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文台

屈文台

屈文台(1857-1938)天津民間藝人。“劉海風葫蘆”創始人。天津市武清縣人。1857年出生。漢族。

簡介

屈文台(1857-1938)天津民間藝人。“劉海風葫蘆”創始人。天津市武清縣人。1857年出生。漢族。
自幼喜好武術,愛玩空竹(俗稱風葫蘆或悶葫蘆)。13歲起,即嫻於此道,所用空竹,先是自做自玩,後又自做自賣。

經歷

民國初年從武清縣移居天津,在宮南宮北大街當中的天后宮山門外的“張仙閣”旁開設“修竹齋”風葫蘆店,從此以制售風葫蘆為專業。他採用我國民間傳說“劉海戲金蟾”的圖像作為商標,故名“劉海風葫蘆”,曾名噪一時。

屈文台畫像(曹留夫作)屈文台畫像(曹留夫作)

屈文台所創製的“劉海風葫蘆”早年除在“修竹齋”出售,每逢春節前後,還在天后宮大殿前月台下右側臨時設攤售賣,攤案上方書有“劉海風葫蘆天下馳名”九個大字。中間懸掛屈文台本人像片,右邊是價目表,左邊是創造經過的啟事,兩側上角各掛著兩個黑色大風葫蘆做幌子,案上和地下園籠內放置成品,出售時還代顧客挑選試抖,終日應接不暇,一時非常暢銷。逐漸形成了天津有特色的民間工藝精品。
“劉海風葫蘆”的特點是:選材精良,以檀木為軸,取其滑潤,風輪外圍刻槽,用苧麻魚鰾纏繞,做工精細,堅固耐摔,因此在同行業中獨樹一幟,無與倫比。“聲眼”位置安排準確,內部竹哨深淺合度,聲音響亮。分為“雙軸”和“單軸”兩種。雙軸的由6響到38響,單軸的由3響到28響,響越多,聲音就越高、越好聽。而且每逢賣貨親自解說,並親自示範,教授各種抖法,因而深受顧客歡迎。在銷售旺盛的二十年代,“劉海風葫蘆”曾被雜技藝人王雨田搬上雜耍舞台,節目叫“抖空竹”。吳橋縣雜技團添設的抖風葫蘆節目,也是由屈文台提供的“劉海風葫蘆”。五十多年來生意不衰,曾遠銷海外,與天津“泥人張”、“風箏魏”相媲美。
1938年屈文台逝世,時年81歲。其子屈紹先、孫子屈德武繼承祖業,繼續制售“劉海風葫蘆”。後宮南宮北大街重修後改稱古文化街,雖恢復了“修竹齋”字號,但屈文台所創製的“劉海風葫蘆”已成絕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