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山口待渡

夏景山口待渡
夏景山口待渡
五代董源
卷絹本淺設色,縱49.8厘米,橫329.4厘米。圖中山勢重疊,緩平綿長,植被豐茂,水汽若蒸,似江南夏日景色。起首處水面浩渺,扁舟隱現,中景山勢重疊,林木疏朗挺直,竹叢雜處其間,茅屋隱約可見;卷末渡船未到,官客等待,點出主題。全圖構思精細,設色雅淡,岡巒清潤,林木秀密。技法上以披麻皴為主,多用苔點,色彩淡雅,為典型的江南山水。
此卷畫心無作者款印,拖尾有元柯九思等人四題,認為是“董元夏景山口待渡圖真跡”,明董其昌引首亦沿用該說法。董源(?~962年)字叔達,五代南唐鍾陵(今江西進賢)人,官至南唐後苑副使,又稱“董北苑”。以山水畫著稱於世,是南宗中堅人物,對後世影響深遠。
北宋《宣和畫譜》著錄有“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是否為此卷尚不能確認。清吳升《大觀錄》、《石渠寶笈》著錄。曾經南宋內府、元內府收藏,清初由耿昭忠父子、索額圖、阿爾普喜先後收藏,後入清內府。末代皇帝溥儀遜位之後,以賞賜其弟溥傑的名義將其攜出清宮,經天津運往長春偽皇宮。其後輾轉入藏東北博物館,即今遼寧省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