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前街街道

局前街街道

局前街街道,位於江蘇常州市天寧區,適時推出的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既為轄區老年人提供全新的服務,使居住在社區內生活不能自理、鰥寡、空巢老人感受黨和政府深切的關愛,又為轄區的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就業崗位,也為志願者提供參與社會活動、社會實踐的平台,真正實現了雙贏,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基本信息

家的感覺——局前街街道在天寧區率先推出居家養老新模式

局前街街道局前街街道

--------------------------------------------------------------------------------
(發稿時間:2006-5-3116:43:04閱讀次數:562)

“去福利院養老吧,想想總不如在自己家裡來得自在;呆在家裡養老吧,又得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自己身患癌症多年,行動不便。”今年76歲的局前街街道北直街社區孤老陳菊英多年來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擾。
不過,陳老太的難題已得到解決。局前街街道推出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的居家養老新模式。陳菊英老太已成為首批該街道養老新模式享受服務的對象,筆者在陳老太的家看到,雖然房子略顯簡陋,但窗明几淨,房間整潔、衛生,居家服務人員已將燒好的飯菜端上了桌,家的感覺非常濃厚。
據天寧區局前街街道社會事業科陳品文科長介紹,局前街街道作為常州市的中心城區,老人的孤獨、無助感上升,很多老人不想住養老院,也不願和兒孫們住在一起,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為解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全面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局前街街道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宗旨,通過開拓多種渠道為地區的獨身老人、空巢老人“量身定做”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各社區居委會全面落實天寧區“五個一”愛老行動,向轄區居民發一封公開信,營造關心、關愛老年人的良好氛圍,激發、調動公眾的愛老敬老意識。為60歲以上居家養老對象建立健康檔案,以便養老服務有針對性、實效性。建好兩支隊伍,即由轄區的黨員、大學生、低保人員,社區工作者,共建單位組成志願者隊伍,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提供無償服務,由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和專業家政服務人員人組成有償、低償服務隊伍,向各社區內生活不能自理、鰥寡、空巢等老人提供買菜、做飯、洗衣、搞衛生、修家電等家政服務。依託社區,駐地單位,開展“一幫一,結對子”的活動,幫助生活有困難的老人、空巢老人與志願者形成一幫一救助組,讓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在鄰里街坊間,共建單位資助中尋找養老服務。推出社區“1+3”服務方式,在社區建立“空巢”家庭老人幫扶服務網路,具體為:安全化服務――建立電話聯繫與見面制度,社區工作人員定期進行上門問候、探訪、了解養老情況。信息化服務――為居家養老服務對象、服務人員均建立電子台帳,年齡、性別、身體狀況、家庭住址、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等一一記錄台帳,發生變化,及時調整服務;溫情化服務――社區定期開展各種親情陪伴和走訪慰問活動,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社區老人們都說:“這樣的養老服務方式令人放心、安心。”
局前街街道適時推出的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既為轄區老年人提供全新的服務,使居住在社區內生活不能自理、鰥寡、空巢老人感受黨和政府深切的關愛,又為轄區的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就業崗位,也為志願者提供參與社會活動、社會實踐的平台,真正實現了雙贏,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據悉,下一階段,局前街街道將開展的養老服務社會化示範活動,將重點面向居家老人,開展入戶服務、緊急援助、日間照料、保健康復、精神慰藉等服務項目,並重點解決“三無”對象、“低保”對象和家庭無力照顧的老年人的福利服務需求。各社區將充分挖掘和整合轄區現有的養老資源,調動轄區內各行各業和各單位的積極性,利用現有的養老、衛生、體育、文化等服務設施對外開放。有條件的社區除了建立老年醫療保健機構,老年活動中心,設立老年婚介所,開辦老年學校,設立老年人才市場,開展老人法律援助、庇護服務外,還可設立老人購物中心和服務中心;開設老人餐桌和老人食堂等。為轄區老人提供及時、全面、優惠的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