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中醫院成立於1955年7月,經過半個世紀的勵精圖治,現已成為省內規模大、科室設定全、業務水平高、教學實力強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醫院是以中醫為基礎、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院,也是山東省唯一一所省級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臨床研究基地、國家中醫藥考試工作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血壓病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山東省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山東省中醫藥繼續教育中心,山東省醫療保險定點單位。先後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示範中醫醫院”、首批全國“百姓放心醫院”、“全省醫德醫風示範醫院”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原省立中醫院)坐落於泉城濟南,南依風景秀麗的千佛山,北鄰聞名遐爾的趵突泉,始建於1955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於一體的省級綜合性中醫醫院,也是山東省中醫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和中醫進修教育的中心,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審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全國示範中醫院”、“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是“全國中醫老年病治療中心”建設單位、山東省“文明服務示範醫院”和“優質服務百佳醫院”創建單位,山東省衛生系統改革4家試點醫院之一。

該院建院40多年來,在省政府、省衛生廳、中醫管理局和中醫藥大學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規模從小到大,不斷發展,不斷完善,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宗旨。改革開放後,全院職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求真務實,銳意改革,堅持病人至上,以真情贏民心,不斷完善綜合服務功能,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該院現有職工997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878人,其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66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71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281人。醫院占地34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門診樓、藥劑樓14000平方米,還有18000平方米的病房樓、醫技樓群,新建並已啟用的急症中心樓7200平方米,8850平方米的保健樓即將啟用。醫院編制床位800張,現在固定資產1.1億元。為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近幾年又先後購置了全身CT、心臟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液透析儀等先進設備,醫療設備總價值已達3000餘萬元。計畫購置核磁共振、數字胃腸、數字照像、C型臂、乳腺機等先進設備。

發展優勢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醫院設有26個臨床一級科室和18個二級科室,專病門診40個,醫技科室6個。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五”規劃重點專科2個(老年病專科、周圍血管病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規劃重點專科建設單位4個(骨傷科、針灸科、肛腸科、高血壓專病),國家教育部重點(培育)學科1個(中醫內科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5個(中醫心病學、中醫腦病學、中醫腫瘤病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山東省衛生廳重點中醫專科4個(骨傷科、中藥製劑和劑型改革基地、周圍血管病、肛腸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中藥製劑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重點研究室1個(高血壓病血脈理論與套用研究室),山東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及實驗室6個,山東省衛生廳重點學科及實驗室5個。各臨床科室都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如內科的心腦血管疾病、血液、腫瘤、風濕類風濕病、糖尿病、脾胃病、肝病、呼吸系統疾病和腎病;骨科的脊柱病、創傷病,顯微骨科和小兒骨科;中西醫結合外科、瘡瘍乳腺病;周圍血管病;肛腸疾病;不孕、不育症;小兒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疾病、高熱驚風、小兒多動症;推拿治療小兒腹瀉、椎間盤脫出症;針灸治療中風、膽石症、各類疼痛性疾病。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口腔科等形成了自己的醫療專長。同時在康復保健、老年保健及預防保健等方面也獨具特色和優勢。

醫院名醫雲集,其中被確定為全國和省級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導師的就有30多人。如以清熱解毒法治療風濕免疫性疾病的名老中醫張鳴鶴主任醫師;善以中醫中藥治療周圍血管病的名老中醫尚德俊主任醫師;對中醫中藥治療肝病有獨到見解的名老中醫王文正主任醫師;常以健脾益氣法治療糖尿病的名老中醫程益春主任醫師;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名老中醫焦中華主任醫師;採用清熱解毒法治療中風先兆的名老中醫邵念方主任醫師;對以活血化淤法治療冠心病有深入研究的名老中醫、博士生導師丁書文主任醫師等。

醫院是山東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承擔著山東中醫藥大學本、專科生、研究生的臨床教學和管理工作。現設9個臨床教研室,每年接收國內外各類進修人員800餘名。現有博士點7個;碩士點覆蓋臨床各學科。近5年來,醫院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288項,獲各種資助經費近2000萬元,其中“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12項,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2項,國家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項目1項;科研成果豐碩,總計66項,其中省部級科技獎勵33項;在國內統計源期刊和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收論文3篇。主編有國家級雜誌《中國肛腸病雜誌》和《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誌》,並承擔著《山東中醫雜誌》的協編任務。

