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侖

山侖

山侖,1933年1月19日出生於山東龍口,作物生理學和作物栽培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高級顧問 。 1954年山侖畢業於山東農學院農學系,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西北農業生物研究所工作;1959年被選派到原蘇聯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留學;1962年獲得副博士學位後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197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長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年開始擔任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第二、三屆);2001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4年個人傳記《山侖傳》出版 。 山侖長期從事植物抗旱生理及旱地農業與節水農業研究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山侖 院士 山侖 院士

1933年1月19日,山侖出生於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 。

1954年,山侖畢業於山東農學院農學系(現山東農業大學),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西北農業生物研究所(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即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

1959年,山侖被選派到原蘇聯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留學 。

1962年,山侖獲得前蘇聯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博士學位,之後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

1972年8月,山侖擔任中共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第二屆委員會黨委會成員。

1974年11月,山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革委會委員、常委、副主任。

1977年10月,山侖與朱顯謨研究員作為全國自然科學學科規劃會議代表在北京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1978年8月,山侖擔任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長 。

1995年,山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農業學部(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1997年,山侖擔任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第二屆),之後繼續擔任第三屆學術委員會主任(任期至2005年) 。

2007年1月19日,山侖被聘任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發展戰略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11月擔任“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水土保持學術研討會”的大會主席 。

2008年7月3日,山侖作為奧運會聖火在楊凌傳遞的第一棒火炬手。

2009年,山侖應邀赴京,觀看了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60周年慶典 。

2010年6月14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授牌儀式”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項目專家委員會聘任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山侖院士應邀出席會議,並當選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中國項目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

2011年5月15日至19日,由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美國康乃狄克大學農學院聯合主辦的“中美生態水文雙邊學術交流會”(Sino-US Forum on Ecosystem and Water Resources)召開,山侖院士擔任學術交流會主席 。

201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山侖傳》於由金城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發行 。

2018年12月18日,山侖院士專家工作站獲批“延安市院士(專家)”工作站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山侖提出了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及發展旱農生產的若干新論點。開拓了旱地農業研究的生理生態領域,證明有限水分虧缺對作物的補償效應,為發展節水農業提供了有力根據。提出作物對多變低水環境的適應及調節這一新概念,並研製出屬中國國內外首創的,使作物生理活性和抗旱性得到一定程度結合的新型抗旱劑,被認為是基礎研究與開發套用相結合的成功範例 。

•學術論著

截至2017年12月,山侖主編專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240餘篇 。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17.11《防旱抗旱確保糧食及農村供水安全戰略研究》李佩成,山侖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9.12《節水農業》山侖,黃占斌,張歲岐編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11《中國節水農業》山侖,康紹忠,吳普特主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0.06《節水農業》山侖等編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8.01《旱地農業生理生態基礎》山侖,陳培元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3.12《黃土高原旱地農業的理論與實踐》山侖,陳國良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7年12月,山侖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科技進步獎9項 。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2004半乾旱地區作物對有限水分高效利用的原理與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2半乾旱地區作物對有限水高效利用的生物學基礎及其套用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0黃土區水分—養分—小麥生長及水分有效性研究陝西省科技進步獎
1995黃土高原旱地農業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1995一種新型抗旱劑——鈣與赤黴素合劑的研製及在旱農生產中的套用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1990固原縣旱作農業增產體系及依據研究寧夏科技進步獎
1988黃土丘陵區農林牧合理結構與增產技術綜合研究國家科技進步獎
1986固原縣旱區農田種植制度改革方案及其依據寧夏自治區科技進步獎
1986綜合套用現代科學技術,加速黃土丘陵區農業發展的研究中國科學院進步獎
1981固原縣農業建設方針的探討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成果獎

人才培養

•演講座談

2009年12月6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辦了一場“與山侖院士共話科學精神”座談會。山侖院士圍繞愛國主義和科學精神,沿著他幾十年科學研究奮鬥之路,暢談了他對人生、對科學的理解和感悟,表達了對青年學子們的殷切期望。座談中,山侖院士首先強調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他指出:“理論聯繫實踐,實踐創造理論”。他以自己在科學研究中甘做“中間人”的經歷,表明了只有紮根於實踐,理論才可更好發揮指導作用的論點。“不貶低、不拔高、不唯親”是他對科研工作者基本素養的概括,也體現出他正直的科研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同時,他指出,青年是祖國騰飛的支柱,只有青年奮發努力,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可得以實現 。

•指導學生

截至2017年12月,山侖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20餘名 。2008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傑出貢獻教師” 。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88年中國科學院竺可楨野外科學工作獎
1991年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1992年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專家稱號
200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1年“中國科學院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97年至2005年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8年至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席
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顧問
水利部科技委員會顧問
國家節水灌溉楊凌工程中心顧問
中國水利學會名譽理事
中國植物生理學會榮譽會員
陝西省水土保持學會名譽理事長
中國工程院農業、輕紡、環境學部常委
河南大學雙聘院士,生命科學學院名譽院長
山東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等高校兼職教授
《Pedosphere》、《乾旱地區農業研究》雜誌名譽主編
《套用生態學報》、《水土保持學報》、《中國水土保持》、《沙棘》等雜誌顧問
《生態學報》、《中國農業科學》、《西北植物學報》、《災害學》、 《地理科學與環境學報》、《中國生態農業學報》、《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等雜誌編委

人物評價

山侖是中國旱地農業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和旱地農業生理生態研究方向的開拓者,他熱衷於半乾旱地區作物對有限水高效利用的生理生態基礎及其套用的研究,提出了作物對多變低水環境適應性的科學概念。根據多年研究,他揭示了多種作物在一定生育階段,適度水分虧缺可使作物產生生長、生理及產量形成的補償效應,使節水與增產目標得以同時實現,為推進節水農業提供了有力依據。他還就黃土丘陵地區的農業發展方向、目標及實現途徑提出了系列新論點,並在實施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 (中國科學報評)

人物影響

2012年12月30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光強書記、孫其信校長及近百名師生歡聚楊凌國際會展中心,共慶山侖院士八十華誕,表達對他卓越學術成就、高尚人格魅力的仰慕與敬意 。

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院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