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關城雲台

居庸關關城雲台原是居庸關城的一座過街塔的座子,位於關城中心。雲台最早建於元至正年間(1345)。它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台基下部約15米。從外觀上看,是1座下大上小的石台,台正中有l道券門,門寬6米,高7米,券洞長17米,馬車可以暢行。據載,初建時,雲台上原有3座石塔,名過街塔,塔毀後,在原址建1座廟宇,1703年被大火燒毀,最後只剩下現在的雲台。雲台的雕刻主要集中在券門和券洞內,券門上兩旁刻著交叉金剛杵組成的圖案,象、怪獅、卷葉花和大龍神,正中刻有金翅鳥舌;券洞內兩壁的四端刻四大天王像。這種由許多石塊拼起來的大幅浮雕,在中國雕刻史上是不多見的。四大天王像之間刻有梵、藏、蒙、西夏、維吾爾、漢6種文字的經文,對中國佛典和古代文字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券頂上布滿“曼陀羅”花圖樣,花中刻有佛像,是元代石刻藝術中的代表性的作品。
居庸關以景色秀麗著名,早在八百年前,“疊翠居庸抱雲台”就被金代皇帝欽定為“燕京八景”之一。始建於1342年的“雲台”,雕工藝術精湛流暢,造型別致,圖案精美,是元代石雕藝術的珍品,也是元代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如今,掩映在楊柳紅楓間的居庸新關,更有“花木長城”的美譽。
居庸關是萬里長城的重要關口,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距北京約50公里,為保衛京師的屏障。與嘉峪關、山海關齊名,但因其地勢險要,位列三關之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