醫院設備精良、實力雄厚,現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920餘台,設備總值2.77億。其中有當前世界最先進的東芝320排多層螺鏇CT和飛利浦3.0核磁共振、柯達和東芝CR、DR處理系統、美國GE-LOGIC7數字彩超、日本奧林巴斯全自動血生化儀、日本西森美康血液分析流水線、美國進口的乳腺X光機、麥默通乳腺介入穿刺微創活檢系統、高頻乳腺B超儀和血液透析儀、日本進口的數字腸鏡等高端設備。此外,東區供應室採用了全套消毒流水線,具備了先進的綜合消毒能力,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建有高等級手術室12個,其中百級1個、千級2個、萬級9個,手術室還專門配備了骨科小型C臂2台;麻醉科配備了德國德爾格和美國GE的進口麻醉機;東區ICU達到無菌層流要求,配備了美國GE、泰科的呼吸機和日本光電的中央監護系統;供氧中心採用了德國進口的整體中心供氧設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病房樓採用了整體衛浴系統,配備了多功能病床等,為患者提供了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

醫療方面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醫院設有內科、外科、針灸科、骨科兒科、婦科、周圍血管病科、口腔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推拿科、康復醫療科、保健科、預防保健科、急症科、肛腸科、麻醉科等18個臨床一級科室和15個二級科室。其中中醫內科、中醫外科為省委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血液腫瘤內科、婦產科為省衛生廳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腫瘤實驗室為省教委重點實驗室,中風專科、風濕免疫專科、急症科、骨科、藥劑科為省衛生廳重點科室。

另外,還有院級重點中醫專科4個,專病門診40個,醫技科室17個,已形成了適應中醫臨床發展、學科齊全的建制,並在很多學科上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如內科心血管病、腦血管病、血液腫瘤病、風濕類風濕病、糖尿病、脾胃病、肝病、呼吸系統疾病和腎病;創傷骨科、骨病、小兒骨科;中西醫結合普外科、周圍血管病、瘡瘍乳腺病、痔瘺病;不孕、不育症;小兒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疾病、高熱驚風、小兒多動症;推拿治療小兒腹瀉(泄)、椎間盤脫出症;針灸治療中風、膽石症、各類疼痛性疾病;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口腔科等都已形成了自己的醫療專長。開展了康復保健、老年保健及預防保健工作。

該院還擁有一批在全國、全省影響較大的知名老中醫,如善以益氣活血法治療冠心病、調補陰陽法治療高血壓病的全國名老中醫、博士生導師周次清主任醫師;擅治內科雜病、頸椎病、脾胃病的全國名老中醫呂同傑主任醫師;精於治療弱視、視神經萎縮的全國名老中醫衣原良主任醫師;對於不孕症、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不調、妊娠產後雜病治療有獨到之處的全國各老中醫鄭惠芳主任醫師;多用清熱解毒法治療風濕免疫性疾病的全國名老中醫、碩士生導師張鳴鶴主任醫師;中西結合治療腫瘤的全國名老中醫、碩士生導師顧振東主任醫師;善以中醫中藥治療脈管炎的全國名老中醫、碩士生導師尚德俊主任醫師;對中醫中藥治療肝病有獨到見解的碩士生導師王文正主任醫師;常以健脾益氣法治療糖尿病的全國名老中醫、博士生導師程益春主任醫師;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全國名老中醫、博士生導師焦中華主任醫師;多采清熱解毒法治療中風先兆的山東省名老中醫、博士生導師邵念方主任醫師;對以活血化瘀法治療冠心病有深入研究的博士生導師丁書文主任醫師;長於補腎活血法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博士生導師林慧娟主任醫師等。

在這些專家、學術帶頭人的帶動下,醫院各臨床學科在社會上均有一定影響,年門診量57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6600餘人次,年業務收入1億多元。

教學方面

醫院承擔著山東中醫藥大學大部分本、專科生的臨床教學、實習、見習工作,以及臨床研究生的教學和管理工作,設立了11個臨床教研室,每年接受臨床實習生400餘人、見習生3000餘人次,每年完成臨床課堂教學6500學時、臨床見習課30000多學時。現有博士點1個、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點8個,碩士生導師146人,已培養出博士生15人、碩士生200餘人。在首批全國名老中醫和首批山東省名老中醫繼承工作中,醫院為5名全國名老中醫和8名山東省名老中醫分別選配了10位和15位繼承人,已經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97年又為第二批9名全國名老中醫選配了15位繼承人,使這項工作又有了新的進展。該院每年接受省內外進修人員200餘人,並多次舉辦全國和全省各種學習班和研究班,為培養中醫人才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科研方面

