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保氏瘤叉尾天牛

山保氏瘤叉尾天牛Mesechthistatus yamahoi(中國台灣)1943年命名後消失。

基本信息

滅絕

山保氏瘤叉尾天牛Mesechthistatus yamahoi(中國台灣)1943年命名後消失。

其他中國滅絕生物

白臀葉猴Chinese Douc Langur(1893年,中國)白臀葉猴又叫黃面葉猴、海南葉猴、毛臀葉猴等。在中國僅分布於海南島,已經絕跡。國外分布於寮國、越南、高棉等東南亞國家。
新疆虎Chinese Turkestan Tiger (1916年,中國)是我國虎種的五個亞種之一。根據記載最初是從博斯騰湖附近獲得它的標本。由於森林破壞,種群迅速減少。人類最後一次發現新疆虎是在1983年,在這以後的數十年間,科學工作者曾多次尋找過它們的蹤跡,但始終在也沒發現過。可以說新疆虎主要是在人類破壞自然環境之後結束它們最終的生命歷程的。
中國犀牛Chinese Rhino(1922年,中國)由於犀牛角極具價值,在中國的犀牛遭到獵殺。1916年,最後一頭雙角犀(蘇門答臘犀)被捕殺;1920年,最後一頭大獨角犀(印度犀)被殺;1922年,最後一頭小獨角犀(爪哇犀)被殺。在這最後十餘年間,共捕殺不足10頭。此後,沒人能在中國再看到任何一頭犀牛。
普氏野馬Przewalaski’s Horse(1947年,中國)國內新疆作為普氏野馬的故鄉,也由於俄、德、法等國的探險隊不斷大規模捕獵,並將28匹馬駒偷運出境,加之國內大批捕殺,到20世紀70年代,新疆普氏野馬也基本滅絕。
高鼻羚羊(賽加羚羊)Saiga antelope (20世紀60年代,中國)它的羚羊角是我國傳統中藥中一味名貴的藥材。只有雄性的高鼻羚羊才生有這種美麗的羚羊角,我國是高鼻羚羊的原產國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新疆北部地區。由於棲息地的喪失及過度的獵殺,這種珍稀的藥用野生動物在上個世紀40年代在我國已經滅絕了。
直隸獼猴(1980年代,中國)直隸獼猴曾是世界分布最北的靈長類動物,在上個世紀時有少數被帶到國外,其中一部分放養在英國倫敦和法國巴黎的動物園裡,一直活到本世紀初期,其標本至今還保存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內。另外,在本世紀20-30年代時我國北方城鎮街道上的耍猴賣藝者所牽的也是這種獼猴。但從那時以後,就幾乎再也見不到了。
小齒靈貓(20世紀80年代,中國)小齒靈貓在雲南南部的分布是中南半島分布的最北限,種群數量非常少。70~80年代,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地區,小齒靈貓的主要棲息大多被開墾種植橡膠,使生存生境大面積的消失。並且國內沒有飼養該物種,估計已經絕跡。
台灣雲豹, 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a (1983年, 中國台灣)由於大量捕殺等原因,台灣雲豹的數量越來越少了。1972年最後一個台灣雲豹倒在了不法分子黑洞洞的槍口之下。學者認為,台灣雲豹可能已經絕種,即便沒有絕種,恐怕也難以繁衍下去了.人們從沒有拍到過這種動物的照片。
鐮翅雞 (2000年宣布滅絕,中國)在我國境內則僅分布於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及黑龍江下游,十分罕見。1986~1987年調查時,已無蹤影。2000年新華社發布訊息,黑龍江動物所經五年調查,沒有發現鐮翅雞,當地老百姓也已幾十年沒有見到。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紅皮書規定,一個物種若50年未見,便可斷定在該地區滅絕了。
白鱀豚(白暨豚) (Baiji), Lipotes vexillifer (2006年, 中國長江)估計白鱀豚僅分布於江蘇江陰至湖北荊沙段長約 1,400km 的長江中下游幹流中。長江的水利工程建設,漁業的發展,航運的發達,沿江工業建設造成的水體污染等,都直接或間接給白鱀豚的生存帶來不利影響,估計已經滅絕。
滇螈, Cynops wolterstorffi (20世紀70年代,中國),生活於雲南高原淡水湖泊滇池.已於20世紀70年代末絕跡.絕跡原因主要是"圍湖造田",湖水嚴重污染,大搞建築設施,水生生物嚴重減少以及外來引種,使它們的棲息環境、食物、繁殖都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最後絕種。
異龍鯉Cyprinus yilongensis (約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雲南石屏縣異龍湖)異龍鯉為我國特有種。歷史上曾為異龍湖的習見種類。在1952年和1971年先後兩次開河放水,造成湖中水位下降達4米以上,水面大為縮小,湖岸大面積的淺灘、石礫場及湖灣乾涸,魚類棲息和繁殖場所遭到嚴重破壞。1979年和1980年又連續兩年乾旱,至1981年4月發生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湖乾涸20餘天的旱情,使異龍湖的特產魚類異龍鯉絕滅。
台灣下鱵 Hyporhamphus taiwanensis (1969年,中國台灣)
大鱗細鯿 Rasborinus formosae (中國台灣)中國台灣的特有種,西部之河川曾發現過。體延長略高,頗側扁。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具有一明顯的肉棱。頭小,吻短。眼小,眼間距寬而稍圓鈍。口稍上前,斜裂,上頜末緣延伸至鼻孔中點的正下方。估計已滅絕。
銳頭銀魚 Salanx acuticeps (約1920年,中國台灣)銳頭銀魚原發表采於台灣南投縣日月潭附近,但至1920年以後,則未曾再發現過。推測本種的產地應產於西部河川的下游及河口地區。
楊氏羽衣鯊 Myersina yangii (中國台灣)鄭昭任先生正式發表了楊氏猴鯊,後來被認定為是楊氏羽衣鯊。估計滅絕。
小林氏華棘鰍 Macrognathus kobayashii (1970年,中國台灣)
黑尾螢花天牛Ephies apicalis Kano(中國台灣滅絕)
林氏細鯽, Aphyocpris lini(1992年,中國香港) 本種僅分布於香港新界之小溪中、數量甚少。產區內部分河流由於修建水利設施和水土流失,河溪斷流,生境被破壞,最終導致資源枯竭絕跡。
台灣下鱵 - Hyporhamphus taiwanensis (1969年)
大鱗細鯿 - Rasborinus formosae
銳頭銀魚 - Salanx acuticeps
楊氏羽衣鯊 - Myersina yangii
台灣香魚 - Plecoglossus altivelis (1967年)
小林氏華棘鰍 - Macrognathus kobayashii (1970年)
熱帶蘭灰蝶 - Hypolycaena othona
單點藍灰蝶
罕波眼蝶 - 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紫斑蝶 - Euploea phaenareta juvia (1960年代)
珀豹蛺蝶 - Boloria pales yangi (1964年)
王斑蝶 - Danaus plexippus (1960年代)
馬尼拉薄翅天牛 - Raphipodus manillae
溝翅薄翅天牛
姬藍星天牛
大蜆 - Cyrenobatissa subsulcata
花蜆 - Cyrenodonax formosana
華南虎 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2000-2001年的華南虎及其棲息地調查搜尋過程中沒有看見一隻野生虎的身影,國外一些學者認為野生華南虎已經滅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