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山口待渡圖

夏景山口待渡圖

夏景山口待渡圖,原大原色原材質。絹本淡設色長卷。董源:字叔達(一作元)以山水著稱於世。此卷描繪江南夏日實景,全圖構思精細,設色雅淡,岡巒清潤,林木秀密。人物比例較小,雖僅勾勒輪廓,卻清晰可辨,藝術感染力得到充分發揮。原作珍藏於遼寧博物館。桐木盒裝。

基本信息

【名稱】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  

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 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五代時期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遼寧省博物館藏 
【簡介】絹本,設色,尺寸:49.8×329.4cm。 

     此卷描繪江南夏日景色,山勢重疊,緩平綿長。引首有董其昌題識,卷後有元柯九思、虞集、雅琥題跋。曾入南宋內府收藏。鈐有“紹”“興”朱文連珠印記,又入元內府,鈐有“天曆之寶”朱文印記。後歷經明項元汴,清耿昭忠、索額圖、清內府收藏,俱鈐有鑑藏印記。
   此圖描繪的是江南山水景色。草本豐茂,江水秀潤,雲霧顯晦,在董源之點染皴擦中盡顯,宋人評其畫作時認為“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
   作者選取江南渡口之景,江水蜿蜒而過,在群山中時隱時現。使山體結構變幻無窮,一洗山形的概念化之弊。本幅的尺寸和質地似乎可與《瀟湘圖》相接,有海外學者認為兩圖本系一幅,是董源《河伯娶婦圖》中的兩個段落。
   董源(公元?-962年)字叔達,江南鍾陵(今江西進賢)人,後唐中主時任北苑副使,故人稱董北苑,他的畫風對元明山水畫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被尊為中國山水畫的鼻祖之一。此畫面以平遠取勢構圖,在平平淡淡的渾樸真實里"得山川之神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