科研是促進醫療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一直受到醫院的高度重視。七十年代,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研究,在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上獲一等獎,內痔結紮器的研究和內關穴位特定性的研究獲部級成果獎。九十年代以來,共承擔廳(局)級以上科研課題156項,承擔山東省“九五”攻關課題10項,獲獎課題83項,其中國家科委三等獎3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科委二等獎13項、三等獎32項,省教委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省衛生廳一等獎6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6項;研製國家級新藥10種,獲專利7項,其中99年三類新藥“復心寧膠囊”、“心速寧膠囊”、“逍遙婦樂沖劑”等技術成果轉讓費達210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院衛生技術人員在認真從事醫護工作、科研工作的同時,注重總結經驗、著書立說,每年在國家級、省級雜誌上發表論文300餘篇,每年出版醫學專著約50部。還主編國家級醫學雜誌《中國肛腸雜誌》,協辦省級醫學雜誌《山東中醫雜誌》。

人才培養

醫院在不斷引進先進設備、加強硬體建設的同時,始終把內涵建設放在首位,重視學術帶頭人和學術梯隊的建設,下大力氣進行人才培養,採取送到國外和全國知名醫院進修學習,院內培養和業務骨幹重點培養的辦法,加強繼續教育,造就了一大批高級技術人才。

多年來,每位主治醫師基本上都在省內外著名醫院進修過,每年派人脫產學習外語。每年人才培養經費40多萬元,已有4人公派出國留學或研修,其中1人獲醫學博士。在1995年國家評選的百名傑出青年中醫中,該院有三位醫師入選;在全省優秀青年中醫評選中,有五名醫師入選。1995年一人被評為山東省十大傑出青年,1996年和1999年各有一人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

目前該院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全省是力量雄厚、水平較高、梯隊合理、能勝任醫、教、研工作的、實力可觀的中醫力量。

對外交流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多年來,醫院始終注重中醫藥對外交流工作,除了長年承擔援外醫療、教學任務外,每年接待數十個國家的參觀者近百人,每年培養外國留學生、研修生100餘人。

1994年5月與韓國安東琉璃韓方病院結為姊妹醫院,每年進行學術交流。

1997年與韓國國際協力團合作成立了“中韓東方醫學研究中心”,每年與韓國傳統醫學專家進行學術研究。還與韓國慶熙大學附屬韓方病院達成意向,建立友好醫院關係。

另外,和德國日本等國家簽定了派遣專家意向書,為中醫早日全面走出國門多方探索途徑,為中醫走向世界做出應有的貢獻。

專科特色

無創血管診斷研究室:研究室擁有GE700彩色超聲都卜勒診斷儀、B超工作站、外周血管檢查儀等先進設備,可以對閉塞性動脈硬化症、糖尿病足、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發性大動脈炎、雷諾病、深靜脈血栓形成、淋巴水腫等各種血管疾病進行高水平的診斷和鑑別診斷。該研究室在周圍血管疾病診斷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就周圍血管疾病疑難病種的診斷髮表了許多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和著作,其診斷水平已達到國內領先地位。

中藥熏洗治療中心:該中心是遵循中醫傳統中藥熏洗療法理論,結合現代設備技術,自主開發出的適合於各種周圍血管疾病特點的專科治療設施,為了使中醫熏洗療法使用起來更加方便、高效,同時考慮到避免副作用和交叉感染以及保護患者隱私等方面的要求,在中藥製備、溫度控制、隔離措施、治療環境等方面都有創新,得到專家和患者的高度評價和歡迎,充分發揮了中醫治療特色手段,提高了治療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外治療法研究室:該研究室對適合於周圍血管疾病治療的中西醫外治療法進行了系統總結,出版發表許多相關學術論文和著作,如《外科外治療法》、《中醫熏洗療法》等,開展了外治療法相關科研課題多項,開發出冰硝散、活血止痛散、愈瘍靈等多種有效外治製劑。並積極引進先進技術,開展了循序治療儀治療肢體腫脹性疾病的治療項目。

