠哉恬適。遊客如有興趣也可以走上旁邊的罾網台,親手搖櫓罾網捕魚,體驗捕魚樂趣。
漁船歸來,它滿載的美味天然海鮮更讓遊人流連忘返。夜幕降臨時,坐在漁家小店,面朝大海,把酒臨風,品嘗生猛海鮮、農家菜、徐聞黑山羊、本地雞、八寶飯等風味美食,真是難得的享受。
凡是到過三墩的人,無不為三墩的美麗海景而流連忘返。

徐聞大漢三墩:神侯嶺

候神嶺景區,位於徐聞大漢三墩旅遊區新農村片區仕尾村前高高的山丘上,號稱文博園。這裡有中國現存的第一航標燈——八卦航標燈座等一些2000年前漢代留下的文物古蹟。在這裡可以觀賞這裡的文物古蹟,感受大漢絲路古港遺風。
相傳秦皇漢武,沉迷長生不老藥,派人四海尋找神山仙島求藥延年。有一天,漢大臣巡至仕尾村時,見此處山高石多,立於海岸,海上又飄三墩仙島。漢武帝聽後非常高興,立即下令在三墩灣建港,這樣既可以對外通商,又可以派人到此尋訪海上仙島仙人,並把這裡命名為候神嶺。

歲月走過二千多年,這裡仍然保存有漢代留下的候官神座、八角航標燈、萬歲瓦當、仙人承露台等文物古蹟。當走上候神嶺,首先看到的是候官神座,它又稱上馬凳,原為一天然巨石雕成,古時為候官騎馬上下的台階。七十年代被毀,民間視為神物,於2009年重新恢復原貌,供人觀瞻;八卦航標燈座為中國現存的第一航標燈,此文物為西漢時期所建,作為指示船隻出入海灣的指示航海燈。它也是一天然巨石雕琢而成,呈八角形,直徑2米,深40厘米,八角均飾八卦紋,為典型的漢唐代導航燈座。它是採用烽火台原理,燃燒燃料,發出煙火來確認方位。看到它,仿佛看到大漢絲路古港的繁忙景象。
在高高的候神嶺上,遊人既可觀賞到大漢文物古蹟,又可以俯瞰美景:千姿百態的紅樹林、壯觀的仿漢大堤、美麗的千畝龍湖、曲折別致的防浪海堤、繁華的四面八方街……大漢絲路古港風光盡收眼底。

徐聞大漢三墩:紅樹林

三墩紅樹林位於徐聞大漢三墩旅遊區新農村片區的漢堤中段,從這裡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一片上百畝的紅樹林,鬱鬱蔥蔥,百鳥翱翔鳴叫。倘若情侶成對,盪槳輕舟,置身其間,其溫馨纏綿之情調妙不可言。倍感徐聞三墩紅樹林的魅力。
徐聞大漢三墩旅遊區新農村片區沿海灘涂的紅樹林已有幾百年歷史,是國家級紅樹林保護區。站在海邊,放眼望去,林海茫茫,綠浪滾滾,十分壯觀。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灣及河口鹽鹼灘涂的木本植物群落,大部分樹種屬於紅樹林科,生態學上通稱為紅樹林。沿海的紅樹林帶對防浪護堤,固沙保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保障沿海生物的多樣性,減少赤潮自然災害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墩沿海灘涂是紅樹林生長繁育的良好基地,這裡的紅樹林形態婀娜多姿,板根、支柱奇形怪狀,有“海上森林”之稱,在潮漲潮退中時隱時現,形成林水交融的美麗自然景觀。潮漲時,它的枝葉幾乎淹沒在海水中,特別是每年颱風肆虐的時候,紅樹林儼然手牽著手的人牆,抵禦著一浪高過一浪的潮水,守護著村莊,守護著生命。潮退時,紅樹林整個樹身屹立海灘邊,這時紅樹林有頑皮的小魚,霸道的螃蟹,穿梭的小蝦,蠕動的海螺,還有叫不出名字的鳥兒,在這裡匯集成了美妙的“海上森林樂園”。 若在晚霞映襯的紅樹林之時,劃一葉小舟,溯游而行,穿梭林間,聽著啁啾鳥鳴,看潮漲潮落,人與大海共存的海上森林樂園,就在眼前了……

徐聞大漢三墩:鹽田風光

三墩鹽田風光,是徐聞大漢三墩旅遊區新農村片區一處獨特的美麗風景帶。該風景帶位於漢南大門對面的海灘涂上。當遊客們來到這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無垠的銀海。這裡,渠道縱橫整然有序,井井鹽田銀光閃閃,高壓電線凌空飛架,水泵房池星羅棋布,呈現出了一幅美麗的景觀。
參觀三墩鹽田製鹽很有趣味,漲潮時,海水從納潮口閘流入儲水湖,通過揚水站,再流過初、中、高級蒸發池,海水濃度便逐級升高。成了人們平常講的滷水,滷水進入結晶區,就在那裡飽和結晶,鹽工再鏟起一道道雪白的鹽花,堆成一座座小銀山。鹽就是這樣製作出來的。
據當地村民介紹,三墩海風大,降雨量少,長年烈日當空,有充分的光熱進行鹽業生產。加之這裡的海水含鹽度高,這樣便造就了得天獨厚的造鹽生產條件。
如果到三墩來旅遊觀光,千萬不要錯過三墩美麗的鹽田風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