中國中西醫結合治療周圍血管疾病研究中心:該中心於1998年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批准成立,對中西醫結合診療周圍血管疾病具有豐富經驗,開展了介入微創療法結合手術治療動靜脈疾病、中西醫結合整體療法治療周圍血管疾病如閉塞性動脈硬化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靜脈性潰瘍和雷射微創療法治療靜脈曲張等,均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學術創建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深靜脈血栓形成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屬中醫學的“腫脹”、“股腫”、“水腫”、“瘀血流注”、“血瘀證”、“脈痹”等範疇。早期可導致肺動脈栓塞等嚴重致死性併發症。如果延誤治療,可遺留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等後遺症。所以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進行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尤其重視內外合治。開發出活血通脈片、消栓通脈湯、冰硝散等一系列有效中藥方劑,結合溶栓、抗凝藥物的中西醫結合整體療法,臨床治癒率高,副作用小。

糖尿病足注重預防為主、整體治療: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之一,因動脈狹窄和閉塞引起血液循環障礙,甚至發生肢體壞疽。近10多年來中國糖尿病患者已近4000萬,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足患者猛增,是病變複雜、治療困難和病殘率最高的一種疾病,國內外報導的平均高位截肢率在20%以上。對於糖尿病足重在預防為主,儘量消除可能存在的各項危險因素,在控制飲食和活動鍛鍊的基礎上,其防治關鍵一是積極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二是控制糖尿病血管病變的發展,三是控制肢體壞疽感染。針對該病的複雜性和難治性,特別注重中西醫結合整體辨證論治,強調內治療法與外治療法相結合,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相結合。在糖尿病足的早期,適當的內科治療即可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當患者出現間歇性跛行和/或壞疽時,則應考慮外科的干預措施。

靜脈曲張擅用雷射及小切口微創手術:下肢靜脈曲張是一常見的周圍血管病,發病率高。其臨床特點常可並發郁滯性皮炎、血栓性淺靜脈炎、足靴區頑固性潰瘍等。目前治療本病的方法主要以手術為主,但傳統的手術方式存在創傷大、瘢痕多、欠美觀等缺點,患者不易接受。藥物治療僅能改善患者某些臨床症狀,但不能徹底根治本病。21世紀許多學者開始探討研究微創手術治療本病,其中曲張靜脈腔內雷射治療術套用較為廣泛。腔內雷射加小切口、股段大隱靜脈剝脫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具有切口小而少、損傷小、恢復快,縮短手術時間等優點,而且保持了肢體皮膚美觀性,遠期療效好。適應於各年齡段的患者,尤其適用於中老年患者和伴有糖尿病及郁滯性皮炎皮膚不易癒合的患者。

醫院文化

醫院文化建設豐富多彩,醫院先後向院內外公開徵集院徽、院歌、院訓、制定醫院文化理念。經過嚴格的篩選,把醫院文化發展的理念定位為:團結嚴謹、繼承創新、樂群敬業,厚德懷仁。把陰陽太極圖,配合現代理念具有中西醫結合特色的圖案定為院徽,把“團結嚴謹、繼承創新”定為院訓、把“生命的陽光溫暖大家”定為院歌。

歌詞中這樣唱道:我們托起泰山的朝霞,輝映著醫院高樓大廈。我們挽住黃河的波濤,澆灌出醫院遍地鮮花。我們繼承傳統精華,把中華醫術發揚廣大。我們開創時代的篇章,把華夏文明播撒天下。我們是華佗的傳人,本草綱目顯風雅,我們是白衣天使,橄欖綠葉心中發。杏林春暖、一花獨放多么美麗、多么瀟灑、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用生命的陽光溫暖大家。每當醫院重大活動中職工唱起自己的院歌,倍感自豪。另外醫院有自己的網路,通過現代化的宣傳手段宣傳醫院的文化信息,發展理念。利用宣傳欄宣傳醫院的重大活動。醫院有自己的院報“中醫大附院報”,利用院報“走進附院人”“天使風采”“特色科室”“好人好事”等欄目宣傳醫院文化發展理念,在醫院形成了濃厚的文化建設氛圍。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多年來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宗旨,立足改革,以人為本,發揮中醫優勢,實施科技興院、人才強院,依德治院的基本戰略,努力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緊密結合現代醫學發展,不斷強化醫院管理,推進“名院、名科、名醫”工程。把醫院建成一座以醫療、教學、科研為主題,服務功能齊全、醫技一流、設施一流、服務一流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院,全心全意服務於患者,服務於社會。

專家介紹

譚奇紋,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學教研室主任,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任山東針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譚奇紋

譚奇紋

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學教研室主任,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任山東針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多年來愛崗敬業,潛心醫教,擔任針灸推拿專業6門課的主講,長期指導針灸臨床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優良的品德、嚴謹的學風,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贏得了師生的讚譽。作為學科帶頭人,近年來發表論文20餘篇,主編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等著作3部;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山東省中醫藥學會二等獎1項;目前負責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國家“十一五”支撐計畫課題1項,中醫行業研究項目課題1項,山東省軟科學研究計畫項目1項,山東省中醫局課題2項。

趙絢德主任醫師

1957年畢業於濟寧醫學院(原濟寧醫專),1959年始從事周圍血管疾病研究。2.主治疾病周圍血管疾病:脈管炎、動脈硬化閉塞症、深靜脈血栓、淋巴水腫等。3.學術優勢、特長與創新:主攻動脈硬化閉塞症中醫治療,提出該症與人類巨細胞病毒感染有關的病因新理論,創用四妙解毒湯治療的新方法。4.主要科研成果及論著、論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治療總結,山東醫刊,1963;4:31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趾(指)壞疽部分切除縫合術(附59例次手術效果分析),新醫藥雜誌,1976;11:21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截肢手術122例臨床分析,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6;2:21中西醫結合治療壞死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200例臨床觀察,中西醫結合雜誌,1990;12:729主編《中醫外科學》高等院校臨床系列教材,濟南出版社,1996合編《中西醫結合治療動脈硬化性閉塞症》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侯玉芬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山東省知名專家。對周圍血管疾病的診治及研究,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症、大動脈炎、糖尿病性壞疽、雷諾綜合徵;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小腿潰瘍、血栓性淺靜脈炎;肢體淋巴水腫、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及血管炎等。

陳柏楠

周圍血管病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套用藥物與手術相結合治療糖尿病肢體血管病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症、急性肢體動脈栓塞、多發性大動脈炎、雷諾綜合徵、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動靜脈瘺、血管瘤、丹毒、肢體淋巴水腫及各類血管炎等。

發展理念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醫院文化建設豐富多彩。醫院將文化建設的發展理念定位為:“團結嚴謹、繼承創新、樂群敬業,厚德懷仁”;將由陰陽太極圖配合現代醫學理念而形成的具有中西醫結合特色的圖案定為院徽;將“樂群敬業、厚德懷仁”定為院訓;將《生命的陽光溫暖大家》定為院歌。同時,醫院不斷加強網路建設,通過現代化的宣傳手段及時宣傳醫院的各項工作;院報《中醫大附院報》的不斷成長,在醫院逐漸形成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醫院對外交流合作頻繁。每年接待十餘個國家的參觀者百餘人,培養外國留學生、研究生100餘人。與韓國安東琉璃韓方病院、德國巴伐利亞州施瓦賓醫院、韓國慶熙大學校韓醫科大學附屬韓方病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關係,與韓國國際協力團合作成立了“中韓東方醫學研究中心”,並與香港東華三院、澳洲全國中醫藥針灸學會聯合會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多年來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宗旨,堅持以人為本,發揮中醫優勢,實施科技興院、人才強院,依德治院的基本戰略,努力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緊密結合現代醫學發展,不斷強化醫院管理,推進“名院、名科、名醫”工程,力爭把醫院建設成中醫氛圍濃厚、專科特色鮮明、保障能力完善、文化內涵豐富、國內一流的綜合性中醫院。

所獲榮譽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醫院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醫院先後榮獲“2007~2008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省中醫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誠信示範醫院”、“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先進集體”,“全運會醫療保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醫院多次被評為“省衛生系統文明單位”,多人榮獲全國和省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4人被選為全國、省、市人大代表,8人擔任全國、省、市、區級政協委員。曾連續四年被評為“山東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集體”;獲省糾風辦、省衛生廳評選的“全省縣以上醫院行風民主評議活動先進集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